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民心
谷十一一臉焦急地看著宣陽,等兀那婆子出了馬車,便說道,「你有沒有跟任何人說你是誰?」
宣陽搖了搖頭,「谷姐姐,你和羅大哥他們都還好吧?」谷十一臉色微黯,「我還沒有見過他們,要等養好傷能走動了,才能過去看看他們了。聽著,如果他們問你的姓名,你不要把真實的姓名告訴他們。」
宣陽想了想,「那如果他們真的問我的姓名,我就說我叫公孫萱好了。」谷十一點了點頭,然後輕聲問公孫萱,「你見過她們口中的祝巫嗎?」
公孫萱搖了搖頭,她想了想,便問,「谷姐姐以前就住在雪域,你聽說過祝巫的事情嗎?」
谷十一點了點頭,「我一直想跟你說,千萬不要讓祝巫知道你的真實身份。祝巫這個人專門負責草原王庭的一些秘事。我聽說不少皇家旁支年年都有孩子失蹤,經過調查,每次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有祝巫出現的影子。」
公孫萱聽了,心中發毛,這祝巫不會是吃人的吧?她還想繼續問更多事情,卻聽到外面腳步聲雜亂,擔心有人突然闖了進來,聽了些話,便不再出聲,只在心中默默琢磨著。
過了一會,兀那婆子回來了,她似乎在用別的語言跟車夫說話,馬車動了一下,骨碌骨碌往前移動。
公孫萱看見谷十一豎著耳朵聽外面的說話聲,便在谷十一耳邊輕聲說,「你能聽懂他們說什麼嗎?」
谷十一神色難辨地點了點頭,然後示意公孫萱將耳朵靠近她的嘴巴,「他們在說,祝巫這次急急忙忙往回趕,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因為祝巫從來沒有這麼慌亂過。」
車外的兀那婆子正在與車夫討論著,「祝巫大人臉色很差,從早上回來到現在都是躲在馬車中,不知道是不是受傷了呢。」
那車夫揮了揮鞭子,看了看左右前後,確信沒有人能聽到他們兩個人說話,便壓低聲音說,「我聽說這附近出現了伏魔的蹤影。」
兀那婆子呆了呆,「這東西不是傳說中才有嗎?肯定是有人在搗鬼吧。」
那車夫再將聲音壓低了點,「我們祝巫大人就是不信,在這裡停留,去了出事的地方查看,結果一回來就急急忙忙走,肯定是發現了什麼。」
兀那婆子半信半疑,「你怎麼知道?興許是別的事情呢?」
那車夫笑了笑,「我也是聽別人說的,總歸是跟在祝巫大人旁邊的人透的信兒。」
谷十一能聽明白他們說的話,她聽得也是迷迷糊糊的,伏魔這個事情,她也是聽說的,不過都是民間說來嚇唬小孩子的話。
公孫萱自小在皇宮長大,自然沒有聽說過這些事情,雖然從小有讀過史書,但是史書也沒有伏魔的正經記載。
據民間傳說,伏魔是一種會吃人心魄的魔鬼,長相兇惡醜陋,性好驕奢,會將人捉到自己的住處,做苦力或者圈養起來,以供他們定期享用。伏魔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會被橫掃清光,變成一片廢墟。然而一直以來這都只是一種傳說而已。
然後相比較伏魔而言,谷十一更加心焦的是,祝巫這個人。谷十一在雪域受訓的時候也曾經深入過雪域以北,聽說過祝巫這個人的行事習慣。祝巫這個人專門負責為草原王庭做一些通靈占卜的事情,這種事情需要耗費祝巫大量的靈血,因此就有了傳言,祝巫為了補充自己的靈血,每年春夏的時候就會南下,捉一些有靈力的孩子回去。
谷十一現在擔心的是,祝巫之所以會救下自己幾個,是因為看中了二公主身上的靈力。諸羅皇族的人是有著上古天神的血脈的,即便已經傳承了這麼多年,但是依舊是比一般人多了幾分靈力,這也是為何祝巫頻頻偷了諸羅皇族旁支的孩子走的原因。
這個冬天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夠吉祥的時節,特別是中都,大批的北方流民紛紛涌到中都城外,希望可以得到庇護。
皇甫青雲十分滿意自己大兒子在雍趙二地做的布置,雖然他和武柏倫都先後寫了密信回來,明裡暗裡都在說這件事並不簡單,只怕背後還有推手在運作。但是皇甫青雲並不在意,放目天下,除了四方的四個家族外,中原地區,還有誰能與自己家族匹敵呢?這次動亂,或者正是自己的機會。
