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時過境遷
果然不出李恪所料,逃跑的吐谷渾大軍無一倖免,全部死在了李靖和尉遲恭的手中。
三天後李靖和尉遲恭帶人回到玉門關,並且將這一戰的細緻情況,向李恪詳細的訴說了一番。
最後李靖開口對李恪說道:「元帥,按照皇上的交代這次吐谷渾之戰,所有的戰利品皆歸元帥所有。」
「這是我和尉遲恭伏擊吐谷渾敗軍所得。如今一併交給元帥處置。」
「你小子這次算是發財了,這數萬匹戰馬足夠你組建一支萬人騎兵。而且兵器鎧甲俱全,這真是撿了天大的便宜。」程咬金大笑著說道。
「如今吐谷渾之戰已經結束,各位也應該回朝復命了。回去的時候替本王向父皇說一句珍重。」李恪一邊說一邊將三軍帥印交給了李靖。
「你真的不準備回長安城了?」李靖接過三軍帥印之後,開口對李恪問道。
「不回去了,估計這兩天我的家眷也應該到了。到時候我就直接前往吐谷渾王庭建立藩屬國去了。」李恪嘆息了一聲后說道。
這是一旁的李道宗開口說道:「此事本來不該我插嘴,不過既然我在場就不免要說上一句。」
「皇侄你不回長安城是好的選擇,離開那是非之地反倒逍遙快活。我等在長安成功后,希望你可早日歸來。」
李道宗話音剛落,程咬金和尉遲恭也站起身來,開口對李恪說:「我們也在長安城等,你小子可不要把我們丟在長安城不聞不問。」
李恪無奈的笑了笑,然後開口對眾人說:「放心吧,你們任何人都不會有絲毫的危險。這個你們帶著,關鍵時刻竟然會有人助你們一臂之力。」
李恪說完之後便將祖巫令又拿出了兩塊,分別交給了尉遲恭和李道宗。
自從李恪一戰大敗吐谷渾,便已經讓李道宗對其死心塌地。早就有了報效之心。
而李恪通過系統自然也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自然不會吝嗇一塊祖巫令。
……
第二天一早,孔婧柔單愛蓮等人便到了玉門關。李恪將它們接入玉門關之後,面對已經交代了一番。
然後便率領自己的二千血狼禁軍。以及李世民撥給他的一萬騎兵,便離開玉門關吐谷渾而去。
這裡將是李恪大展身手的地方,在這裡李恪將開疆擴土平定番邦異族。在這裡李恪要發展自己的工農業。
李恪這一路上可並沒有什麼人慈,對於那些反抗自己的部落,李恪採取了鐵腕政策。
最後李恪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統一了吐谷渾。並且開始在吐谷渾修建城池,結束了數千年來的游牧生活。
這讓吐谷渾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不需要再像以往一般擔心饑寒交迫。因為李恪為他們建造了房屋,還帶領他們耕種土地。
所以一個本應該屬於李世民的稱號,卻被吐谷渾百姓冠以到了李恪的身上,那就是天可汗。
……
李恪離開的這一年裡,李世民將貞觀之治更加的貫徹。使整個大唐國泰民安百業昌榮。
可是卻有人在暗中蓄謀著,他要發動一起政變。廢掉當今皇上立太子為帝,然後達到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被李恪從玉門關押回長安城的侯君集。這侯君集被押回長安城之後,李世民念他是開國功臣,並沒有懲治於他。
只不過是罰了他二年俸祿,可是這並沒有讓侯君集感恩戴德。反而對李世民充滿了怨恨。
接下來李世民又對番邦異族發動了幾次戰爭,而侯君集都未被得到重用。而且還感覺到李世民正在慢慢的削弱他的兵權。
這不由得讓侯君集覺得,李世民是要狡兔死走狗烹。早晚有一天他們這些功高蓋主的老臣,都會成為李世民手下的亡魂。
所以他開始網路長安城中有實力的將軍,並且煽動李承乾發動政變。最後李承乾無限的誘惑面前動搖了。
經過十幾年的密謀,最終李承乾還是在公元六百四十三年發動了政變。結果還是一樣,侯君集等人被李世民處斬,李承乾被刺配黔州。
趁機想要得到太子之位的李泰,最終也落得一個蓄意謀敵的罪名。最後也被貶為郡王。
而每日只知玩鬧的晉王李治,卻稀里糊塗的被李世民立為了大唐太子。當然,這一年武媚娘也進了皇宮受封為才人。
不過李世民的身心卻受到了重創,他無法接受自己兒子向自己大動刀兵。而是轉念一想,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對自己的父親呢。
這不由得讓李世民承受了巨大的打擊,整個人彷彿瞬間衰老了十餘歲一般。好在因為李恪的原因長孫皇后並沒有死,這讓李世民多少有一些寬慰。
最後李世民將李靖叫到了甘露殿,和他徹夜長談。談過之後讓李世民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
時間如白馬過溪,轉眼間李世民也已經到了大限之日。而且長孫皇后竟然和李世民一天撒手人寰。
這不由得讓舉國悲痛,全國上下街身穿素衣為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守孝。
此時的朝中大臣卻開始忙碌新君登基之時,而這登基的皇帝自然就是晉王李治。
「明日一早你就要登基稱帝,從今以後你將是這大唐第三任皇帝。你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讓天下昌盛,還要穩固你的帝位。」長孫無忌苦口婆心的對李治說道。
不過李治卻是一臉毫不在意的表情,在他心中根本就沒有誰能威脅到他的皇位。而他現在最想要做的就是,如何將感業寺中的武媚娘搞回來。
看到李治滿臉不在意的表情,長孫無忌只能無奈的嘆息搖頭。然後轉身離開了太極宮。
回家后便將褚遂良等一眾老臣,全部叫到了自己的家中。進行了一次通宵的密謀。
所以在第二天李治登基之後,便向天下頒布詔書。命在各地的藩王,百日後前往昭陵吊銷李世民。
而且還特意交代,讀有感拒絕前來者,即按謀反罪論處。
這道聖旨到底是何意,恐怕沒有哪個人不知道。那些親王皇子又豈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