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面具下的浴火
撕掉了真實的臉皮,顯現出虛假的面具。模仿著鏡中的自己,演繹著現世的生活。
究竟由哪種人格來支配,完全遵循「哪種人格最適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就啟動和出現哪種人格」的原則。這實際上就是適者生存法則的心理學翻版。如果我們用「變色龍」或者「變形蟲」來理解多重人格,也許會更形象、更直觀。比如,用比較自信的人格,去應付具有競爭性的環境;用脆弱、神經衰弱的人格去贏得同情、獲取依賴;用畫家和藝術家的人格和身份,去應付上層社會等。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多重人格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通過頻繁地變換人格,來適應環境的心理現象,是一種適應環境的心理努力。
人格面具具有多重性,簡單的舉例就是:在工作中,我們是「員工」「領導」等身份、在家中我們是「丈夫」、「子女」等等。這些都是人格面具,當我們戴著不同的面具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比如說一個在職場上看似冷漠的領導在面對子女之時,便會是一幅性格溫順的樣子。
我們的人格面具不僅僅是為了與社會的認同。我們無事做在街上散步的時候也是戴著人格面具的,具體內容有公眾場合不大聲喧鬧等等。人格面具在我們的人格當中給我們帶來了社會的認可,同時也有它的壞處。
下面我們來說說有利和危害的部分。有利部分:它會使我們更加輕鬆的融入社會,有助於給我們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比如說,我們見到一個朋友換了一個髮型,我們會說「這個髮型很適合你」等等。但是我們內心的想法可能是「太糟糕了」等等,這時候我們儘管覺得在如何「糟糕」也不會去告訴他。因為在告訴他的過程中可能傷害我們之間的友誼,我們便會撒這麼一個謊言。但是這個謊言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人際關係。
壞處:如果我們過度的沉迷在某一個身份上面,我們人格其他方面就會遭受影響了,這樣會使我們給這個身份面具支配,逐漸與自己的天性背離,在日積月累之下,我們便會逐漸的忘記了真正的自己,這裡的自己也叫作初衷。
總的來說呢,人格面具我們肯定是不可能摘下來的,因為只要我們進行社交進行互動就會戴著面具。但是我們不要沉迷於某一個面具上面以導致找不到最初的自己。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各位讀者。
我們總是說為了快樂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但是往往在面對現實的情境時,我們又過多的考慮了他人的感受,或者是自己所為的面子問題,迎合了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委屈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能夠聽取自己的內心而去真實表達,卻總是要有所欺瞞,對人對事表達出的性格特點以及行為特點、態度特點不一定都是真實的,為了維護一些人際的和諧和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帶上了人格的面具,活出來的都是「虛偽」的自己。
一些天性活潑的孩子帶著「乖巧」的面具,一些活潑可愛的女子帶著「溫婉賢淑」的面具,帶著面具做人已然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這個面具可以幫助人們提高人際關係,因為它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並且符合社會的要求所產生的規矩,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若是長期的帶著面具做人,我們會漸漸失去自己的本性,當真實的自己與這個面具產生矛盾的時候,人們的心理就會產生壓抑感,以及抑鬱焦慮的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