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鳳來書院
張華從縣衙出來后,先回到落腳的店裡,告訴徒弟於程思,說:「程思,師父我開一間書院你看怎麼樣啊?」
於程思是個孩子心性,本身還念過幾年的書,聽到張華說要開書院,於程思本身是高興的。說:「好啊,師父,開書院造福一方,再從書院的學生裡面選出一些人物也可以為我收幾個師弟啊。」
張華一聽於程思如此說,也感覺有點道理,自己把這茬給忘了,開書院本身也有好處,張華決定了,這個書院還就開了。
開書院需要建造房子,張華不打算自己去辦,而是又去了一趟縣衙,找到了縣令葉晚舟,讓縣令幫忙聯繫人去建造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築。
錢是張華出的,畢竟葉晚舟雖說是縣令,但還是個清官,沒有錢去辦這件事,而衙門裡的錢更是不能擅自動用,每一筆支出都要有相應的記錄的。
原來葉晚舟倒是給府里請過修書院的款項,但葉晚舟本身太清了,沒有錢去上下的打點,結果這筆錢也就一直沒撥下來。
張華這邊先給了葉晚舟一些銀子,讓葉晚舟安排衙役們先去找人,不過張華身上的銀子也不是很多,算下來連金帶銀的也就那麼幾百兩的樣子,而建一所書院怎麼也要上千兩,再加上買筆墨紙硯,桌椅板凳,各色的衣服之類的,沒有兩千兩下不來。
這還沒算上請教書的先生這一塊呢,畢竟不能讓張華去教書啊。
這樣一來張華的銀子就不夠了,可是張華現在畢竟是築基期的修士,身上雖然沒有金銀等俗物,但有的是寶物。
不說別的,就是說白骨山大寨主與二寨主兩人的私庫中就有很多的寶物,這些東西在修真者眼中不算什麼,但在凡人的眼中也算是價值連城了。
張華去了一趟寶河郡內,將這些寶物一變賣,轉眼間張華就算是身家十萬的巨富之人了。
然後就是各處去買學生需要的書籍,加上請老師等等。
這一忙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之中張華雖然沒有進行修鍊,但這一個多月的奔波反而使得張華能夠更加的貼近這個世界凡人的生活。
這些凡人不像是修真者那樣的高高在上,每日里談論的也都是一些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但卻讓張華有了一種回到地球的感覺。
原來這個世界也不盡然都是一些修行高人,這些凡人也都和地球的人一樣,每日里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相反這些人更加的待人以誠,雖然有些人是有些小心思,但無非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罷了。
這種生活給張華的感覺更加的真切,也更加的舒服,張華已經很久沒有體驗到了,不過這種生活卻沒有磨滅張華的求道之心,張華一直保存著自己的求道之心,不是像修真者那般的尋求修行之道,而是張華認為萬物皆有其道,張華對於世間萬物都有探索之心,其中包括修行之道,但絕不僅限於此。
兩個多月之後,張華才最終將書院都打理好,最終這個書院就算是開了起來了。
這邊有岳陽縣縣衙的支持,張華又用高薪聘請一些有名的教書先生為書院的老師,然後就開始在鳳來山的周邊招收學生了。
而葉晚舟更是送來了一份牌匾,為這所書院取名為「鳳來書院」,這個書院就算是開了起來了。
張華根據地球的學校分級制度,對教書的先生與這些學生都進行了考試與分級,這樣也方便進行管理。
完成這些之後,張華才終於有了時間,開始的自己的修鍊之路了。
張華每天晚上都會去到鳳來山靠近山頂的一處山洞中去進行修鍊,這裡也是鳳來山中靈氣匯聚之地。
張華花費了一個多月的功夫才將這處山洞改造完畢,現在說這裡是山洞不如說是一間石室,裡面倒是沒什麼擺設,僅有一張石床,乃是張華平日里打坐修行的地方。
白天的時候張華卻要在書院裡面待著,偶爾還會開幾節公開課,每當這個時候,整個書院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來此聽張華講課。
張華所講的不是一些高深的科學道理,而是一些相對基礎的東西,但張華畢竟是曾經在地球經歷過高等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也比這裡的教書先生要高深不知道多少,所以雖然講的都是一些基礎,但所講的也很是生動,所以大家聽得也很是認真。
