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別之爭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別之爭

捨命不舍教,砍頭風吹帽。

——撒拉族諺語

撒魯爾人兩大陣營的矛盾終於激化了。

1762,馬明心在循化張哈工的禮拜寺做朱瑪(聚禮)的時候,與教義有分歧的馬國寶不期而遇。

馬明心在講經宣教中闡述哲合忍耶的教義,受到了一部分教民的熱烈歡迎。

馬國寶隨後則竭力宣傳虎非耶的學理,得到了另一部分教民的擁護。

馬明心與馬國寶發生了激烈的爭辯。他們相互之間唇槍舌戰,妙語連珠,硬是把一場聚禮變成了宗教是非與對錯的辯論會。

最後,馬明心貼近窮苦百姓、清除宗教腐敗的主張似乎更能贏得大多數教民們的首肯。

從前穩坐教主寶座的馬國寶一氣之下以馬明心宣講邪教、蠱惑民心的罪名,將他告到了循化廳的官府。

官府本來應該秉持公平的原則調解兩派的矛盾,而不應該介入教派之爭。但是,地方上的土司、爾最蓄意偏袒和自己同樣屬於虎非耶的馬國寶,將馬明心驅逐出了循化的地界,同時,打發馬國寶回到了自己的原籍河州。

雖然新教和老教的兩派首領都離開了循化,但是,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兩派之間的矛盾依然如故。

馬明心被迫離開循化和河州,來到定西、蘭州、平涼和寧夏的金積堡一帶傳播哲合忍耶,在貧苦農民中間發展了很多教徒。

清朝中後期,封建統治者和撒魯爾土司、掌教等殘酷壓榨下層勞動人民。土地大量集中在土司、哈爾和寺院的掌教手中。土地和財產可以子孫相承、世襲亡替,形成了掌教兼地主的少數上層封建剝削階層。

廣大的撒魯爾貧苦農民受到高租和重利的層層盤剝,生活十分艱難,不得已只好大批外逃,導致田園荒蕪,生產停滯,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普遍激化。與此同時,不同的門宦和教派之間的爭權奪利也給撒魯爾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馬明心的哲合忍耶提出的革除門宦、消滅土司等口號符合了當時廣大回教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願望,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廣泛歡迎。

大清的封建統治者卻罔顧人民的要求,反而誣稱哲合忍耶是歪理邪教,採用鄉約民防禁止在民間傳播,但是,也沒有能夠阻止住它的秘密發展。

「邦扶舊教」、「盡洗新教」的政策實質上是支持土司等既得利益的舊勢力。不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造成了回教徒屢次反抗大清的統治,進而威脅到了統治者的根本利益。

於是,大清的統治者改變了策略,採用以回回人鎮壓回回人、以漢人壓制回回人、如果漢人勢力增強則聯合回回人打擊漢人、如果回回人勢力加強了則聯合漢人打擊回回人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達到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

馬明心雖然離開了循化地區,但是,哲合忍耶卻像春風一樣吹遍了撒魯爾12工,繼續在當地的老百姓中間秘密地傳播著。

1769年,大清官府以高壓強硬的手段封閉了循化的3座哲合忍耶寺院,將馬明心的學生、循化哲合忍耶的首領賀麻路乎抓捕,實行了刑杖不算,然後披枷發配到西域的迪化(今天新疆烏魯木齊)為官家的奴隸。

官府的這些措施和做法加深了新教和老教兩個教派之間的矛盾,也擴大了新教群眾同統治者之間的鴻溝,加速了哲合忍耶教派秘密的反清鬥爭。

1781年的春天,兩個教派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械鬥。

蘇四十三和韓二哥向撒魯爾的哲合忍耶教民發出了戰鬥的號令。循化地區的哲合忍耶教民一呼百應。各個阿格乃、各個孔木散和各個阿格勒的哲合忍耶全部動員起來了。

蘇四十三和韓二哥率領1000多名信徒襲擊了韓賽義德所在的老教居民的村莊。虎非耶的教長韓三十八也在械鬥中被殺害。許多虎非耶的教民為了活命,拖家帶口逃亡到了外地。

韓賽義德帶著大兒子到循化城裡辦事逃過了一劫。他的其他家人全部遇難了。

韓三十八的兒子跑到蘭州的省城衙門,狀告蘇四十三和韓二哥聚眾鬧事,殺害良民,請求衙門主持公道,剷除兇惡勢力。

甘肅總督勒爾謹委派蘭州知府楊士璣會同河州協副將新柱、皋司福菘帶著40餘名官兵,前往循化處理教派的爭鬥事件。

楊士璣和新柱到了循化的地界,分不清誰是新教徒、誰是老教徒,隨便對著一群出城迎接自己的新教群眾表態說:「官府一定要為你們老教作主。如果新教膽敢不守法令,我們要全部消滅他們。」

