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潰逃(2)
塞,一片冰雪天地。
高原跨在一匹火紅色戰馬,在雪地中賓士。
雪地下冰凍路滑,戰馬趔趄而行,這讓高原的表情生硬難看。
賓士在高原身旁的宋江,儘管沒有笑出聲,但神情卻極度豐富。
高原和宋江的身後,是花榮二千騎兵,他們在快速運動中不斷變換隊形,做適應新環境的突擊訓練。
遠處,更有五千狼師將士鬼呼狼嚎,在雪地翻爬打翻,忙得不亦樂乎。
青州軍演練場所,是在六堡城外數里處。
自從北渡以,每日凌晨至黃昏,青州軍作戰部隊的拉練作業,一直未曾間斷過。
高原兜了一圈之後,便在宋江灼目光的注視下,溜下馬來。
清楚高原底細的林,趁步迎前來。林沖轉移焦點道:「大王,六郎堡正在大興土木,諸般事務乃千頭萬緒,亟待大王處置、定奪,大王離城豈可過久?大王,林某這就護送你們回城。」
林沖話音剛落。一名情報兵馬奔來。人未下馬。口中卻是叫道:「稟大王。軍師請大王速速回城。說是有緊急軍情。」
高原和宋江俱是吃驚。心道:若有事。這城外斥侯和四齣活動地將士們應該更早知道。莫非後方有事。難道大宋軍隊在自己地背後捅刀子?那樣地話。簡直是不可理喻。
當下。高原和宋江。在林沖地護送下。很快返回到自己地住所。
剛進屋吳用迎面前。笑道:「大王。六郎堡來客人了。大宋宿元景宿太尉風風火火進入我境是有要事與大王相商。
眼下。宿元景被黃信截留在南岸。黃信不敢擅作主張而徑直領宿太尉過河。以免暴露我軍在北岸地工事及行動。
王你看。在哪裡見他。最是合適?」
高原回道:「讓宿太尉徑直來六郎堡便是有那麼多的機密。只是,宿元景追蹤而來,恐怕真的有事相求。」
吳用道:「宿太尉沖沖趕來,應該與燕京的戰事有關。」
宋江道:「自我軍與朝廷簽訂協議之日始已確立了雙方抗金聯盟之關係。現在宋金翻臉,戰火正熾,我軍當趁機參戰,兌現自己承諾。」
高原搖搖頭,道:「本王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請問諸位我軍的政治目標究竟是什麼?」
此問有點突兀,幾位領茫然失措。
稍後吳用試探性答道:「政治目標,應該是奪取天下。在天下的各處角落都施行青滄『仁政』。不知大王以為然否?」
「軍師所言不差。」高原點頭道「奪取天下,執掌華夏政權便是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南。那諸位說說,此時,要不要介入北方戰事,北伐金兵?」
公孫勝從裡屋轉將出來,回道:「貧道揣測大王的意思,此時不宜大張旗鼓地攻打金軍。若不然,我們將因此而惹火身。
北宋不堪之軍力,金兵早就了如指掌。聯手攻金中,我青州軍將難免成為金軍的主要敵人,也就成為了金軍主要的攻擊目標。」
高原笑道:「道長分析透徹。眼下,如果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暴露自己的實力,那金軍這頭猛虎,要麼從我們啃起,要麼就會畏縮不前。金兵畏縮不前,我青州軍又如何趁火打劫,如何能巧取天下?」
宋江嘟噥道:「原來,大王的目標是奪取大宋天下。那又何必故弄玄虛,何不趁著宋金戰亂,徑直攻打大宋?!
當日,大王執意將濟、兗二州歸還大宋,哪裡肯聽我們半點勸說!」
高原斜瞪了宋江一眼,斥道:「宋太祖當初欺負孤兒寡母,搶奪帝位,也自編自演了陳橋那一曲。似乎自己真的成了自己手下的人質,給強迫推帝位,煞有介事的。
功勛彪榜、軍權獨攬的宋太祖,尚且忸妮作態,製造民意欺騙天下,何況我們這些盜賊!
奪取天下,也不能霸王硬弓!否則,日後執政就會產生執政合理性的危機。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武力終歸是末路。即使你依仗武力抰持民意,但你所建成的社會終將是鬼域修羅場。」
高原對宋江的斥責,讓一屋領如夢方醒,紛紛頷服膺,宋江也是羞得滿臉通紅。
「不提前暴露自己的實力,不惹火燒身,內心中企盼著宋金戰事越熾烈越好。」高原繼續言道:「可是,你們卻不能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不能讓一般將士明白這些骯髒的伎倆。非但如此,你們還得義正辭嚴,還得道貌岸然。
王有時想,政治是不是太下流?
可本王要提醒你們,只有這樣,才是真的救大宋。長痛不如短痛,至於死地而後生。
」
一聽到高原真實想法,林沖兩眼一亮,前請示道:「大王,既然不打算北伐金,那近期我軍當把主要精力用在訓練之。」
「林教頭,野狼師將士多為楚人,在這塞外苦寒之地,短期內如何能夠征戰?訓練他們適應環境,實乃當務之急。
眼下,我軍亦有戰事生。
宿太尉此來,若是求助,我們也不能輕率地給予回絕。那樣,會動搖宋、清聯盟的基石。亦會讓我等真實嘴臉暴露於天下。
不北伐,我們來邊陲幹嘛?
屆時,面對千夫所指的輿論攻擊,我等縱有百口,又如何辯駁?!
宋領,速去南岸,調來秦明五千部隊。
將來,北方戰事,要由花榮、秦明郎舅二人擔綱。」
吳用道:「如何參戰,才不導致我軍在金兵面前,被其現,被其重視。這其間的分寸把握,實屬不易。」
「軍師別急。等見過宿太尉,我們再確定要不要參戰,以及多大程度介入,還有作戰形式等等。
我等若再討論下去,也無甚用處。」
當日下午,宿元景的儀仗停靠於白溝河北岸碼頭,高原、宋江、吳用以及一幹將士排出隊列,隆重迎接。
四十多歲的宿元景,一派儒雅風采,甫一見面,就沖著高原調侃道:「高大王東京之時,本官有所得罪。
這次公使公差,從滄州尋到霸州,頗費周章,高大王終於肯見本官。
有道是,禮尚往來,本官亦不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