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話 王修五
自報家門。
王修五的故事裡總要有他是哪裡人氏,然而他的祖籍卻是我勉強推定為江蘇人。為何這麼說,是他家往上四代,還是大明孝陵衛府的千戶大人。子承父業,卻承襲不了官位,在他爺爺那代只能做個親兵。
家規甚嚴,品德修養又不錯的人,自然有一些非常親近的朋友在其左右,久了,互相也稱得上世交。
我說得十分籠統,是想爭取時間。明孝陵衛兵制,與其他各衛都不相同,是看墳的不假,但正是這個原因,兵源就變得十分排外,兩百多年裡無一人是從外面徵招。子承父業,只需一子即可,如果家中無男丁,則從其他人家中多選一人補上,這種情況很少,在上代親兵的兄弟家中也能找到合適人選。起初我也不信,但從孝陵衛的規模上看,這套辦法的確可行,只是具體還要看制度怎麼樣實施。這裡又要提一些鎖事,充軍,這古代的刑罰之一不能在孝陵衛身上,任何一支皇帝親軍都不行,因為要保持衛府親軍的純凈。
兩百多年裡,京師都有很多太監臨老隱退。這是個特殊群體,無依無靠的宦官中,一但失寵,有很多選擇去為太祖守陵。即遠離天子,又做到保護自己,這是個兩全的辦法。因為在廟堂中,這些閹人與權臣的矛盾本就是你死我活,離開天子,有的是人恨不得扒他們的皮抽他們的筋。
「就是因為這些太監吧?」張春來道。
「對」。
張春來注意到了這點,省去我對他提醒。
大費周折,耗了多少人力物力找到他們,不是因為你們這些孝陵衛後代是什麼香餑餑,找誰不能去看墳,找你們幹嘛?跟孝陵親兵同處兩百多年的宦官,他們才是主角。
司禮監在明朝權力中心是什麼地位我們聊過,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太響亮了。楊金水,那不就是最後選擇為太祖守陵的太監嗎!非洲黑叔叔留下的文獻里都提到過他。
但還要提醒張春來,臨老去為洪武皇帝守陵,也是不情之請。那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去之前要先問問當朝皇帝同不同意。明朝皇帝很少親自下旨,政令都是由內閣擬票形式發出,兩京一十三省,都在照票擬行事,欽差和封疆大吏在處理重大事務上才有聖旨,只有徵得皇上口頭兒同意的事務,到下面說話時嘴裡才能高喊『有旨意』。皇上同意你去,你才能去,宮內任職多年,皇宮內外多少密事在你心裡裝著,所以,能去守陵,要從兩方面來考慮。
明朝太監手中管著什麼東西什麼機構,自己去腦補,腦補不了就放棄掘土的人生吧!那不是紅牆內的罈罈罐罐,更不是皇後娘娘的夜壺。去為太祖守陵,是一種不想殺你也不能放你的無奈之舉,這要兩者皆有,才可成行。想做到兩者都有,那是非人所能及,其中處事的智慧高了去了。
孝陵。
皇家禁地,風景秀麗,守衛森嚴。『為太祖守陵』,這五個字在當時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解釋。去到那的太監高喊『有旨意』,開始住進陵區為太祖守陵,而孝陵衛官兵的理解,則是來了個在這吃喝拉撒睡,也要在這幹活,祭奠先皇,而且不能離開半步直到嗝屁,嗝屁了怎麼處理還要看情況再議的傢伙。
因為『為太祖守陵』,是有旨意呀!旨意也沒說守到啥時候呀!走了肯定不行,走了就是抗旨,你走了我們就是監管不力。
這其中的事情又多了去了,咱們日後再說。