蘇四十三和韓二哥聽了官員的這些話大為激憤,自此決心率領新教的教民發動武裝暴動,反抗官府和老教勢力的勾連結合。

當天晚上,他們秘密地殺死了新柱等官員。

當時正值西北連年災荒,加上大清朝廷連續發動征服少數民族的戰爭,賦稅繁重,百姓叫苦不迭,使很多人非常痛恨官府,社會盾極其尖銳。

在這種形勢下,本來是新教哲合忍耶和老教之間的教派鬥爭,很快轉變為以哲合忍耶教徒為主,也包括少數其他教派的撒魯爾人、回回人、漢人、藏人和撒爾塔人的聯合反對大清統治的武裝暴動。

第二天早晨,起義軍趕往旗台堡,刀斬了楊士璣,奪取了大量軍械和馬匹,乘勝攻佔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城,殺死了知州、都司等官吏,放出了監獄中關押的犯人。

他們在當地群眾的支持下得到了充裕的糧食和兵員。於是,2000多名起義軍由小路經過唐汪川,繼續連夜向東推進,順利地渡過了洮河。

總督勒爾謹聞訊以後大吃一驚,一面調遣西寧鎮副將貢楚克連爾在循化截住起義軍的歸路,派遣循化文武官吏趕赴河州鎮壓;一面將哲合忍耶的精神領袖馬明心逮捕,從官川解押到了蘭州。

蘇四十三和馬明心的義女撒魯爾人賽利麥聽說教祖馬明心被捕,心急如焚,日夜兼程,進逼到了蘭州城外,強烈要求官府釋放馬明心。他們揚言,如果不釋放馬明心,即可攻打蘭州城。

當時,蘭州城裡軍力空虛,只有800名大清標兵,卻不肯釋放馬明心。

蘇四十三率領起義軍從西關攻打蘭州的城門。

布政使王廷瓚面對勇猛的起義軍大為驚恐,無奈之下採用緩兵之計,命人將馬明心押上城牆,逼迫他勸諭蘇四十三撤兵。

蘇四十三等眾人見到城牆上的馬明心,齊刷刷地跪在地上,情緒激動,泣不成聲,嘴裡連連喊道:「聖人。」

馬明心看到起義軍的規模雖然十分宏大,但是,無力無法與強大的大清對抗。於是,他打著手勢,規勸蘇四十三撤兵。

蘇四十三等起義軍領袖沒有明白馬明心的意思,繼續包圍蘭州城,絕不後退一步。

馬明心急得心頭冒火,便讓人把自己從天方帶回來的手杖扔下了城牆。

蘇四十三衝到城牆下面,撿起了手杖,確認是師傅的聖物。將領們互相傳遞手杖,士兵們搶著撫摩,激動得熱淚盈眶,情緒達到了亢奮的地步。

王廷瓚看見民眾如此敬仰馬明心,擔心如果放他回去必將釀成更大的動亂,便命人悄悄地殺害了馬明心,同時卻故意對外放話說十日之後一定釋放馬明心,還釋放了馬明心的隨從,麻痹起義軍,自己則耐心地等待大清的援兵。

朝廷為了鎮壓哲合忍耶起義軍,從四處調兵遣將。大學士何柱帶2000多京師健銳營和火器營赴援,又先後派阿桂、和坤、馬彪、伍彌泰等人率兵萬餘進剿。各路清軍齊集蘭州附近。

起義軍將士們英勇殺敵。賽利麥率領女兵與清軍對陣,一仗下來殺死了9名清軍將官。她與丈夫將清軍的人頭割下,挑在竹竿上示眾警告。

大清官兵看到賽利麥的舉動,頓時嚇得魂飛喪膽。

隨著大量清軍援兵的到來,起義軍因眾寡懸殊在陣前漸漸不支。

賽利麥和丈夫一同不幸陣亡了。

蘇四十三被迫退守到蘭州西關以外的華林山上,堅持與清軍戰鬥。

清軍多次圍攻華林山,卻久攻不下。

起義軍利用有利的山地地形大敗清軍,打死清兵990人,還打死一批將官。

朝廷因為勒爾謹出師長久而無功被革職,改調和坤代替他。

後來,大清又派遣來了2萬多大兵,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圍了華林山。他們想到了「以夷制夷」的辦法,命令撒魯爾土司韓煜率領信仰老教的撒魯爾人充當先鋒隊,在前面攻打華林山上信仰哲合忍耶的撒魯爾人。韓賽義德和大兒子也在這支先鋒隊里。

韓賽義德是在糊裡糊塗之中被韓煜調到鎮壓蘇四十三的隊伍里來的。他後來才知道攻打起義軍的原因是為了捍衛老教的正當性。韓賽義德不明白,為什麼撒魯爾人要自相殘殺?到底是為了老教還是為了大清王朝?

