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鸞公主·當年不肯嫁春風》

《顧鸞公主·當年不肯嫁春風》

顧鸞公主的七次改嫁,當時誰也沒有料到。

顧鸞公主,梁獻帝次女,誕於梁獻帝乾寧元年,薨於梁哀帝天佑十九年。

乾寧十五年,也就是顧鸞公主十五歲的時候,她下嫁給當時的鎮南元帥蕭沖,乾寧十七年,蕭沖戰死在對抗百越的梧州之役中。百越王趾高氣昂,致梁國書中公然要顧鸞公主改嫁,為百越王姬妾。梁獻帝還是有骨氣,直接下了《昭天下令》,痛斥百越蠻橫無禮的行徑,號召天下英豪共同抵禦百越。乾寧十八年,獻帝崩,順帝立,南方十八州,盡為百越所掌。

順帝追加了一道旨意,表示若有人能拿下百越,就將顧鸞公主下嫁給那位勇士,並封其為鎮南王。也許是國讎家恨太深切,也許是鎮南王爵太誘人,又也許是顧鸞公主風華使人追慕,乾寧二十年,也就是《昭天下令》頒布整整三年之後,百越王被人刺殺,百越部族分崩離析。殺人者薛遠道,成為鎮南王,娶了顧鸞公主,但據傳新婚當日立即就藩,沒有與顧鸞公主洞房過。

同年,順帶崩,哀帝立,改元天佑。顧鸞公主長居京都,與鎮南王分居,但憑長公主和鎮南王妃的身份,驕橫跋扈,一時鋒芒無兩。天佑五年,南方十八州收回了十四個,但鎮南王舊傷發作,不幸薨逝。顧鸞公主再次孀居。

天佑六年,顧鸞公主嫁給哀帝的郞官,這一次,人是公主自己挑的,據說哀帝還很高興。但顧鸞公主很快開始了滿京都豢養男寵的生活。哀帝一派的老臣眼睛毒辣,曾經旁敲側擊地警示哀帝:「陛下有百官,公主亦有』百官『矣。」但是哀帝沒聽出來,樂呵呵地以為自己的姐姐只是愛慕美人。

事實證明,很多人不僅僅只有一張臉而已。

賀蘭明其實不是最早脫穎而出的,最早從公主床上爬到朝堂之上的人是南宮羨。此人面若好女,足智多謀,從天佑三年開始就跟在顧鸞公主身邊,出入宮廷。南宮羨可以說是最洒脫的。他制定的「青禾法」革除百年積弊,差點讓梁代從財政一路赤字的泥淖中真正掙脫。但他自己到死都沒有一官半職,身上僅有的爵位是一個絳候,這還是哀帝在某次宴飲中開玩笑說他「唇丹如絳」后隨手封的。

南宮羨在顧鸞公主薨逝后就不知所終,民間傳說他為公主收屍后,帶著公主的骨灰隱居在東海一帶。新朝建立,太祖偷偷找人去拜訪過,但史籍中又沒有了下文,不知道當年南宮羨到底有沒有被太祖找到,若找到了,太祖又為什麼甘心放他走。

南宮羨之後,就是張鶴齡。嚴格來說,張鶴齡不算是公主內寵。他當時在長安賣字畫為生,公主車架經過時他來不及躲避,字畫散了一地,被公主看見,重金購下。張鶴齡還有個別號叫「丹青宰相」,除了他的畫技的確精湛之外,其實也有這件事的緣故。梁亡后,張鶴齡的字畫流落民間,多被憤恨他的百姓焚燒,所剩不多的作品又毀於戰火,直到本朝孝文皇帝年間,才有人出售「丹青宰相」僅存於世的真跡。那幅畫叫《秋山風雨夕》,現藏於內宮琅嬛台。

顧鸞公主手段驚人。短短几年時間,獻帝朝老臣無論先前如何精神矍鑠,突然死的死病的病,留下一大片空缺的要職。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顧鸞公主以一介女流,主宰了朝堂新舊血液的交替。

