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局之不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局之不同

假設桂王手中秀霸劍全力催發,能產生一股單方向加速度,這股力量達到多大時就能牽著桂王飛行?

桂王算不清楚這個問題,劍就在他手裡,他有的是試驗的機會。

於是,見周七幾次御使雷電方天戟的姿勢后,桂王斜舉秀霸劍,全力催動靈力,往前一躍能有七八步高,十二三步遠。因劍身這股斜向上的力量牽扯,桂王落地時也是輕飄飄的,以他現在內壯境界來說他的身體素質比軍中銳士強的有限,但也能緩衝、抵消下墜時的反衝力。

一樣的道理,桂王若是騎馬時御使秀霸劍,減去近半體重,還有一股向前的牽扯力,這馬賓士起來更顯得神速。

經戰場磨鍊,桂王發現了許多神兵應用技巧,也知曉了許多神兵運用時的缺陷,但神兵的強大、重要性已經深深貫徹到他的內心。

還管什麼新軍不新軍火器不火器,發掘、搜集民間蘇醒的神兵,或者舉朝廷之力鑄造新神兵,才是當下之大局。

若宗室藩王都持有神兵,這天下就是打成稀巴爛,朱家也是有退路的。

至次日午時,桂王就火速入京,一路上斜舉秀霸劍,座下駿馬賓士而過,留下一條高兩三丈的火焰殘影在空中消融。

哪怕煌煌中午,桂王也催動秀霸劍,從永定門而入,轉宣武門入內城,又直趨西安門進入皇城西苑區域。

一路走過,煌煌烈焰引得官吏、軍民惶恐不已,就是有膽大的召集城防衛隊想要緝捕、堵截桂王也是跟不上桂王神速。

待桂王直入西苑軍營,飲茶吃冰搖扇子納涼時,都察院左都御史鄒元標糾集東林一系的御史、巡城御史、六科官聯袂而來,不下六十餘人,這讓天啟想起了移宮案時的場景。

那時候東林人沖入宮中,守衛皇城的錦衣衛都督駱思恭及錦衣衛、皇城禁軍當瞎子;英國公張維賢與東林人攪合在一起,還有光宗的伴當大太監王安也傾向東林。

以至於堂堂皇明紫禁城中,東林人能穿過一道道宮禁,將正在與李選侍一起哭喪的天啟奪了出來,並勒令李選侍禁足,使天啟脫離養母及一眾親信宦官。東林人這麼急切的搶到一個擁立之功,自然一瞬間人人陞官可謂眾正盈朝。

東林人得意,就有人不得意。

教導內廷宦官讀書的大學士沈榷就看不過去,授意並支招,讓他的學生魏忠賢、劉朝召集戚家軍舊部組織內操。

內操看似荒唐可笑,可有一點所有人都明白,這批魏忠賢召集,陸續從南方補充兵員的禁軍,是真的混賬東西,根本不懂什麼道理、法律或天下道義等等之類。

這就是一幫懷著父祖血仇的亡命之徒,得魏忠賢、皇帝器重,敢效死力的一群渾人、粗鄙軍漢。

內操規模越來越大,東林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難以壓制。

哪怕魏忠賢幾次號召內官捐錢捐物製備軍械捐給前線的孫承宗,東林人吃了東西卻不說魏忠賢的好話。

一來二去,如今掌握內操、御馬監的魏忠賢與東林已成死敵,不過首輔葉向高很得魏忠賢敬重,葉向高雖是東林領袖之一,可福建籍貫大佬普遍中立,所以福建籍貫進士中偏向東林的天然就少,福建進士中混東林圈子的沒幾個。

再加上葉向高弟子王化貞在遼東乾的那些混賬事,所以葉向高這個內閣首輔,雖系資歷很深的內閣成員,可僅僅只是名義上的東林領袖之一,對東林整體,尤其是東林嫡脈及後起的楊漣這批東林幹將缺乏影響力。

也沒辦法,整個萬曆中後期以來,內閣中長期就葉向高、方從哲兩個人輪番當首輔。

可葉向高拉老鄉入東林的業務水準不高,也可以說對拉老鄉進入東林,填充、擴大自己影響力一事缺乏動力。

黃克瓚就不用細說了,福建人,黃宗皇帝留下的實際輔政大臣,被排擠離開重要崗位,卻始終抓著協理京營戎政的險要職權。

這個位置東林眼饞不?十分眼饞,可敢要麼?能要到手裡么?

另一個福建籍貫大佬史繼偕更是以打辭職報告而出名,始終被萬曆皇帝留任,扣著不準。萬曆四十七年充任主考官后因受攻訐,彈劾科舉舞弊,史繼偕甩手不幹直接回鄉,回鄉路上晉陞內閣大學士。

光宗時期,他仍然是在鄉的內閣大學士。

紅丸案、移宮案后,天啟登基,幾次傳召才把史繼偕拉回北京打擂台,免得東林稱霸無人能制。

福建出身的黃克瓚執掌京營,史繼偕又是名正言順的萬曆、光宗朝大學士,誰敢否認史繼偕的輔政身份?

葉向高有足夠的友誼、影響力作為本錢去拉攏黃克瓚、史繼偕進入東林,可葉向高沒有這麼干,這影響葉向高本人的地位,也極大影響了東林對整體的布局。

如之前的李邦華就作為棋子被拋出來試探性的測試了一下京營的水花,隨後就被調職,沒有過度刺激黃克瓚。

京察大計之前,就沒人能動得了黃克瓚的京營兵權;也沒人能將實打實的輔政大學士史繼偕趕回家鄉……哪怕史繼偕樂意跳出這灘渾水,可皇帝不批准,一切也是無用。

總之,葉向高不曾積極拉福建籍貫進士進入東林,給自己和東林造成的麻煩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這一次,首輔葉向高還沒得到通知,都察院的科道官就引爆了忍耐依舊的怒火,左都御史鄒元標都親自下場了,彷彿一場決戰,估計東林各系大佬高攀龍、左光斗、趙南星等人也會紛紛入場。

到那時,就再無葉向高這位首輔勸解、說和,緩解矛盾的機會了。

可惜鄒元標這批人戰鬥力有限,連西苑軍營都闖不進去,他們可以雄赳赳氣昂昂的闖過京城、內城、皇城,甚至紫禁城的門禁,但西苑軍營的轅門就不是他們能撼動的。

值守轅門的戚家軍子弟捉刀而立面容沉肅,眉目深處充斥著血仇,如同擇人而噬的凶獸。

誰敢闖轅門,這批渾人就敢揮刀砍人。

御史科道官們一個個前程似錦,哪個又敢當先送死?

寒光閃閃的刀子落下來,以內操軍的素質,一刀砍死一人不存在技術障礙。

因而一眾氣勢洶洶的科道官們只能幹瞪眼,而營中天啟始終閉目,聽著桂王講述,又不時發問,想要理解透徹。

沒錯,如桂王心思所想的那樣,對朝廷來說大局在天津,天津守不住整個北方的戰事都會陷入遲滯,丟失平叛最佳良機。

可對皇室來說,遷回南京……似乎才是大局所在。

桂王可以單騎沖入皇城,天啟自然也可以憑藉倚天劍突圍,跑到南京去。

總不能朝廷會污衊天啟、桂王謀反,將他們趕出南京?

不憑別的,就憑倚天劍、秀霸劍,皇室就有立足南京的迎籌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話版明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神話版明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局之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