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帝辛伐東夷

第四十五章 帝辛伐東夷

即周視商代先王為上帝,而自己的祖先不再列位於神靈的行列。而自己也不是現世神。祭司階層只負責專門祭祀神靈,而不再與王權相接,這樣既斬斷了政權與宗教的聯繫,又給宗教祭司留下了存活的空間。

《禮記·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征觀人法」――這是一套記載最完備、最系統、最成熟的鑒別人才的方法,既是「觀人術」、相人術,又是「官人術」、用人術。周文王教導太師(姜太公)用來考察人品之高下、評定才能之優劣的「六征觀人法」,對於後世識別人才、考察人才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後世的周公、孔子、莊子、呂不韋、曾國藩、劉劭、諸葛亮等識人、相人大家,無不深受文王「六征觀人法」的影響。孔子非常推崇周王朝的開拓者文王、武王,判斷是非曲直往往以文武之道為標準。他曾說過「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評判人、鑒別人的觀點,集中反映在《論語》、《孔子家語》中。

中國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聖賢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周文王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歷代以復周禮為己任的人數不勝數。由於年代久遠,文獻殘缺,人們對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禮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為人們對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種嚮往,它的意義還是積極的,所以說抽象意義的周文王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後世的儒家,為了把道德與政治聯繫起來,把文王當成一個「內聖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了。

孔子因為生活在禮崩樂壞、道德淪喪的春秋時期,所以就特別推崇文王,他做夢都想恢復「鬱郁乎文哉」的周禮。

周文王陵位於咸陽城北6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鎮周陵中學內。周文王陵底部周長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畢沅所立的碑石。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獻殿、木牌樓經過修葺和彩繪。

姬發,統治時間:BC1060--1044年。

姬發,姬姓,名發。出生於BC1138年。

帝辛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BC1120),姬昌的兒子姬發繼承了周國的西伯爵位,被後人稱為周武王。此時姬發78歲,姜子牙(呂尚)91歲。

周武王將都城從豐邑(陝西西安長安區灃河西岸)遷至鎬邑(陝西西安長安區灃河東岸)。豐邑與鎬邑合稱豐鎬(陝西西安長安區)。

周武王之後,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鎬京又稱宗周。

為了贏得姜子牙的支持,周武王迎娶姜子牙之女邑姜為王后。實際上此時周武王已經78歲,驚人的是5年之後,邑姜生下了後來的周成王,之後又生下了唐叔虞。可見當時無論周文王還是周武王都是老當益壯,這或許是開國君主多子多福,而往往亡國之君,子嗣艱難。

很明顯,周武王在即位之前,肯定已經有妻和子了,但是為了與姜子牙的關係,周武王還是將邑姜立為後。

周武王將姜子牙尊為「師尚父」,也就是說亦師亦父,並且賜予丹書(鐵券)。可能姜子牙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丹書鐵券的大臣。其作用類似於後世的免死金牌。往往由明君授予立下大功的臣子,多為開國時候出現。

武王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進一步整頓內政,增強軍力,國力日益強盛。

帝辛四十三年(周武王二年,BC1059)春,帝辛大規模檢閱軍隊。

嶢山因地震而崩塌,似乎預示著帝辛執政,沒有得到上天的庇佑,在古代,如果君王執政期間發生地震等災害,是君王失德的表現,有時候君王要下罪己詔,反躬自省。

帝辛四十四年(周武王三年,BC1058),周武王姬發伐黎(故旨方地,又名耆qi,山西長治潞城市)。

前面介紹過,耆原本為商的諸侯國,在周文王在位期間被周軍征服,但周文王死後,忠於商的勢力又重新抬頭,再次獨立,改國號為黎,重新宣布忠於商。

周武王在經過短時間穩定朝政之後,就發兵二次征討並徹底消滅黎國。

其地與民眾於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堯帝的後裔,賜爵為侯,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所滅。黎國滅亡后,國民星散,其後裔以國為姓,是黎姓的由來。

帝辛四十七年(周武王六年,BC1055),內史向摯出走投奔周國。

帝辛自從與東夷的大規模會戰開始之後,耗費將近20年時間,東征、南伐,傾全國之力以期滅掉百年來的大患。到了周武王六年的時候,才基本告一段落。

相傳商軍曾組織象隊參戰,經多次激烈戰鬥,終將東夷平定,俘虜眾多夷人,以補充奴隸和兵員。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方各部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里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從帝乙到帝辛,商與東夷包括之前與夷方之戰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極大的苦戰,也使武乙之後已走下坡路的商朝國力大損。加速了商朝的滅亡,為居心叵測的周國取代商朝留下了可乘之機,故有「紂克東夷而隕其身」之說。

下一章:第四十六章 殷末三仁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四十四章 周文王的宗教改革

世界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帝辛伐東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