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卷與《詩經》說
近年來,常讀日本文學作品,雖是,但文字優美,卻如詩篇,慢慢讀之如飲醇蜜,尤其是川端的《雪國》等文。不禁心中慨嘆,我中華文字之美,何遜於日本?遂翻出書櫃里的《詩經》,謀划將《詩經》名篇,寫進一部。
現在國學復興,但說到底,卻是和社會上很多事一樣,只是流於表象。古文難懂,讓眾多年輕人望而卻步,往往習慣聽人講述,而不是自己研讀、琢磨。
《詩三百》雖是詩篇,但實是包羅萬象,氣象萬千,可見生活百態,可見人情冷暖,堪稱我中華文化的源泉之一。三百篇,有些確實晦澀難懂,但很多名篇,卻是淺顯易讀,中間的一部分,稍加查索,也是可以明了的。真心希望我國人能不生怯心,多去研讀、品鑒這些經典,從《詩經》開始。古人講,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古文並不難道,讀的熟了,自然就懂了,這也是我們漢語博大精深的奧義之一。
單田芳總愛說句,無巧不成書。在我們的生命里,萬事也是巧的不行,開寫第一卷的那晚,正驚聞金庸老先生離世。我此次再讀《詩經》,有很多感觸和收穫,不料昨日在讀《神鵰俠侶》時,卻發現我的感觸,與金庸老先生,如出一轍,不得不說巧也。
老先生如是說。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一定會消滅,那時候「愛國」「抗敵」等等觀念就沒多大意義了。但親情、友誼、正義、仁善、助人等精神,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人活著,終究是在活一顆心,希望大家都能活個明白的。此言,寫在《神鵰俠侶》後記中。
也希望大家讀書能讀個明白,不要沉迷於網路上的那些糟粕,多讀經典吧,金庸老先生的書,很多人可能都看過,可不妨再看一遍,你會有新的收穫的。
我的《第一卷》,寫本不倫不類,實不像。若有讀者認真讀完,又看了此文,那真要大大感謝了。明天將開始發《第二卷》,第二卷的內容,會是武俠情愛,我會儘力寫得更像一本。後生小輩,沒有金庸老先生的大才,只能是狗尾續貂,博大家一笑。
最後,再啰嗦一句,中華文字之精華,在於古文,希望大家都去看文言原本,不要看什麼書,都去看白話文翻譯本,尤其是年輕人,你們擔負著中華文化的未來,不能連祖宗的語言都一點不懂。可以先從四大名著等古典、《左傳》、《史記》等入手,這些是很好讀懂的。
魏濟
2019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