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傳世名畫
後世者,可以輕鬆掏出黃卡領張免費門票,在大明歷史博物院的首個陳列館艱苦創業館的一幅傳世名畫中,一窺蜀世子朱平槿在崇禎十五年夏秋之交,即他率領護**走出四川邁向全國之前那段時間的一些所作所為。m.
艱苦創業館空曠而宏偉的中央大廳,總是人頭攢動,亮光閃爍。
跨入中央大廳的巨大銅門,一幅用天然彩色碎石鑲嵌的巨幅壁畫,毫不猶豫地填滿了每一位參觀者的眼框。
大廳穹頂上的無數盞聚光燈,準確引導光線匯聚在巨幅壁畫的焦點。
光芒之中,身材較正常人高大一倍半的蜀世子朱平槿騎在前蹄飛揚、張口嘶鳴的雄壯戰馬上,左手緊拉韁繩,身體後仰,卻依然努力地側身回首,儘力向地上之人伸出右手。
在世子戰馬之側前,一名衣袍破舊、鬚髮皆白的老軍半跪於塵土,骯髒的雙手高舉,含淚的雙目仰望,似乎在哀求,又似乎在吟誦。
戰馬上的世子悲憫而仁慈,宛如紅塵濁世里的救世主;塵土中的老軍執著且憧憬,一如苦難歷程中的朝聖者。
兩人指尖觸碰之際,猶如天神與凡人,完美合體。
兩人目光碰撞那一刻,彷彿**與精神,渾然交融。
此時,一面漫卷飛揚的世子盤龍蜀字旗,一片服色雜亂的行伍軍陣,數位表情豐富、動作誇張的將軍大臣士兵,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兩位的焦點人物的陪襯和點綴。
更使畫面具有神聖而悲愴韻味的具象出現在左上、右上兩個角落。
佛道兩種主流宗教的象徵人物,天蓬元帥和觀音菩薩,隱現於青色城牆上方的五彩雲霞之中。天蓬三頭六臂,驅萬聖齊臨,致群魔碎滅;觀音千手千眼,以大悲願力,現五濁惡世。
畫前銅牌說明,此畫名為《殿下與老軍》。繪製時間是崇禎十五年冬。
事件原委,是崇禎十五年七月十九日蜀世子朱平槿在眉州城下大閱諸軍時發生的一件著名的驚駕事件。
……
眉州收復,朱平槿終於徹底平定四川,成為貨真價實的蜀地之王。
可無需諱言,完成四川剩餘官軍的整編,這才是朱平槿眉州之行的最大收穫。四川官軍各路高級將領,已經全部表態支持整軍。
支持整軍不是一句空話,肯定還有具體的措施和行動。但只要他們服從調遣,這就夠了。要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追隨效忠,需要時間,需要教育,更需要手段。
在這些少數高級將領之外,許多官軍中的舊軍官因為政治上可靠,有資歷有戰功有專長,被大膽啟用,調任新職。這種不拘一格、唯德才是舉的用人之法,既極大解決了護**軍官缺位的老問題,也極大地調動了官軍舊將們的事業熱情。
如護**第十五團第四營營長、原都司李一進被晉陞為重炮兵第一團副團長,既緣於上官楊展的極力推薦,更源於他在巴山之巔大壩巡檢司的頑強堅守。
嘉定州羅徽堡守將百戶廖佐,也因為善作營壘,實心任事,被監軍部破格推薦提拔為護**工程兵第一團基建營營長。
然而,護**自從肇建之日起,他的根便深深紮根於下級軍官和普通的士卒之中。
護**的肇建者朱平槿很清楚:只要對他的信仰及於護**的普通士卒,少數心懷異志將領不可能威脅他的統治,即便遠在京師的皇帝也不能撼動他的地位。所以他的精力,永遠要放在不那麼高大上的基層之中。而閱兵,則是他與普通士卒一對多交流的重要方式。
崇禎十七年七月十九日,眉州前線各參戰部隊、支前民夫以及起義有功人員在眉州北郊碼頭集結,接受蜀世子殿下大閱。
劫後餘生的眉州居民及鄰近的彭山、仁壽、青神、洪雅等縣士紳賢達也有幸受邀觀禮。
大閱之前,世子殿下向受閱諸軍頒布旨意,對戰役進行了簡短的總結。
世子特彆強調,官軍各部的「精誠團結」,是眉州之戰勝利的關鍵。而對「護國安民、天下太平」偉大事業的無限忠誠,是官軍各部保持「精誠團結」的基礎。
世子要求各部隊,積極開展訴苦運動,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改造思想,端正行為,整肅軍紀,鍛造鐵的軍魂。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殘酷大戰,必須苦練隊列、射擊、拼刺、爆破和土工作業五大技術,深入研究流賊的戰術特點,最大限度發揮新式兵器的效能。
旨意最後,世子特意囑咐內宦將眉州參戰部隊連以上軍官以及立下功勞的士兵和民夫的名字,一一眷抄於眉州之戰的戰功旌表上。
這一不同尋常的殊榮,讓全體受閱部隊異常振奮。因為此舉說明,他們的名字從此寫入了歷史,永遠留在了汗青之中!
