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劉化《三國》問

第205章 劉化《三國》問

其實,李特初時才拿回陳壽的那一套《三國志》時,李雄三兄弟剛好人手分了一捲來讀,各自看了一卷之後再相互之間換了來看。如此,不過五天時間,三兄弟卻都把《魏書》、《蜀書》、《吳書》者三全都看了個遍。

李始看完一遍之後,就有事公辦去了,只得留待以後回家空了再看。唯獨李盪和李雄兩個流連忘返卻又仔細把書看了好幾遍,至於筆記也都各自做了幾大本,至於隨筆、感悟、批註等自是不在話下。

這兩兄弟也是奇葩,自此有了《三國志》之後,白天纏在一起看書,有時就各自端坐,靜靜地只是看書如那入定老僧,但一旦有一個覺得有些疲倦了,就會拉了另外一個來一起討論。

說來也是好笑,他們哥倆有時候甚至於會因為某個記載或者某個人物持有不同的看法而爭得面紅耳赤,但轉瞬之間卻會又為有共同的某一個觀點相同或是新發現而擊掌互慶。

到了晚上,兩個人更是還互換了筆記就著桐油燈繼續觀看,再就著彼此的心得體會揚長補短,這樣一番下來兩人的成長也是蠻快。

一日午後,天氣陰雲悶沉,李雄看書煩悶想找二哥李宕討論一會《三國志》,卻見其躺在床上午休正酣,乃出門來到鄉裡間周旋,卻是遇到一個叫劉化的道家術士。

李雄也不認識與他,本來就是擦肩而過的路人。但聽得有人招呼著李雄為「雄哥兒」,那劉化卻又跟了上來客氣地問道:「這位善男小哥,你就是李家的李雄嗎?」

聽到這不倫不類的稱呼,李雄覺得也是有點好笑。

雖然劉化有些唐突了點,但李雄還是彬彬有禮地回著:「這位道長,我的的確確是李家的李雄。只不知道長有何貴幹?」

看李雄直接提到了正點子上,那道士也覺得尷尬,卻只在那「嘿嘿」兩聲乾笑著。笑過之後卻又是貼了上來說著:「李三公子,貧道劉化,現在寄宿在張府。實不相瞞,貧道是有事來求與你的!」

這個就有點奇怪了,我小屁孩一個,今日才跟你這道士還是第一次路過一面一點都不熟悉的,咋個就會有事來求著了呢!

但李雄就是有教養有素質,即使是這樣卻也不動聲色地笑著說道:「劉道長,我一個小孩子家,卻又有什麼可以幫得上你的哦?但若我真可以幫得上人的事兒,我李雄也絕不會推諉的!」

但那道長卻是直接忽略了李雄前面的話只聽進了後面的,於是笑呵呵地諂媚著臉湊了上去說著:「李三公子,其實是這樣的,貧道已經讀過安漢陳壽的《魏書》和《吳書》兩志,唯獨《蜀書》還未能得償所願有幸一讀。聽說令尊有得一整套陳壽的書,貧道所以厚著臉皮想來府上借著一看。」

《蜀書》這兩天在二哥手上,李雄自是不會自作主張,於是回道:「劉道長,這個我還真做不了主,因為我二哥這幾天正在研究《蜀書》。還請多多包涵原諒!」

其實,即使那書不再二哥手上,李雄也不想借於他的。畢竟李雄和他劉化又不熟悉,更不要說道士居無定所,他要是借了不還卻是連一個找的地方都沒有啊!更不要說那些書之珍貴,那會是可以隨便借予人的。

「沒事!沒事!等你二哥看完了貧道再借了去看就是。」劉化也是個怪胎,居然就這樣替別人做主了。

李雄眉頭皺了又皺,但又不好說些什麼,想著現在書都不在自己手上,自己也難得操那些空心,隧又去田地間轉著散心了。

但等到李雄再次回家,卻是發現那個道士劉化已經來到了自家大門前候著自己。

李雄雖然有些不悅,但還是什麼都沒有寫在臉上,只客氣地問道:「劉道長,你這是……」

「哦!李三公子,貧道這是等著你呢!想到貴府一探你家二哥什麼時候才能把那《蜀書》看完,好知道一個概略時間才好方便到時來貴府上借書一觀。」

感覺有點像是在催的意思!這個劉道士也真是的,借書還堂而皇之地催促起來了……

啊!李雄可給搞得暈了,你要問就去問我二哥唄,咋就纏著我啊,劉道長啊劉道長,你這是看我脾氣好就真給纏著不放了啊!

李雄想到這裡,就要拂袖進屋不再理他,但是院里的李母羅玉兒卻是聽到有人要問李雄借李盪的書看,乃在院里說話:「李雄啊,誰要來借書啊?你二哥剛走,是去為你父親辦事得出去幾天時間,他那些書你倒是可以借於別人看幾天的。」

李雄卻是納悶:我的個娘親啊,他這狗皮膏藥道士我都甩不掉啊,你還來添什麼亂呀!要說我認識的人還好借書與他,但關鍵是我都不認識他啊!娘啊,我的親娘啊,你這可叫我如何是好!

