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上綱上線
大殿上的群臣,包括首當其衝的契丹頭領李盡忠、孫萬榮二人都在等著皇帝的下詔。
在他二人看來,這次活命的機會還是蠻大的。
畢竟他們是契丹八部的頭領,在契丹威望甚高。大唐皇帝出於維穩的考慮,也應該放他們回去安撫契丹部落。
何況,他們早已認罪伏法,算是給了大唐皇帝一個台階。大唐現在是內憂外患,東南有揚州叛亂,西北有吐蕃進犯,哪裡還有能力開闢第三個東北戰場?大唐皇帝若知情識趣,也該懂得見好就收。
而且,這麼多大唐重臣替他們求情,朝堂的風相當有利嘛!
這一次,大唐皇帝這個啞巴虧是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
出人預料的是,楊耀緩緩的起身,嘿嘿一聲冷笑道,「李盡忠、孫萬榮,先勾結武三思謀反,朕感念其未經王化,寬恕了二人。未曾想,二人是狼子野心,變本加厲,又勾結裴炎謀反,那就是罪無可赦!三日後,在洛陽城門,凌遲處死!」
凌遲處死?!
突然聽到皇帝搞了個這麼嚴苛的懲罰,眾人都是大吃一驚。
連李盡忠、孫萬榮二人都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大唐皇帝是發瘋癲了?不知道他們身後站著的是幾十萬契丹人?
李盡忠反問道,「聖上,若是以酷刑處死了我二人,是想逼反契丹人啊?!」
楊耀冷冷的說道,「李盡忠,你聽好了!孫萬榮敢向朕放箭,而且還射中了朕的皇冠,弒君之行昭然若揭。契丹人已經反了,還需朕來逼反?!」
箭射皇帝,擺明面上來說,必須是死罪,而且是十惡不赦的死罪!但,若私下來講,管仲也箭射了齊桓公,還真的射中了,差了要了齊桓公的命,比孫萬榮的性質要嚴重多了。
但,齊桓公事後還是寬恕了管仲,既往不咎,甚至還重用了他。
所以,射不射皇帝,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皇帝到底要不要借題發揮,上綱上線。
楊耀眼下的態度就是故意抓著孫萬榮的冒犯,直接上綱上線的將契丹人釘在了謀反的十字架上。
李盡忠被他反駁得啞口無言,包括狄仁傑在內,沒有一個大臣敢出來勸諫。誰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站出來說,孫萬榮箭射皇帝,不應該受到最嚴厲的死刑?
信不信皇帝直接給安個同謀的罪名啊?!
狄仁傑默然了一會,正面反駁是不行,還是必須旁敲側擊的迂迴,「聖上,如今戰事四起,契丹若是反了,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楊耀緩緩的道,「狄公,政事堂下旨,傳召至渤海、靺鞨,令二族整軍備戰,趁著契丹主力被殲,頭領李盡忠、孫萬榮被我大唐凌遲處死,群龍無首的良機,攻打契丹八部。事成之後,瓜分契丹的土地、人丁、錢財!」
「右羽林衛將軍張虔勖,朕令你帶兵三萬,前去幽州,匯合渤海、靺鞨二國,共同討伐契丹!」
他望了孫萬榮一眼,咳嗽了一聲,繼續道,「既然叛賊孫萬榮妄稱契丹人是殺不絕的,那,張將軍此行的任務,就是匯合渤海、靺鞨二族,屠滅契丹人。朕倒要看,契丹人是殺的絕,還是殺不絕!」
楊耀在朝堂之上下達了屠滅契丹人的旨令,作為軍方主帥的薛訥,也實在理解不了皇帝的心思啊!
眾人都認為該殺的時候,皇帝偏偏要寬恕。比如武家人,還有跟隨裴炎的群臣。
眾人認為該寬恕的時候,皇帝偏偏要殺,而且還是虐殺。比如眼前的李盡忠、孫萬榮。
但,擊敗了太后、裴炎之後,楊耀的權威已到達了頂峰,薛訥也無法再像之前一樣,直言勸諫。
張虔勖遲疑的站了出來,問道,「聖上,三萬兵馬前去攻滅契丹,是否太少了些?!」
楊耀冷冷的說道,「張將軍,兵馬太少,你還可以在河北折衝府招兵買馬嘛!朕准允,河北諸折衝府,但凡自願參軍前去遼東攻打契丹的。搶到的錢財、人丁全部歸己!」
楊耀的詔令很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大唐男兒願意去參加洗劫契丹人的,搶來的全是自己的。
全憑戰場的本事撈戰利,殺得多,搶得多!搶得多,賺得多!
堂堂大唐皇帝,在朝堂之上,竟然公開鼓勵對遼東進行燒殺搶掠。這完全是對太宗皇帝安撫政策的一種悖逆嘛!
李盡忠、孫萬榮已自知死到臨頭,大喊大叫,對楊耀是破口大罵,「昏君!昏君!」
楊耀懶得理這兩人,直接派王德前去,將二人的口全封了,再每人重重的打了十個耳光。
狄仁傑嘆聲道,「聖上,太宗皇帝善待四鄰,成就天可汗的盛譽。聖上卻一改國策,這,似乎有失偏頗。」
天可汗?
虛名而已,還是靠著和親,送女人,送技術,送工匠換來的!
太宗皇帝時,吐蕃松贊干布不過才十萬兵馬,連打個松州都十分的吃力。結果,為了區區虛名,送文成公主和親之後,將吐蕃養得白白胖胖的,膀大腰圓的。
到了論欽陵執政,吐蕃的實力早已倍增,竟然能集結四十萬兵馬打敗大唐的薛仁貴,一舉奠定了吐蕃的崛起。
這,就是太宗皇帝的功勞,將天可汗的名兒留給自己,後患留給子孫,朕還真不稀罕!
甭和朕扯天可汗這些有的沒的,無論吐蕃,契丹,還是突厥,不臣服,朕就扶持其他勢力,直接減丁滅族!
當然,公開反對太宗皇帝的國策這種話兒,只能在心裡想一想,不能公諸於口的。
楊耀冷笑一聲道,「狄公,此一時彼一時嘛!太宗皇帝時,有人膽敢箭射大唐皇帝?!」
他再次搬出了孫萬榮箭射皇帝一事,意圖已十分明確。契丹,朕是滅定了!誰也別再來逼逼!
既然皇帝下令以公開洗劫遼東契丹領地為誘餌,發動河北折衝府的軍士前去遼東征戰,張虔勖還有什麼話說,只能拱手領命,「臣,立刻前去河北道招兵買馬,出征遼東!」
朝堂之上,群臣噤聲。
他們要麼是屁股還沒坐熱的新興勢力,要麼是跟著裴炎混了一屁股屎的老臣,誰敢在這個時候在皇帝面前找不痛快?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盡忠、孫萬榮被押了下去,等候三日後,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