第三節 為世界輸出最優秀的人才(2)
從1992年到2002年,班加羅爾的人口從450萬猛增到650萬。人口增長自然造成車輛增加,班加羅爾有各種機動車輛200萬輛,已經超出市政道路設施的承受力。同時,人口增加導致各種物質需求的增加,因此給交通運輸、電力、住房等基礎設施帶來很大的壓力。另外,由於印度法律嚴格保護私有財產,使得在市區內進行拆遷和道路改造工作舉步維艱,高架橋建設進展緩慢,結果造成交通堵塞現象日益嚴重。
班加羅爾的交通擁擠、供電不足和基礎設施差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公司的工作和生產效率,引發許多公司的抱怨和不滿。一些大公司則已陸續在其他城市建起新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毋庸置疑,這裡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地和生活地。為了挽留高素質人群,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改善班加羅爾的面貌。邦政府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基礎設施發展綱要,計劃從2009年開始修建兩條貫穿東西南北的城鐵,增加高架橋和立交橋的修建,拓寬部分道路,同時鼓勵新公司到交通狀況較好的北部地區建廠,以緩解南部的交通壓力。
交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是需要長時間來完成的。而從法律法規上給與人才保障,印度早在1999年就意識到了。
1999年,印度成立信息科技部,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專門設立IT部門的國家之一。2000年10月17日,印度IT法案生效,為該國電子商務的穩步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印度人才爭奪戰
近些年來,每年大約10萬名以上的印度電腦科技人員將取得美國的工作簽證,前往美國公司就職。同時,另有數以萬計的印度電腦專家前往歐洲和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的飛速發展及本國教育事業相對滯后,近年來歐美電腦人才嚴重不足,對人才的爭奪戰日趨激烈。
歐洲2001年和2002年缺少的IT人員數量增加到156萬和174萬;美國在2001年的計算機專家缺口有85萬人。
為緩解人才危機,歐美國家爭先恐後地進行重大政策調整,憑藉雄厚經濟實力、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來吸引國外技術人才。
其中多數國家將目光瞄向了軟體大國印度,並制訂了具體方案。德國政府已敦促一些獵頭公司到印度的高科技城市班加羅爾和海得拉巴去尋覓僱員;日本明確表示將從印度聘用1萬名軟體人才;比利時每年大學畢業的軟體人才約為2000名,但實際需要的人才為這一數字的3倍,為此,該國每年從印度招聘電腦專家。
在西方大國對印度軟體人才的吸納中,尤以美國在人數和力度上為甚。美國國會已修改法律以緩甚至撤銷對外國技術人員發放簽證的限制。近年來,外籍人員佔美國軟體人員總數比例大幅上升,其中印度人才所佔比例不斷加大。
在美國矽谷的2000家企業中,有40%的企業是印度人領導的。在微軟公司的2萬名職工中,印度人就有2000多人。1998年來自印度6所名牌大學的80%的畢業生同美國的大學和企業簽訂了工作合同。到了2008年,在印度35萬名軟體開發人員中,受雇於美國的高達25萬。
四、高層管理人員進駐印度
美國高科技企業高速發展,使當地高科技人才供不應求。美國每年發出大量的簽證,引入外來人才,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領取有關簽證的人士以印度人居多,佔總數的46%。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世界知名企業也開始轉變策略,讓高層管理人士外遷去為公司引進更多人才。
在美國矽谷高技術公司的全球化浪潮中,向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外包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隨著這一過程的深入,以IBM、思科為代表的巨頭正在將大批高層派往印度和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顯示,簡單的以降低成本為目的的業務外包已經無法滿足今日全球化業務擴張的需要。
艾爾弗雷克是思科系統公司的首席全球官,曾在荷蘭、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國工作。最近,他將帶著妻子、兩個女兒和寵物狗舉家遷往印度的班加羅爾。
此外,思科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裁斯克里那也將帶著兩個女兒和妻子奔赴印度。在印度的兩年期間,他的一個重要工作是為思科尋找將近6千人的僱員。
到2008年中期,思科已經將僱員人數增加到了3千人,其中包括15個副總裁級別的高官,以及60名總監和300名經理。
在全球擁有5萬員工的思科,計劃到2010年,讓20%的高級管理人員在班加羅爾的「全球化中心」工作。這些高管有的將來自矽谷聖何塞,有的在班加羅爾當地培養,還有的將在全球各地的併購對象加以選拔。
思科公司的「高管外遷」是一個明智之舉,思科可以讓這些高層對於印度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獲得更為深入的洞察。
隨著思科高層管理人士入住印度班加羅爾,美國矽谷的其他高技術公司意識到,要營造全球化企業文化、獲得語言技巧以及培養人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高管派往國外。
IBM公司很快迎頭趕上,而且外遷勢頭已經走在了思科的前邊。2009年,IBM公司有150名高管工作在新興市場工作,其中35人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