朝廷又從四川金川屯調來千名剽悍的吐蕃士兵和700名勇敢的阿拉善旗蒙古兵,一起充當清軍的先鋒隊。

蘇四十三率領戰士們幾次試圖突圍,均未成功。人員又有一些傷亡。

這時候,老奸巨猾的阿桂下令封鎖華林山,斷絕上山的水源,企圖餓死渴死起義軍。

陰曆六月十五日早晨,清軍又開始大舉進攻起義軍。適逢大雨,導致清軍的炮火失效。

起義軍乘機反擊,同清軍展開了肉搏戰,打敗了清軍。

下午,雨過天晴。清軍抓住有利的時機,加強了火攻,焚毀了起義軍的帳房。

華林山上濃煙滾滾,亂成了一片。

清軍下令撒魯爾人、吐蕃人和蒙古人發起衝鋒。

韓賽義德提著明晃晃的大刀沖在最前面。他驚訝地看到:蘇四十三與著名的教士馬明德、海朝宗手持大刀,指揮將士反擊。

就在韓賽義德發愣的一瞬間,雙方的官兵展開了激烈慘酷的肉搏戰。

眼前突然閃過一道寒光,韓賽義德機靈地蹲下身子。大刀從他的胳膊上劃過,留下了一道冒著鮮血的傷口。他趕緊趴在地上,用手緊緊地攥住傷口。

蘇四十三在清兵的團團包圍中不幸壯烈犧牲。

其他的起義軍官兵退上山去。

韓賽義德被老教的撒魯爾士兵救下了山,留在軍營里養傷。

六日下午,清軍用火炮轟塌了起義軍佔據的禮拜寺的院牆。一批少數民族敢死隊員沖入了寺內。

雙方短兵相接,白刃肉搏。山坡上躺滿了鮮血淋漓、皮開肉綻的屍體。

最後,起義軍官兵全部戰死,無一投降。

至此,蘇四十三領導的哲合忍耶反清起義宣告失敗。

從三月十八日發動起義開始,蘇四十三率領起義軍攻河州,圍蘭州,鏖戰華林山,經過四月、五月、閏五月、六月,到七月初六日全部犧牲為止,經過了四個多月約140天的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反壓迫鬥爭的偉大篇章。

起義失敗以後,大清的統治者採取了「斬絕根株」的政策,大肆殺害安定、河州、官川、唐汪川和洪濟橋等地起義軍的家屬和哲合忍耶教民,還把很多教民充軍到西域的伊犁和遙遠的雲南邊疆。

這些教民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歷盡艱辛,一路上死傷不少。出乎意料的結果是,他們把哲合忍耶帶到了全國各地,從而擴大了哲合忍耶的覆蓋地域。

朝廷進行了大規模的追繳清查工作,迫使循化廳街子、崖曼、西溝、白庄、清水、孟達、草灘壩、塔沙坡等地的新教撒魯爾人逃難或者嫁娶遷到了黃河東岸的大河家。撒魯爾人的居住地區進一步擴大了。

由於人民遭受屠殺,人口銳減,朝廷將撒魯爾12工合併為8工。上四工為街子、查加、蘇只、查漢大寺(今改為查漢都司);下四工為清水、張尕、崖曼、孟達。上四工有46個村莊,下四工有36個村莊,共82個自然村。

朝廷隨後頒布禁令,限制宗教活動,不準人民互相往來,不許容留外來的回回人學經、教經和居住。當地的回回人也不得在寺內聚集念經。回回人不得再稱掌教、教士等。

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反抗事件,朝廷重新部署陝西、甘肅地區的軍事力量,在循化廳改駐參將一員加強武力震懾,把提督府由西安遷到了固原,把總兵由固原遷到了河州。

朝廷沒有真正認識到爆發起義的深層次原因,沒有從中汲取和總結教訓,因此也就無法徹底地改變錯誤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鎮壓了一時,鎮壓不了一世。

乾隆大張旗鼓地六下江南,仿製廣修江南園林,勞民傷財,導致國庫空虧。人口的暴增與鄉村土地的兼并又使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生活越來越困苦。政治日益腐敗,大貪官和珅等人貪污腐化,為非作歹。全國各地在乾隆年間的晚期到嘉慶年間陸陸續續地爆發了人民的暴動。

1784年陰曆四月,伏羌縣(今天甘肅省甘谷)回回人田五等人為了給馬明心復仇,在平涼鹽廳的小山中又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起義的戰火很快延燒到了甘肅各地。

後來,田五不幸戰死。起義軍退到通渭縣的石峰堡,據險固守。

朝廷仍然採用鎮壓蘇四十三的手段,命令信仰老教的撒魯爾和回回士兵、甘州和涼州的回回民兵以及寧夏的滿洲士兵共約萬人助剿,圍困石峰堡。

起義軍堅守石峰堡3個多月。最後,1000多名起義士兵全部犧牲。

1786年,台灣漢人移民和土著民族為了反對大清統治者的壓迫和剝削,在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的領導下掀起了農民起義。

1796年,湖北、四川和陝西三省以白蓮教為組織形式的農民爆發了反抗封建壓迫的起義。起義軍在歷時9年多的戰鬥中佔據或攻破204個州縣,抗擊大清朝廷從16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的大清軍隊,耗費了朝廷的2億兩軍費,相當於大清4年的財政收入,使大清王朝的元氣大傷。

韓賽義德在結束華林山戰役之後回到了故鄉循化。他一邊在家裡養傷,一邊開始認真地閱讀有關回教的書籍,期望從中找到撒魯爾人自相殘殺的依據和原因。

但是,那些書本中根本沒有他需要的答案。

於是,韓賽義德決心潛心學習經文,做一個研究回教的學者,自己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鄉血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鄉血脈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別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