這些流民在中都外面越聚越多的時候,皇帝問計於朝中大臣,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宮太傅便建議,由官府出面在城外搭建一些屋舍,作為流民臨時的居住點,再由官府出面清點人數,給他們每個人都配上一個木牌,這樣這些人出入中都,都需要登記。
皇帝允了宮太傅的提議,皇甫青雲私底下派人誘導那些流民在中都鬧事,鬧了幾次后,很多人紛紛上書,直指放流民入中都擾亂治安,要求皇帝下令拒絕流民再入中都。宮太傅帶頭反對,堅稱,如果這些流民不能入城賺些錢糧,只怕熬不過這個冬天。一時間雙方爭執不下,皇帝十分頭痛,便罷朝三日。
然後三日中,中都又出了兩件慘案,中都九門提督親自帶人去查案,發現了伏魔的蹤影。中都人心浮動,紛紛責怪從北方來的流民,將不詳帶到了中都,於是百官再次集體上書,要求將流民趕離中都,中都的老百姓也跟著附和,一時間這種呼聲越來越高。皇帝沒有法子,只好下令不再允許流民入中都,所以流民可以選擇留在城門外,或者繼續往其他地方散去。大部分流民都不願意離開中都,依舊滯留在中都郊區。
等到了十二月,隆冬時節,即便是中都,也開始萬里雪飄,千里冰封,皇甫青雲便著令族人到城門外施粥,人人皆贊皇甫家的人。宮太傅擔心皇家從此失了民心,便建議皇帝下令,讓官府出面,組織各家各戶都派人到城門外施粥,再施衣被。即便如此,百姓在說起這個善舉的時候,都會先感謝一聲皇甫家的人,「要不是皇甫家的人帶頭,只怕官府現在還想不到呢。」
皇甫青雲的聲勢因此更盛,過年後,他趁機諫議皇帝派出遠征軍北上探明情況,「俗話說,養兵千日終需一用,遠征軍自從建立以來,一直都只是在中都城外操練,也該讓他們去實地訓練下了。北地發生了這麼多禍事,皇上也應該派人去查個究竟。」
宮太傅則提議皇帝派個文官去查此事即可,皇甫青雲搖了搖頭,「文官不行,這事詭異得很,去年,我讓我們家慶和回老家祭祖,他當時就覺得這事不妥,他留在那裡跟武家的人一起追查,但是至今音訊不通。」
說到這裡,皇甫青雲假裝掉下了幾滴老淚,其實他與皇甫慶和定期還是有密信來往的,只是最近信的確少了,昨天剛收到的密信,是皇甫慶和的求救信,讓他派更多人手給他。因此皇甫青雲的確是有幾分擔心的。
宮太傅對此半信半疑,但是皇家對這件事反應的確是太過遲緩,皇甫青雲這個提議讓人無法拒絕,如果拒絕了,遠征軍的確又是養著,只怕消息傳了出去,天下人都會認為皇家不愛臣民了。
皇帝心中想的也是這個問題,遠征軍是先帝留給皇帝保命用的,所以一直都是屯在中都外面,先帝有令,不到緊急時候,都不能調動遠征軍到別的地方。因此皇帝心中很是躊躇。他想來想去,打算還是不動用遠征軍,乾脆用京郊大營的軍隊算了。
哪知道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就遭到皇甫青雲強烈抗議,「這京郊大營是為了守護中都而設的,除非邊境有異族侵入,戰況嚴峻,才能將其中部分派出支援邊關,否則是不能動用的。」
這個的確是祖上規定,皇帝反駁不得,總不能說,遠征軍是皇家獨有的,所以他們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皇家吧。
如果是平常時候,這樣說是問題不大,但是現在明顯雍趙二地的確是不穩,如果皇家依舊捨不得派出一兵一卒去守衛,只怕民心也會失了大半。
皇帝舉棋不定,只能單獨留了宮太傅密議,宮太傅便建議讓皇帝從遠征軍中抽一些人,再從京郊大營中抽一些人,分開兩條路線北上查明真相。
皇帝也知道不能完全不動遠征軍了,便採納了宮太傅的意見,下旨讓遠征軍抽出五千人,京郊大營抽出五千人,各由一位小將帶著,分路北上,然後在鄴城會合,再分路北上,在事情起源地青陽鎮會合,之後再回京復命。
皇甫青雲對這個旨意並無不滿,遠征軍原來共有十萬人,先帝給了兩萬人二皇子后,而今還剩下八萬人。皇甫青雲正在想法慢慢將遠征軍的主力消耗掉。這次北上的這五千人,就別想著再回中都了。皇甫青雲陰狠地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