但是,絕對不要以為他們是閹人,在衛府親兵中就受壓迫和歧視,事實不是那樣。皇城禁宮,閹人為了討主子歡心,對主子的性格喜好那個了解迎奉,比御醫把脈都來得准。生活在權力中心,那些閹人的行為舉止,學識造詣,每個都有讓衛府親兵們讚歎的地方,尤其是窺探別人心性的本領,閹人自有一套路子。
人與人的關係,非常微妙。可以說,一旦日久熟絡了,兵衛們拿這些閹人根本就是發自內心的尊重,甚至當成父輩師長一般。守陵人中,他們也算一支不小的群體。
相互間缺了那種鐵似得軍規約束,彼此兄弟,兵衛的家門是世交。具體不想多說,了解孝陵衛的制度,他們的生活規律和環境,這些都能順理成章。用不著腦洞開得多大,也能知曉其中細微之處。明室開國之初,孝陵衛的兵卒制度就被定下,哪怕是靖難之後,衛府也沒動一人,遷都北上也是沒有。生活工作的內容和圈子被固定下來,遵守就是,兩百多年一朝,孝陵衛的府兵在人數控制上,規章區別於其它各衛,在北鎮撫司里,也有過一段子承父業師徒提攜的黃金時代,那個時代的錦衣衛們兢兢業業,還真有一些弘揚正義的事迹。嚴世番,就是栽在這制度上,關健時刻沒有錦衣衛鎮住他,還真弄不倒嚴閣老。
皇帝親軍各衛當中,一些規定作法雖不同,但相互之間是有借鑒的。
王修五的家世,要從他爺爺那輩開始說起。
清兵入關,並不能說大勢已去。由北向南,攻城略地,幾千年中有幾位梟雄成功?是因為幾個大人物的原因,大明才一潰千里,數月就被滅之,至於南明和關寧鐵騎的故事,自己去考證一下,別浪費口舌。那幾個大人物與後來的康熙大帝打了很多年,不說你們也知道。
王修五的爺爺,一個孝陵衛親兵,對天下大局根本沒個清楚的認識。可對那位高權重的大人們卻耳熟能詳,還有不少都見過。
「別撅個嘴」。
呲噠他倆一句,孝陵里埋的什麼人?文官下轎,武將下馬的碑文給誰立的?到那裡祭拜,對仕途都有影響。不單是明朝,幾千年封建帝制,這叫必須滴!那個年代拜祭先祖皇帝對自己官運加加分,很正常不過,別以為寫八股文的士大夫都是書蟲,腦袋活洛著呢!
王修五的爺爺,那時也亂了方寸。祖祖輩輩都在為先帝守陵,此時與其他人一起力戰身死,流盡最後一滴血,是首先從腦子裡迸發的血性。然而,咱們前面也說了,守陵人見過的達官顯貴多了去了,對他們的嘴臉見怪不怪,有的道貌岸然來過沒幾天,回京就落得凌遲處死,凌遲呀!一刀一刀滴。
所以,內心掙扎的有多激烈無從所知,但走的時候確實淚撒長襟。都有家眷,一眾親兵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認出來,天下何處為家!擺在眼前的第一個問題。
「掙扎?最後還要走?」。
對,掙扎也要走。我剛剛啥都說了,你們就不能動動腦子。他們是孝陵衛,不在朝堂卻與達官顯貴交集,不參與政事卻知天下吏治清明,這就是那年代那個特殊職業的特性,因為來的人都不一般。穿兵甲、事農耕桑蠶,一輩子難得見到活著的皇帝,只能守著死的。可是,守陵人也對朝中權重耳熟能詳,這是走的原因。
身上沒有再為你賣命的熱血。
因為朝庭,在他們眼中,早已不是心中希望的樣子。
它,爛到骨頭裡了。
哭,跪在洪武皇帝真像前不停磕頭,謝先祖恩澤。帶上家眷,這些幾輩人就在一起世交的兄弟手足,自然緊緊依靠。這時就需要有品德,有領導能力又服眾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
王修五的爺爺,經過認真的考慮,做出一個堅難的決定——上船。