她與自己的丈夫和離,然後立即下嫁給賀蘭明,並以此要求哀帝將空缺的撫遠將軍一職交給這個毛頭小子。一離一嫁,鬧得京都滿城風雨。

所有人都在看皇室的笑話,結果等撫遠將軍一職塵埃落定,朝臣才驚恐地發現,朝中青年才俊居然或多或多少都與顧鸞公主有些糾纏。

大局已定,種子已經種下,顧鸞公主在帷幕後替哀帝理政將近十年,終於有機會用真面目示人。

賀蘭明這個駙馬只做了一年。天佑八年,賀蘭明見罪於顧鸞公主,撫遠將軍真的被放到兵匪橫行的西北去「撫遠」了,公主與他和離,並開啟了第五段婚姻。僅僅三個月之後,賀蘭明就以軍功嶄露頭角,京都眾臣目瞪口呆。

職位和實權是不一樣的,估計當時沒人認為一個面首能在與以彪悍聞名的柔然的戰役中活下來,更別提帶兵打仗,抵禦外虜。

公主的第五段婚姻維持了數月,駙馬死了。

顧鸞公主在朝堂上以鴆殺駙馬的罪名將當時的丞相直接下獄處斬,株連三族,連哀帝都攔不下來。

第六段婚姻是哀帝主持的,算是給公主一個交代。

這段婚姻最久,長達十年,也就是說,一直延續到了公主薨逝的當年。

天佑十九年,賀蘭明死去一年後,柔然攻破函古關。

柔然可汗率兵衝到了都城外三十里,終於被各地勤王的軍隊攔下來了。

但入京來與顧鸞公主和談的,不是柔然可汗,而是勤王軍隊的領袖、公主的另一個弟弟——福王。福王要求公主交出攝政的權力,還政於大內。為了永絕公主參政的後患,福王甚至單方面宣布公主嫁給柔然可汗,成為閼氏,隨柔然可汗回到幽冥湖以北的草原上。這就成為了顧鸞公主的第七段婚姻。

顧鸞公主並未被激怒。她掌握國朝八年,以開明睿智著稱,不是以殘暴易怒著稱。

她同意了下嫁,還讓公主府布置一新,儼然一個待嫁新娘。

三天後,福王賣國的消息傳遍五十一州。

嫁一個公主,其實不算什麼。但割讓西北、東北十四州,將梁三分之一的國土拱手他人,性質就不一樣了。

公主的軍中親信趙澈、陳霆昀等帶兵從駐地趕到京都,與福王、柔然可汗死戰,最終以殲敵二十萬,己方折損三十萬兵力的代價慘勝。這次戰役歷時十五天,發生在深秋,史稱「秋原之戰」。

整整五十萬人,屍體堆得高過京都的城牆。

顧鸞公主的隱忍為調兵贏得了時間,福王全軍被殲,柔然可汗重傷被趕回了大漠。可是梁代近二十年休養生息、「顧鸞八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也隨之湮滅。梁的滅國,不能不說與這數十萬兵員的折損有關。

如果說「顧鸞八年」是水到渠成,還沒到驚世駭俗的地步,那麼此次「秋原之戰」就是讓天下都看清了,顧鸞公主已經是實際上的皇帝。哀帝可以受辱,她不可以。

顧鸞公主的第七段婚姻,維持了不到二十天。

血流成河的天佑十九年很快就要過去了,顧鸞公主卻薨逝在當時的丞相張鶴齡府中。

《太祖實錄》里說,公主死前要求嫁給南宮羨。張鶴齡同意了,南宮羨於是以丈夫的身份將公主的屍首焚化,帶著骨灰遠走東海。

這是第七次,顧鸞公主的最後一次改嫁。相比較前六次的轟轟烈烈,動輒牽扯無數人性命,這一次是最悄無聲息的,因為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唯一記載了此事的《太祖實錄》,不過是一部真假難辨的野史傳奇。

天佑二十六年,哀帝出城歸降,有梁一代宣告終結。

順帝、哀帝與獻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待顧鸞公主的態度。順帝把公主當做可以隨意下嫁的籌碼,哀帝把公主當做私慾不絕的女流。只有獻帝,面對自己這個超群的女兒,給出了遠超普通皇子的尊重。三帝的結局是否由此才大相徑庭呢?獻帝雖壯年而崩,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惋惜居多。順帝登基不滿三年就去世,在位時間短得還不如他那個懦弱的弟弟。哀帝傻人有傻福,在位二十六年,新朝建立后,也活了十二年才死。

世事真是難料,對不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周武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周武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顧鸞公主·當年不肯嫁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