但李母的說話,那劉道士卻也聽了個明白,兀是開心得不得了,屁顛屁顛地自個兒跑到李家大院里去,笑呵呵地來到李母跟前,右手往胸前一抱一低頭說道:「大善人啊!貧道早些年間也是一個書獃子,所以想著有書而沒得一觀也是心急,隧才有些唐突,還請萬望莫怪!」

李母自是知道讀書人愛書的,因為她自己也算是半個讀書人。本來她自己最近看了《吳書》,也是想趁著李盪外出拿了二兒的《蜀書》去看的,但卻遇到劉化前來。

罷了罷了,我一個婦道人家還去和他們爭什麼書看!於是才有了之前的問話。

於是,李母也不多說,只把剛拿到手的《蜀書》給了劉化:「你且先拿了去看就是,李盪估計得要三天之後才會回來。」

劉化自是開心地接過書,又朝著李母行了一個抱拳禮才是離去。

看著喜滋滋的告別而去的劉化,李雄也是苦不堪言,想來母親借書出去倒是容易哦,只不知還書可難?

那知道第三天下午,那道士就來到了李家還書。

當時李雄看書累了正想出去走走,於是就拿了書隨便一放就后一步跟著告別而去劉化出了家門。

但山不轉來水轉,沒轉幾道田坎,卻又遇著道士劉化。二人自是客氣的寒暄了一下。

本來又要擦肩而過的,但劉化卻又轉首叫住李雄:「李三公子,我看那《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這《蜀書》卻是只有一十五卷莫不是那陳壽不僅僅是以魏為正統,更還有當初在巴蜀不得志之時的怨氣因素?」

李雄想不到這道士居然會有如此一說,於是笑著回到:「之所以《蜀書》只有一十五卷,卻只因為蜀國當時並無無史官一職。幸而當年陳壽也在蜀國任職過,雖然那時他很不得志,但好歹也是知悉許多紀實,而《蜀書》一切都是陳壽根據自己所知考察了許多資料自行採集而來的,僅得十五卷,卻是最費陳壽心神的。至於陳壽的《魏書》因有前人王沈的《魏書》和魚豢的《魏略》參考,資料齊全,所以自是內容詳細豐富達三十卷。同樣《吳書》方面有韋昭的《吳書》也是參照不少才有二十卷的。再說在《三國志》中,陳壽還能在敘事中做到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隱蔽缺點。按照他著書風格來看,你所說的那種可能基本是不可能的。」

劉化給李雄長篇大論這樣一說,仔細想來也是,如果陳壽要真是那種心胸的人,他的著書風格肯定不是這樣。但想著自己會錯了意,隧也不覺得尷尬,卻又是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陳壽在書中表現出品題人物的興趣。他說曹操是超世之英傑,劉備是英雄,孫策、孫權是英傑,周瑜、諸葛亮、魯肅是奇才,龐統,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劉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質是彥士,王粲、秦宓是才士,關羽、張飛、程普,黃蓋是虎臣,陳震、董允、薛綜是良臣,張遼、樂進是良將。只不知道李三公子怎麼看?可否對其中一些說些自己的看法?」

這是要討論《三國志》嗎?一時之間,李雄完全投入到了和二哥討論的熱情之中。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念了陳壽對曹操的評價,李雄也說了綜合自己和二哥兩人對於曹操的評價。

「曹公曆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就是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曹操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劉化先是不懂李雄稱曹操走來就是「曹公」,但這些話卻都是……

但接下來,李雄的話鋒一轉,劉化方才明白!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盡傳誦,至於他的識才惜才更是值得肯定。」

「但勿論曹操的評價褒貶,卻的確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非常同意。還有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可以說滿腹經綸的是詩人。」

「但不說那些評價,愚以為陳公對曹公評價很是公道,操怎麼說也至少是個英雄!」

劉化聽到李雄一番對曹操的評說也是完全認可,方是一陣大笑著:「哈哈哈哈哈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貧道劉化雖然是一方道士,稱不上英雄,但卻也是相當認可這一句話的。李三公子年紀輕輕就是如此才智聰慧,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李雄見這劉化說了他對曹操也是認可,然後又是對自己一番褒揚,自是想來不僅僅是借書與他好說自己一番好話,更是還有對著曹公的認可。

於是李雄轉念又是一想,如此說來這劉化也是方外化士,卻不知道究竟本事幾何?

但自己終究還是年幼,李雄隧也沒有多去打探,做什麼深究。

這裡李雄還在想呢,那劉化卻又接著說道:「今日方知三公子多才多智!剛說了曹操,還請繼續劉備。」

李雄隧又隨口說出了陳壽對於劉備的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李雄剛一念完,劉化就笑道:「果然李三公子過目不忘,居然能夠通篇背了下來!」

李雄卻是趕緊把手一擺,笑曰:「通篇背了怎麼可能!我也只是記得少許經典而已,倒是讓道長見笑了,我雖然記憶好,但跟『過目不忘』的神人還八竿子打不到一邊。我之所以記得這些原話,卻只是我已經看了《三國志》三遍,且都是仔細看了與二哥一道分析來著的。所以自是對一些看重的東西記得清晰,特別是那些中評更是如此。」

劉化聽得李雄如此一說,方才恍然,但還是由衷地說道:「李三公子能夠實事求是地直言告之,真讓貧道汗顏!但其實我們也都知道,這世上那有什麼神童,又那有真的過目不忘!世人的記事能力其實也都大致相差不多,但卻是一份心性,有的也都不過是一份心血一份收穫罷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余劫孽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余劫孽情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5章 劉化《三國》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