賤民。在歷史上留存了幾千年的群體,生活艱難,性命朝不保夕。但凡有一絲生存希望,人是很難做出融入那種群體當中去安身的決定,除非是不正常人。至於為什麼說他們性命朝不保夕,朱友貞追剿李存勖時,手下將領為殺良冒功把隴佑屠戮得一乾二淨,沒人被責反而大大封賞,原因不就是這個嗎!咱別在這上耗。
當時選擇出海,也是不得己為之。一旦做了船上的賤民,終生不得上岸,吃喝拉撒傳宗接代生老病死都在船上,捕魚為生是唯一的活路,與他們相伴的只有海風烈日。船上的賤民也有出人投地成就一番偉業的,比如陳友諒。但是那句話說得好,凡事沒有絕對。東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那時稱為東夷島。王修五的爺爺選擇那裡,也是事出有因。
還是因為太監。
在當時跟他們走的幾個太監當中,有個曾經參與過運河漕事的,對東海事務有所了解,別小看了運河漕事這個打醬油的角色,特定時期那可是決定大局成敗的要職,比如抗倭。去東海之外可以不用整日待在船上,中土製令在異邦沒人督促執行,而且民眾對中土人有親近感,他們自稱為中山人。此外,當地人還能對外來的賤民較為和善,只要你做到讓人相信和信任,融入其中不是什麼難事。幫助他們捕魚對付海盜,或者從外域帶回貨物與之交易,都能與他們保持和善的關係,交易當然本著惠及當地人的原則,人家是原住民,會給你的生活提供很大便利。起初我也不信,還是前面說的那個韓國友人講給我的,人家的史書上記載過的,『遺亂東夷之海賊多出自中土,尤北蠻甚』。他們所稱的東夷不僅僅是日本,也包括中山國,當然有咱中原人夾雜其中不算稀奇,有關戚繼光抗倭的記載中也有相關描述,只是我們的史籍沒有過分解讀,遠至南亞,禍亂最大的海賊來自哪?全世界的史書拼在一起才完整。
很遺憾!對我們來說,這部分歷史是殘缺的。
「不僅僅是這些吧!」張春來道。
當然,如果只是這些,王修五的爺爺只能在東方島國上落戶,世代留在那裡,回中原的願望立即抹滅就是。幹嘛還往返各州交易貨物?
那些老太監從一開始就留了一手,建議他們總在島國與故土間往返,就為了有朝一日回來。
不到生命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一絲機會。即使命不久矣,也眷戀故土。這又是有原因的,那時的船上的賤民,死後是可以送回來上岸的。
老太監的堅韌你不懂。
乾隆皇帝也正是為找這些太監,才遵循雍正的旨意,將全天下五十一地賤民令中受赦免之人重新入戶登冊。這是王修五給的數字,我曾認真整理過,清史中記載雍正對賤民的赦令只被樞密院分發成三十餘份,其實那只是清朝疆域內的數字,那時我們還是天朝上國,赦書布告發往屬國的還有很多,包括今天的許多鄰國都有。入戶登冊,就是為了把你們找出來。
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公元1771年,沙皇俄國境內一支游牧部族發生起義……
這些殘缺的歷史,還是留待日後拼接吧!思路收一收,自己也撓糟地,有些事兒不說,你倆兒說我敷衍,可說起來就多。
他們閹人,心中有多少宮闈中事?心中有多少帝王密檔?去為太祖守陵,之間也必有聯繫。
至於王修五知道多少,他的確沒對六人提及。一干人等被皇帝招見,當中也並非只有孝陵衛後代,據王修五的講述,後來還見到了一些很奇特的人,這些人不像中土人氏。
「等等,我記得你還說過康熙南巡也到過孝陵,還對孝陵守衛有所規劃。」張春來道。
會心一笑,你終於想清楚了。康熙帝南巡重新設立孝陵守衛制度,雍正廢黜賤民令,再到乾隆召集孝陵衛後代,其中關聯再不明白,洗洗睡吧!我也累了!
