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道宗祖師
又過了幾日,荊竹總算受教歸來,把白鳳門一眾弟子們召集起來,打算給大家轉授連日來所學的修行知識。
小院內堂,祖師神像下的蒲團上,荊竹身著道袍,正襟危坐。下方則聚集著百餘名今年才入宗的普通弟子,包括楚玄在內。
這個院子是白鳳門眾弟子平時集合、聽課,論道的地方。上次荊竹不在,大伙兒都出去戲耍,楚玄就是一個人在這裡研究窺天冊的,還碰巧聽到了朱家父女的小秘密。
大概是因為荊竹的脾氣太好,以致白鳳門紀律不佳,此時整個內堂亂糟糟地,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彷彿街頭鬧市。
「各位師弟,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說一個修士修行的基礎是什麼?」荊竹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後開口問道。
荊竹待眾人一向不錯,眾人還是給他面子的,一名弟子道:「自然是要有靈脈了,要是靈脈都沒有,還怎麼修行?」
荊竹點了點頭:「不錯,有了靈脈之後呢?」
「還要有一套合適的心法,只有這樣才能開拓靈海,提升境界,讓自己變強。」見一時無人回答,楚玄便開口替荊竹緩解了尷尬的氣氛。
荊竹感激地望了他一眼,道:「林師弟說得不錯,所以荊竹今天要轉授給大家的,就是道一宗傳承幾百年的心法口訣,《道一心法》。」
其實這套心法已經在崇聖島流傳了上萬年,只是崇聖二宗分裂卻是近幾百年的事,所以荊竹才說在道一宗傳承了幾百年。
聽說要學習道一心法,原亂鬨哄的內堂瞬間安靜下來,眾弟子紛紛直起身子,強打精神,唯恐漏聽了一個字。這也並不奇怪,眾人不遠千里而來,基本上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為,此時機會來了,豈有不抓緊的道理?
見大家配合自己,荊竹這才放緩心情,悠悠道:「關於道一心法,上次我應堂主的要求,已把首篇的內容轉述給大家。今天我們便來學習第二篇。第二篇不長,總共有五十句口訣,七百多個字,我會一字不差地念給大家,希望記不住的師弟能抄寫下來。」
「七百多字還不長?」有人小聲抱怨。
另一人訓斥道:「怎麼?嫌多?嫌多你可以不聽啊!」
荊竹忙勸道:「大家不要爭吵,接下來我便給大家念一遍口訣,有什麼不懂之處,儘管問我。口訣是這麼說的,夫玄道者,得之乎內,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荊竹講得不快,眾人也都聽得認真,唯獨楚玄不怎麼上心。這些內容和窺天冊的所載十分類似,且窺天冊說得更加意簡言賅,他自然不願再聽,但是又不好拂了荊竹的面子,所以只能呆坐著想事情。
荊竹講了一會兒,忽然發現楚玄失神,於是向他道:「林師弟?師兄方才所言,你都記住了?」
「大概記下了。」
楚玄起身回答,接著便將窺天冊里記載的類似內容隨便說了幾句。
荊竹聽了他的口訣,心中微微驚嘆,只覺對方說的似乎比自己從堂主那裡聽來的更容易理解。
只是他有些放不下面子,故作深沉道:「師弟方才所言,儘管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過師兄還是覺得,我們這些做晚輩的,不應該隨意篡改祖師留下的東西,師弟以為然否?」
楚玄不想和對方爭執,笑著道:「師兄說得有理,是林玄耍小聰明了,請您見諒。對了,荊師兄,來道一宗這麼久了,我還不知道宗門的祖師叫什麼名字呢。」
「什麼,還有人不知道這個?哈哈哈……」其他弟子聞言,紛紛大笑起來。
荊竹也實在哭笑不得,答道:「好叫師弟得知,我們道一宗和隔壁道武宗都是一個祖師所創,原來叫做道宗,第一代祖師姓司馬,諱清。」
「啊?!」
楚玄聽了這話,震驚得無以復加,登時失聲叫了出來。這怎麼可能?怎麼會這麼巧?當初自己在玄黃山遇到的師父,居然就是崇聖二宗的第一代祖師?難怪,難怪窺天冊的心法和道一宗的心法如此相似!原來根本就是一個人寫的!
「那,敢問師兄,祖師的生平您可知道么?」
「祖師生平的事迹,正史中記載得很少,而且語焉不詳。我們殿有座韋編樓,裡面有一本《三元舊事志》,師弟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借閱一下。」
「哦。」
「林師弟,你怎麼了?」荊竹看他樣子十分古怪,彷彿魔怔了,忍不住詢問。
楚玄獃獃地立著,久久未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荊竹問他話也不回答,只是一個勁兒地搖頭。荊竹莫名其妙,只好先讓他坐下,然後繼續向眾人傳授心法。
待授課結束,荊竹向門下眾弟子道:「各位師弟,再過幾日就是白虎殿第二次新弟子會武了,希望大家這幾天不要偷懶,好好揣摩道一心法,多積累一點靈力,好配合自己的技法使用,以期取得一個好名次。殿主師尊親自許諾,此次會武能進前十的弟子,今後將有資格在他身邊旁聽授課,這可是和四大堂主並列一堂的榮譽,希望大家積極爭取!」
之所以說這是第二次會武,那是因為在此之前,白虎殿已經給新弟子們舉行過一次比試了,只是彼時的楚玄還在玄羅林里當野人,所以沒有機會參加。
因為此次會武只限白虎殿新弟子參加,楚玄來道一宗也有些日子了,他仔細觀察過,確認新弟子中並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天才,當然,除自己以外,所以對於進前十他是非常有信心的。
…
在荊竹的推薦下,楚玄成功到韋編樓借到了兩本關於三元大陸歷史的書籍,一本是《三元舊事志》,另一本是《古今名人傳》。
好巧不巧,兩本書中都有關於司馬清的記載,同樣巧合的是,兩本書都記載得不甚詳細,甚至很多重要的地方像是被作者刻意忽略了一般。
按照兩書的記載,司馬清本是南元人,出身於某大國貴族家庭,且天生三十六道隱脈。他十五歲不到就邁入天虛境,成為名噪一時的少年天才。二十歲后更是跨越了天虛境,成為了世人眼中高山仰止、不可企及的存在。三十歲時來到崇聖島定居,教授門徒,並創立道宗。
但是兩本書對於司馬清的記載,到他三十歲創立道宗就戛然而止了,只說他創立道宗后,不久就得道成神,受到四方景仰,天下膜拜。至於之後發生了什麼,寫史者卻不再多說,也許是他們也不知道,也許是別的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