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送神
軻比能處處模仿中國兵制,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不說了,壞處就是他作為一軍主將,位置實在是太明顯了,偏偏那兩千具裝甲騎的沖這種輕騎兵的效果太好。兩千具裝甲騎其實已經很強大了,曹操不都說了,「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官渡之戰,雙方能拿出來的具裝甲騎不過三百出頭。
所以,軻比能在混戰之中被劉備麾下將領當成大號功勞,來了個斬首行動。
尤其是大家發現自己的戰友們都是一個心思,乾脆人人都是開弓射箭,想要爭功。
柯比能應聲而斃,被亂箭射死,身旁掌旗兵士也遭池魚之殃,被一起射倒,軻比能的大旗立時倒向一旁,鮮卑人群龍無首,被殺了大敗。
這一仗斬首萬餘級,所得軍械、旗幟、糧草、馬匹等,不計其數。
本來塞外民族馬上功夫厲害,逃跑之時總能跑出去不少。換成漢家軍隊,多是步卒,兵敗之時自相踐踏,那就要死傷慘重了。
這也是游牧民族打仗的優勢,打不過就跑,打贏一次就賺個大的。
偏偏劉備這邊還有泄歸泥和步度根,本就是鮮卑大人,此刻收攏起降兵來,鮮卑人投降者極多,達十餘萬眾。至於受傷的士卒,自己人當然要帶回來搶救,至於能不能救回來是一回事,這個姿態是一定要做的。鮮卑人則直接斬了,免的浪費糧食、藥物。
玄德又派出各個五行旗,各自率了騎兵,去掃蕩各處的鮮卑、匈奴、雜胡等部落,能抓回來就抓回來,瘦弱的斬草除根后充當奴隸,強壯的就充入五行旗做旗人。抓不回來的,就盡量把他們往北方趕走,利用這個年代寒冷的天氣,盡量對他們進行「減丁」。
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態,實在是太符合游牧民族的審美觀了,再加上許多人都對漢朝心存敬畏,立刻就讓劉備在草原上的統治安穩了不少。
此戰之後,柯比能一系的小種鮮卑自此四分五裂,再不能對漢朝構成威脅了。
劉備他自己則入住了軻比能的王帳,見到了軻比能的大帳,劉備便是吃了一驚。
「這就是軻比能的大帳?」劉備問道。
柯比能的王廷裡面非常簡陋,甚至還不如一些普通的鮮卑貴族的住所。自有人在一旁告之,柯比能每次打了勝仗,戰利品一定與戰士平分,頗得部下擁戴。劉備聞言,暗道了一聲「僥倖!」,心中讚歎,這柯比能明顯胸有大志啊!就好比漢太祖高皇帝本來喜歡金銀財寶,美酒美女,結果入了關中,就
「婦女無所幸,財物無所取。」了。
還好軻比能死了,不然將來必為後患。
這一次,整編了鮮卑和匈奴還有雜胡的部落,得到了數十萬人的丁口,未來只怕能達到百萬人。如果劉備能在草原上維持十萬大軍的軍事力量,自然可以將他們全部納入到漢朝體系中來。甚至可以把他們全部變奴隸,但是劉備沒有這個力量,那自然就要好好整編一番,總不能都斬草除根了吧。
所謂統治之道,就是分出等級來,按照劉備「設計」的制度,是一等漢人、二等旗人、三等色目人。
其實,也沒什麼新意,無非就是把後來元朝的制度給掉過來而已。
元朝和歷代入住中原的民族不同,他們是先接受了中亞、西亞地區的制度,然後把這個制度帶回了中原。
元朝把人分等級,一等敏感詞人、二等色目人,漢人是三等漢。
其實三等漢純屬是漢人往自己臉上貼金,因為色目人不是眼睛有顏色不是黑色,而是各色人等的意思。除了敏感詞是一等人,除漢人外的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各國人民都是色目人。
劉備反其道而行之,漢人一等,各色人等入選了旗人就是二等,其他全是三等。
旗人自然也是要在內部分出等級的,按照劉備的五行旗制度,擔任普通騎兵的旗人就叫稱旗人,要求弓馬嫻熟,敢打敢殺,悍不畏死。
其中五十人的隊率,百人的都伯,都是還是漢法。每三百人立為一「牛錄」,設一佐領,五個佐領設一參領,五參領立一都統,都統是一旗之主。
最後應該有十個旗,每個旗七千五百人,五行旗共計七萬五千人。
漢是火德,所以劉備自率兩紅旗,劉全、劉豹、泄歸泥和步度根各率一旗都統,另外四旗的旗主空缺,以留日後封賞。
無論是匈奴人、鮮卑人還是雜胡部落,不論出身,只以比武來確定,其中最勇猛善戰的戰士都被劉備收入了五行旗,其他的就充當奴隸。劉備自己要帶走一大批,剩下都是給旗人做農奴的。
一個冬天的整編,共得了旗人三萬餘騎,其中劉備親自率領的兩紅旗滿編製,共一萬五千人,另外八旗皆有空缺。
除了五行旗制度之外,劉備還在草原上放出了終結大殺器……和尚!
這是劉備為了解決草原問題所提出的終極解決方案,當然不是毒氣室,劉備是不長鬍子,又不是長了小鬍子。
他的方案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各族都納入五行旗系統,建立統治。第二步關門放和尚,實行清朝的「減丁」政策,除了長子之外,其他的兒子都給老子出家做和尚去。第三步則是「送神」,畢竟草原上生活條件惡劣,很多時候,不出來搶劫也其他的事情可做。
劉備做法就是,給他們指一條明路走,古典時代最適合搶劫的地方當然是阿三家了。
而且東亞地區的武力在十六世紀之前都是全世界最強的,在這塊地盤上被被打跑的大月氏、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都在西方煥發了第二春。
至於以勝利者姿態西征的敏感詞人,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的文明。
所以,別留著東北亞地區絕漢家戰士死磕了,快點去西方發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