這些先別談,咱看之後發展。
之後的事情就匪夷所思了。
王修五有感先帝知遇之恩,願意跟隨『裹子營』,去探尋明室宮廷中那些傳說。我說得簡單一點,你們不要記較,王修五帶給乾隆皇帝的傳說很多,都是宦官口耳相傳下來的宮中故事,最主要是圍繞藍神仙。
有關明代禁宮中那一小塊地方,多少人想從那裡找到答案。嘉靖之後,只留一座瀛台。有說是隆慶在嘉靖賓天當日便給掃蕩一空,以解心頭之恨,也有說那裡本來就空無一物,藍神仙以景色怡人之處為居,根本不用亭台樓閣。眾人口中的神仙之體,不需要那些,仙人能容身日月山水之中,能與鳥獸花草為伴一體。每當嘉靖來求福祉,也要山呼道號方可得見。年代久遠,傳說又走樣許多,乾隆皇帝對傳說到底信幾成?很難說。乾隆老佛爺能得大統,智慧遠超乎你的想象,可不是出生那晚星象有異,九子連珠神馬的,惹得康老爺子龍顏大悅。
王修五所在的裹子營,他只提了名字。我太爺是在天津的幾間古懂鋪子里打聽到的傳說,裹子營卻有來歷。看名子應屬綠營,實際是編入的是禁衛五營中的忠衛營,人數也不固定,最大統領都是身在內府任職,皇帝身邊的人。清庭有這樣的編製營衛究竟出於什麼需要,很難理解,只有一種解釋靠譜,由皇家供給,保衛朝庭要員的綠營近衛。當然這讓人很難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卻有其事,因為裹子營傳說中有一部分是那些人喜食人心肝,處決人犯也不砍頭,而是挖心掏肝,溫火烹食。
這事兒可是確有其事。
不相信去腦補剌馬案。
王修五帶了十幾人歸屬,資格連做個把總都不行。跟隨隊5走遍大江南北,一走就是數十年,其間發生在他身上很多故事,我不想浪費時間,咱們還要休息,天亮還有大麻煩等著咱們。我只告訴你一個地方,新彊,不到那裡,咱別泄露天機。
免得沒牌可打。
「cao」。
阿約仍不死心,扒拉個沒完沒了。不得不閉著眼慢慢跟他說,我也很想立刻去找到你的阿姆,當面問一問216找到的清庭皇馬褂遺物到底是什麼,具體位置在哪,好把王修五留下的話里所缺失的部分拼湊起來。216你也去了,什麼情況你也知道,在沒有充分準備之前誰也別想再碰216的人了。
我真有點兒害怕。
再信口雌黃可解決不了了。
「整起經過和漢武帝什麼關係?還有……」張春來道。
黃巾軍起義路線,時間,兵抵漢中之後出現什麼怪事?看過三國志的都知道,自己找去。
溫故而知新嘛!
還是那句話,史書中那麼多漏洞疑團擺在那,你都看不出,離開你的人際事業圈吧!這行不適合你。
咱們不是討論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那讖謠中隱含的權謀嗎!茂陵,研究得多麼透徹,有些事不用再提。漢武帝的茂陵地官沒丟什麼,很多重要典籍都在,唯獨黃金手杖……
幾十年中,王修五經歷了什麼,那晚密林中沒有對六人提及。但卻說了他兩次去海寧府覲見先帝,最後一次只見到陳家人立的一塊碑,上面只有一個變形字。
我還沒把王修五話里背後的事情理清楚,所以他與乾隆的對話還不能憑想象妄言,現在說的也是這麼多年我家四代人的總結。當時的情形你們也能想象得出來,王修五怎麼可能對六人說得那麼詳細。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1799年乾隆駕崩,1928年裕陵被掘,王修五,時隔一百多年才動手,其間他一定也有作為。
一百多年能做多少事,只能靠猜了。
而我最想知道的正是這時間內的王修五做了什麼。
「那看不見的東西是什麼?」張春來問。
「誰說看不見了!」。
在快天亮之時,王修五身後的矮叢裡面,一團紫氣就時隱時現,光源就來自那。黎明前最黑,那團紫氣里的東西越發清晰。太爺他老人家到了晚年,才在鄉里衛生站知道那東西的形態是什麼,為此精神像遭到打擊以得,給家人街坊都嚇夠嗆。
太爺病重之時,不止一次對子女們提起,那時若不回東北該多好,再堅持下去有可能除掉這個魔咒。
然而一切都晚了。
現在回過頭去想,盜了東陵又去天津,這裡是什麼勢力在作怪。真是越琢磨越脊背發涼,至於為什麼發涼,日後我再說。也許真有一天,那背後的勢力找上門來,我若是達到了期望的狀態,還是有把握翻盤。
別小看了古人,裕陵里的穹頂和地面都能滲水,裕陵的設計者非凡人,怎能不知?一百多年的地宮,水位一直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低於槨床,這需要什麼條件?自己去想去,這個我也不想說,當然也屬一級絕密,留著救命用滴!
「你別又扯開話題」張春來極不耐煩。
「不是扯開話題」我的態度也十分不悅。目前的信息量足夠大了,有關王修五的情況說得夠多了,很難想象用人樣說人話卻不是人的東西在自己面前是什麼心理狀態,陰影面積有多大,能把話記得差不多就不錯了,還想指望一字不差。
做夢。
有一件事倒是必須再給一點提示,再多我也不說。
邵軍可是問過我東陵的事情,現在我仍不認為那是百無聊賴問到。後世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東陵寶藏上,所有人都認為必然是某件寶物或神器,這也在情理之中。
難道,就不能是為了看什麼東西了嘛?
