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卷一闡道義孔明論正邪 除亂黨荀彧三問計
「尚書令,可知道神道儒。」荀彧看著諸葛明一臉神秘的說道。
諸葛明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尚書令,這是何意?」荀彧一臉不解。
「我不知道掌令使,是何意思?道法萬千,神道儒本是同源,道儒可算玄門正宗,神道可算旁門八百。畢竟神道傳承早已斷絕。」諸葛明一臉正色的說道。
荀彧和郭嘉聽聞后一臉詫異,畢竟此種的根源他們都沒想過。畢竟他們處於這個時代,思想便局限於此。自漢朝道家黃老學說無為而治被廢棄之後,儒道的君權神授已經成為漢教正統了。說白了,儒道的衝突無非修行理念的差異,卻都是玄門一體。
諸葛明輕抿一口茶接著說道:「在我眼裡沒有神道儒,只有正邪之分,以蒼生為念便是正,荼毒百姓者便是邪。」荀彧聽完眼前一輛,心中對諸葛明不由高看可幾分。
「如今有妖魔當道,不知尚書令可曾知曉。」荀彧旁敲側擊的試探道。
諸葛明抬起眼皮看了對方一眼,心中瞭然。
「掌令史,修行功參造化不知有何良策。」諸葛明笑著說道。
荀彧和郭嘉相視一眼,雙方對諸葛明的心智暗自心驚。雖然年歲上輕了許多,但卻讓人感覺老成持重。怕是荀彧自己也想不到,這個看起來只有九歲的諸葛亮,卻已經有兩世為人的靈魂了。
「如今黃巾之亂未息,西涼邊陲蠢蠢欲動,洛陽朝中亦是暗流涌動,彧覺得應該合縱連橫,再一網打盡這般奸佞。」荀彧微微猶豫后開口說道。
諸葛明點了點頭,「若是按上所述局勢,卻是不可操之過急。然此法雖溫和卻行至緩慢,陛下天命幾十未定,若朝中無人坐鎮,必將亂起。」諸葛明看著兩人微微嘆道。
荀彧大驚,洗洗思考良久,「果真如此,如之奈何!」荀彧嘆道,漢室傾頹亦是天數使然。
「其實,未必沒有破解之策。」諸葛明神秘的笑了笑。
「尚書令,有何良策?」荀彧和郭嘉一同看向諸葛明,對諸葛明良策不由的好奇。
「即是亂是因果使然,那就提前引爆,如今朝中有陛下坐鎮,大漢依舊是正統威壓四海,攘外必先安內,朝中宦豎不得不除。」諸葛明說完,眼中不禁透露出一股殺氣。
荀彧和郭嘉聽完不由心中一稟,諸葛明的話里字字珠璣透著玄音,環環相扣,沉思一番荀彧不由開懷大笑。
「妙啊,尚書令果然高才,不知計將安出。」荀彧心情不由的舒暢許多,對接下諸葛明的謀划也隱隱的期待。
諸葛明故作神秘,抬頭望向南方說道:「若沒算錯,皇甫嵩將軍已經得勝歸來,黃巾餘孽大部分平定了。」
「這」荀彧和郭嘉相視一眼,雙方都陷入濃濃的驚愕。看著諸葛明,不禁心中發寒,若是對方這般算出,那境界委實可怕。就算是大儒或者道法通玄之人也得經過多次排算或者合理推算才有一絲方向,而諸葛明這般確實太過驚世駭俗。
其實諸葛明這般料敵先知,也是後世了解,從皇甫嵩出徵到至今,諸葛明估摸著差不多得勝回朝,天數要黃巾軍亡,那就不會有成功的逆轉,這也是諸葛明為何敢如此的肯定,當然這些原因諸葛明是不會說的。
看著驚呆了的荀彧和郭嘉,諸葛明頓了頓道:「此番朝廷大勝,必壯我大漢軍威,我觀西涼以有動向。若是朝中兩虎相爭,那大事可期。」諸葛明笑了笑看向荀彧說道。
「尚書令的意思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否?」荀彧亦笑了笑,好似心中瞭然。
諸葛明搖了搖頭,郭嘉荀彧一臉不解。諸葛明緩緩起身,「如今西涼,宦黨,外戚已經成為三大塊,朝堂勢力懸空。我觀西涼董卓不臣之心久矣,今洛陽妖魔當道,此番牽連甚廣。若是朝廷動亂,西涼軍頃刻便至。」
「那鷸蚌相爭意欲何為?」荀彧一臉不解。
「概是引蛇出洞,到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可」諸葛明不以為意的說道。
「此計或者太過兇險?」郭嘉一臉遲疑,荀彧尋思良久亦是點了點頭。
諸葛明心中亦知,但卻實無他法。他總不能跟兩人說,劉宏命不久矣,說了怕是對方也不信。
「富貴險中求,槍杆子里出政權。」諸葛明看著兩人猶豫不覺,於是借用後世太祖的話,給二人洗洗腦。
荀彧聽罷,瞬間亦是覺得有道理,一番高談論闊后,荀彧對諸葛明亦發看重,諸葛明也樂於裝逼。知無不答,言無不盡。
「不知尚書令,接下來落子何處。」一番交談后,荀彧心中有所瞭然,便接連問道。
「接下來便需要掌令史的相助了。」說完,諸葛明一臉肅穆。
「需要在下怎麼做,尚書令但說無妨。」荀彧朝諸葛明點頭說道。
諸葛明起身到對方面前低耳附語,荀彧臉色一陣怪異,時而一笑,時而不語,卻是看的郭嘉心裡難受發慌。
「只需這般行事,大事可成。」諸葛明哈哈大笑,端起茶杯一口飲盡。
荀彧朝諸葛明拱了拱手,「彧,定不負尚書令所託。」說完便引郭嘉而去。
至荀府,郭嘉迫不及待的向荀彧問道,荀彧一臉笑意在郭嘉附耳低語,郭嘉聽完亦是一臉驚嘆,心照不宣的向荀彧點了點頭。
及至晚間,荀府下人回報,皇甫嵩率軍凱旋,黃巾軍大敗。以張角為首的賊子皆以授首,郭嘉荀彧兩人聽聞彙報大驚失色,竟和諸葛明所料的一模不差,旋即心中又喜又憂。
大將軍府的曹擦袁紹兩人相視一笑,兩人分別早已的得到密信,此番前來亦是諸葛明布局的開始。而西涼董卓的大軍,也慢慢開始向洛陽靠攏。一時間龍馬爭奪,風雲聚會。
而此時的諸葛明桌案上擺放著一張圖。各方諸侯州牧早已被清晰的標註,西羌,鮮卑亦在其中。隨著燭火的燃燒,諸葛明不停的筆劃著,地圖上的大大小小名字漸漸的被諸葛明抹去,首當其衝的便是「董卓」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