現在鳳來書院中的學生現在大概有那麼一百多人,都是家住附近的一些窮苦人家的孩子,畢竟鳳來書院所處的位置在岳陽縣算是比較偏僻的,真正有錢人家的孩子家裡會請老師,也就不會這麼辛苦的來鳳來山這裡來讀書了。
張華沒有收這些孩子很多錢,基本上是家中要是有錢的就象徵性的收一點,沒錢的只要是想要來此學習的,也可以來上課,不過張華卻會給這些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做,算的上是半工半讀。
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開始的時候就教育這些孩子,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免費的午餐。
然後張華平時的時候也會在暗處觀察書院的這些學生,想著是從這些學生中選出一些品行比較好的準備傳授他修行之術。
不過目前為止張華雖然看中了幾個學生,但還只是重點的觀察,沒有真正的去交這些學生修鍊之法。
眨眼間張華來鳳來山這就渡過了半年的光陰了,這一天張華正在石室中打坐,這時於程思進來了,對張華行禮后說道:「師父,師弟來了。」
「知道了,讓他進來吧。」張華說道。
這時從門外進來一人,竟然是岳陽縣的縣令,葉晚舟。
自打張華建立了鳳來書院之後,葉晚舟就隔三差五的來到鳳來書院這與張華盤桓。
然後有一天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張華在為大家講課,葉晚舟就從旁聽著,可是聽著聽著葉晚舟就聽入神了。
此時張華所講的乃是《莊子·大宗師》中的一節: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張華說道:「這裡大家注意一下,世人皆攢相濡以沫之情義,卻不知道,此種情景本就是在絕境之中才能存在,與其說這是一種高尚的情義,不如說乃是弱者之間的抱團取暖罷了。如若大家真有實力也就不會讓自己落得如此地步。」
葉晚舟聽完這裡后,心中有所遲疑,但並沒有出言打擾正在講課的張華,而是在張華結束之後才單獨的找張華去討論著件事。
等到張華講完課之後,葉晚舟請張華來到山上的一處涼亭之中,開口問道:「先生,剛才晚舟聽先生所言,似乎對相濡以沫之情十分之鄙夷,難道先生不認為這種在困境之中可以相互依偎,相互照顧之情很是可貴嗎?」
張華聽完后搖了搖頭,說道:「葉兄,你放才所言十分不妥啊。」張華說著用手指了指涼亭前面的那個大湖。
「如若這湖中有兩條魚每日都在一起,那不叫相濡以沫,那要麼這兩條魚是相親相愛,要麼就是志同道合,但如果這個湖他幹了,兩條魚在一個小小的泥潭中相遇,那時哪怕是兩條毫無關係的魚也會做出相濡以沫的行為,這種行為不是為了他人,而只是為了自己能夠活著罷了。何談高尚何談可貴,不過就是如我剛才所言是兩個弱者抱團取暖,保命之法罷了。」
葉晚舟聽完張華此番言論之後,一時間難以找到反駁之語,就先回去了。
自打這之後,葉晚舟來的更勤了,沒事就找張華來探討事情。
張華到也不反感,反而與葉晚舟越聊越投機,兩人也越聊越深。慢慢的開始不在局限於文學上了。
葉晚舟有時甚至向張華詢問為官之道。張華雖然沒有當過官,但在地球經歷的看到的太多了,還真能指點葉晚舟幾句。
從此葉晚舟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來找張華,張華都一一的提出了解決的建議。
如此讓葉晚舟將張華奉為神人,有一天居然提出要拜張華為師。
張華聽完后說:「咱們作為朋友不是很好嗎?你怎麼突然提出這個要求了?」
葉晚舟道:「先生如此高才,必定不是凡俗中的人物,晚舟不才,想多向先生請教。既然晚舟受先生的教導,那自然要師出有名,拜先生為師才是弟子的本分。」
葉晚舟如此再三的請求,張華沒有辦法,只能說道:「按道理來講,我收你為徒不算什麼,但有一點你要知道,我不是一個教書的先生。」
葉晚舟聽張華如此說,也問出了積壓在心中已久的疑問:「晚舟不才,早就發覺先生您不像是一般的教書先生那般了,只是您一直沒開口說,我也不敢問,既然您現在提出來了,晚舟斗膽相問,您究竟是幹什麼的?」
張華這才說道:「我是一名修真者。」
葉晚舟此時鬆了口氣說:「原來如此啊,這我早就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