『兩次見到先帝』,這其中又隱含一個問題。兩次見到本人,最後一次只看到一個變形字,一定是事先有約定。
約定,這裡就大有文章了。
不把王修五從乾隆殯天到1928年之間的一百多年搞清楚,那晚密林中的對話只能憑判斷去填充。前面說的那些,也是那晚過後六人趕往天津的路上膽戰心驚說的,不然我怎麼知道紅軍大砍落下,看不到人肉感卻在刀刃。
其餘的還要等日後,有關那支裹子營的傳說再多一些才能拼湊起來,去雲南那次,我就想多掌握一二,可天不作美。那幾個清裝強人給得信息太少,好在能確定那密旨是達海滿文書寫,清早期,這個時限很說明問題。不能說是出自皇帝,但是絕對接近,出自內府也有可能,粘桿處,那也有權力不是。
有些事我添加了自己揣測,更多的還要日後多多收集。眼下只想勸你一句,沒有十足把握之前,別把一班人馬拱手送給他人,砝碼在咱們手上。你說的洗牌,我看不行,再洗一次吧!
「那紫色東西是什麼?」阿約問道。
實在挺不住,但阿約一點兒睡意沒有。太爺在晚年去衛生站看病,在牆上看到一副人體結構圖,雖然年輕時戎馬生涯征戰無數,但終沒見過人腦的形狀。
「腦?」。
對,像是腦。
為此我也曾懷疑,戰火硝煙,戰場上什麼死法的沒有,怎麼太爺沒見過?後來才明白,子彈穿過腦組織,後腦的頭蓋骨會飛起,動能和液態傳遞複雜著呢,彈片也一樣,被彈片氣浪揭開的頭顱,迸濺開的和血一樣的腦漿。
沒什麼奇怪的。
只能說是極像,因為那晚紫氣中的東西縮成一團,外表斑駁突兀一團團地,內里卻近乎肉色,時淺時深忽明忽暗,淺時幾乎不見形態,卻仍能感到紫氣中有團東西在動。
太爺見到人體結構圖,整個人都怪怪的,終日念叨不該回東北。
「好了,別再嘮了」倒頭就睡,任阿約怎麼折騰不再出聲。
夠多了,以現在這些,不去前面追禚賀他們也可以了,張春來自己看著辦吧!有些許保留,也不多了,都是有用的東西。對張春來說的都是實話,試想一個非人的怪物對六個人能說多少,想把王修五一百多年的空檔時間裡都幹了什麼弄清楚,黃金時間早就錯過了。
「這裡結束咱們演場戲,你去北京,到東家那裡」。
迷迷乎乎,對他的話沒一絲反應。只感覺要不了多久天就亮了,能睡我就睡,反正對誰我都不關心,不打算早起。
能了解多少,看他們自己。話我說得夠清楚,一手好牌別叫別人來打,幾千年的謎團,在我的故事裡都彙集了線索,找不到沒關係,我也沒找到。佛、道、儒,三家佔據了幾千年中華文明主線,太爺說過,很多事情相輔相成,傳說也好,文獻也罷,都有相佐證的地方,只不過人們沒有留意。
王修五的要求,讓人十分費解。太爺臨終的囑咐也帶有懊悔的意味,為此我猜測太爺是不是發現其中有詐,不管怎麼樣都傳到我這代人,也許這就是我的使命。有個哥哥,卻難做到眼中別人兄弟間那種親情,不是說沒有,感覺真的很淡。上學就是如此,怎麼拚命都學不過他,成績差一大截,甩我一條街……
算了,如此積極,我看得出來,他想用知識的力量把命運攬在自己身上。對我督促得緊,然而我就認為他是錯的。從武裝部拿到軍裝,他再沒和我說多少話,直到玩在還動不動就吵,不能超過5分鐘融洽。
用知識,也會鎖住你的。沒辦法,世界就是這樣,是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軌跡。
說給張春來和阿約,一點也不覺得擔心。
他們不會拿這些東西出去,知道其中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