上午巳時四刻,大閱準時開始。
在炮一團五十四門大炮整齊而有節奏的的轟鳴聲中,蜀世子朱平槿隆重出場。
他金盔金甲,頭插紅白兩面盔旗;腰配戰刀,馬挎火銃,騎著四蹄包纏金帶的白馬,以其獨有的神武英姿出現在所有受閱部隊和觀禮人員的視野中。
他在軍機大臣馬乾、舒國平、孫洪,眉州前線司令劉鎮藩,閱兵總指揮宋振嗣等人的陪同下,在紅底金邊五彩七章金織蟠龍蜀字長三角旒旗的伴隨下,駿馬飛馳,直奔受閱部隊的排首而來。
在那裡,矗立著護**血染的軍旗。
全軍歡聲雷動,齊聲高唱《天佑大明》。
世子弛馬向前,依次向各部隊將士問好。將士們則高呼「大明萬歲!」「護**威武!」「世子殿下千歲!」等口號回應。
本來,這場勝利大閱兵就會在這樣**的氣氛中順利結束。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驚駕事件,反倒使朱平槿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
現場觀看名畫,與書本上瀏覽圖片的感覺完全不同。
畫中的開國者一如天神下凡,人類最優秀的品德皆濃縮於一身。後世參觀者站在莊嚴肅穆的中央大廳底部,站在這樣偉大的人物面前,頓覺自己的渺小與猥瑣。
翻開免費附贈的遊覽手冊,此畫有一整篇的說明和介紹。
原作乃一幅六尺長卷。繪製者兩位:呂潛(時為世子文案)、利類思(時為耶穌會成都教會司鐸)。中央大廳的巨型壁畫是原作放大若干倍的高仿。
不過參觀者用不著翻開遊覽手冊便知道此畫的名字,並且知道它乃大明歷史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何以眾人皆識此畫?
因為此畫赫然出現於大明中學教科書,列入了必考大綱。
何以為鎮館之寶?
因為此畫不僅清晰見證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具有十分典型的文物價值;而且在繪畫技法上率先進行中西合璧,從而催生出了統治世界畫壇數百餘年的所謂水墨油畫派。
該畫派的開山始祖呂潛曾一語道破了該畫派的主要技法特點:
「西法為皮,中法為骨」。
不過,由於該畫派的主要繪製對象不是神仙菩薩,便是君主大臣,帶有濃烈的宗教或政治氛圍,所以詬病者又稱其為「色色體味畫派」。這個莫名其妙而又意味深長的畫派別稱,傳說便出自對呂潛既重用又打壓的蜀世子殿下朱平槿本人。
遊覽手冊還介紹,蜀世子朱平槿平定眉州之亂后,終於一統四川。欣喜之餘,他在眉州北門外碼頭大閱諸軍。
孰料,世子一行進至護**第十一團方隊前,一名老軍突然衝出隊列,跪在了世子戰馬前。戰馬受驚,差點將世子摔落馬下。
按照大明律法,衝撞君駕,形同陣中謀反;按照護**法,擅自出陣,也當軍前斬首。
然而世子耐心聽完老軍申辯,卻沒有懲處老軍。
原來那老軍自述道:他少小離家,從征奢安。嗣後耕種川北,守備邊關,轉眼便十五六載。年初參加川北大戰,幸而不死。如今年逾五旬,終於獲入護**。從此安家立業,娶妻生子。這全是世子的恩典,這全是上天的賞賜!
老軍此生的夙願,便是請求讓他觸一觸世子,讓他把世子的福氣和靈氣帶回家去,從此家人一生平安,開枝散葉。
世子聽聞老軍訴說,竟不假思索地伸出了右手,讓老軍雙手緊緊握住!
世子從上天和祖宗那裡得來的福、靈二氣,從此便通過他的手傳遞到老軍的手,再通過老軍的手傳遞到老軍的家人,老軍的鄉親,老軍的戰友,老軍下半生接觸到的一切生靈萬物!
在文字的最後,遊覽手冊特別說明:
畫作者之一的呂潛在他的個人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記載了當時的情景:
「斯時諸軍感奮,痛哭流涕者不知凡幾,萬歲之聲響徹岷江之濱……」
另據其他史料記載,實際情況比呂潛的描述更加恐怖。
全軍將士見此情景,歡聲雷動,數萬人爭相恐后湧上前來,儘力伸出手去
其中最幸運者寥寥,能夠被世子親手握住;
次之者,能夠觸碰到世子殿下龍袍之一角;
再次之者,或能抱抱馬腿,或能拍拍馬屁;
最而不幸者,抑或只能遙看世子尊榮。
一位年老體弱的民夫因為被別人擠出人堆,痛苦得捶地號哭。伴隨世子校閱的開國元勛孫先生無意看到這一幕,下馬垂問,才知這位老丈是位毀家抒(shu)難的支前模範。
孫洪先生為老丈的義舉所感動。為滿足老丈與世子對面說話的心愿,孫先生竟在校閱結束后親自將老丈帶入了世子的大帳。
而世子面對老丈的問好,道出了他此生最有名的一句話:
千好萬好不如百姓好。
百姓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