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精神

士之精神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好:

不知不覺第一卷已經連載完畢,感謝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默默」支持!

先秦時代,雖然是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但從精神文化的角度來看,也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

百家爭鳴、「大神」輩出,無論是居於廟堂之上的高官顯貴,還是處於江湖之中的英雄豪傑,抑或是位於民間的販夫走卒,其中的「士」之精神著實令今人著迷。

接下來,讓我們追隨著主角的步伐,一起掀開新世界的神秘面紗吧!

最後,轉發賀榮友先生一段文字:

會下中國象棋的人都知道,當將帥危機要輸棋的時候,常常靠支士或捨棄士來保護將帥。

士,在危難時就應獻身。

古有「士可殺不可辱」,那是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極其高尚的精神。經過中華民族歷史漫長的演變過程,士的這種堅毅獻身精神逐漸地被淡化、異化、邊緣化了。其結果是,一個具有輝煌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歷史上遭受了諸多外來侵略者的欺辱,本應早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本應先於世界列強而崛起,卻不得不放慢了前進的步伐。

士,戰國時期泛指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階層。

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都可謂之士的階層。

例如,現代演生過來我們仍在使用的稱謂:學士、碩士、博士、護士、醫士、教士、居士、隱士、力士、勇士、壯士、志士、義士、有識之士、賢能之士等,對獻身國家民族利益而死的人,我們要封為:烈士!足見士這個稱謂舉足輕重。

應當說,每一個列為士階層的人,都應懷有「士可殺不可辱」的精神。

那麼在古代,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士呢?

孔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弟子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王子墊問孟子:「士何事?」孟子:「尚志。」曰:「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如士得已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又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唯士為能。」

古訓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視為士的做人原則。可見,士應當是有毅力、百折不撓、危急情況能獻出生命、不貪利益、無論窮富都守道義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始之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元始之章
上一章下一章

士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