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外門小比
李無極剛走到天關前,就聽不遠處有人道:「李兄也來了。」
李無極扭頭看去,只見安知秋正從旁邊走來,當即打招呼道:「安兄。」
李無極和安知秋都是從濟水縣通過道考,進入仙門的。按理說兩人既是同年,又是同鄉,本當關係親密。但當日在飛舟上,安知秋為了巴結趙駒,而故意疏遠了李無極。後來安知秋雖然和趙駒分道揚鑣,又因見李無極輕鬆擊敗趙駒,而重新跟他修補關係。但畢竟裂痕已在,想要讓兩人的關係變得親密無間不可能。所以這三年,兩人的關係也只是比一般同門稍好而已。
不過,李無極平素本就少於同門交往,和眾人的關係都不親密,安知秋已是他在眾同門中最熟識的人了。
只見安知秋來到李無極跟前道:「李兄小比準備的如何了?」
李無極道:「能準備的都已經準備了。接下去就看臨場發揮了。」
安知秋笑道:「李兄早在三年前,就憑藉一手劍法擊敗趙駒。當初李兄的身手,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如今三年過去,李兄劍法必定更加精進。想必這十大弟子中,必有李兄一位。」
李無極搖頭道:「那可難說。大家雖然之前都天天在一塊兒上課,可是卻從未互相交過手,彼此修為如何,也都不了解。這次小比,乃是大家第一次公開比試。結果如何,委實難料。」
安知秋點點頭道:「李兄言之在理。不過,雖然大家平時都不露修為,但從日常表現中,也可判斷出各人大致情況。雖最終十大弟子都有誰還不能確定,但有幾人當在其列。」
「哦?」李無極不禁好奇道,「不知那幾位?」
安知秋道:「第一個便是汝南王世子司徒平。汝南王乃是當今天下最大的藩王之一,其封地內有一座銀礦,每年可產銀五百萬兩。司徒平有著王府的支持,一應修道外物都是不缺。其修為必然不弱,甚至還可能有一二件法器在手。若論本次小比中,最有可能奪得魁首的人,非他莫屬。」
「其次便是永寧公主司徒秀。永寧公主乃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女兒,其有皇家內庫支持,條件並不差於司徒平。若不是因為她年齡較小,又是女子,難免會被人輕視,恐怕會被司徒平更讓人看好。」
「然後便是華陽伯世子左明賢。雖然華陽伯的爵位在勛貴中不算頂尖,但他本人卻深受皇上器重,身兼兵部左侍郎,督軍府右都督等職,統有邊關二十萬大軍。因此,華陽伯算是當今勛貴中的領頭人物之一,除了少數幾個國公,就連大多數侯爵都不如他。左明賢身為華陽伯世子,所能得到的資源就算不如兩位皇家宗室,但比起一般人來也要多得多。再加上左明賢本人天資卓越,世所難即,所以十大弟子中當有他一位。」
「再然後是臨江郡荀玉了。荀玉雖然不是勛貴,但真論起家世來,大多數勛貴反而不如他。臨江荀氏詩書傳家,乃是臨江郡郡望,家中世世代代有人在朝中為官。荀玉祖父荀正便是當朝內閣大學士。而且還有一兄長名喚荀堅,早在六年前,便已通過道考,入了仙羽門外門,並且在上一次小比中,成為了當屆弟子的十大弟子之一。荀玉既有家族支持,又有兄長照顧,其修行之路我等順暢許多。其在這次小比中的表現,也頗讓人期待。」
「最後便是廉江秋瑾生了。秋瑾生和上述幾人皆不同,其出身寒門,並無顯赫家世。其入門之後,也一直頗為低調,沒有什麼過人之舉,本來不應被人看好。但有傳言說,他在三個月前和一名入門九年的師兄起了爭執,最後在論道台上將其擊敗。雖然這則傳言現在還沒有被證實真假,但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只怕是確有其事。若此事為真,那這秋瑾生就絕不容人笑小窺。」
「上述五人,便是本次小比最有可能進入十大弟子的幾個人了。本來原陽候世子趙駒,也當在這個名單之列。但他三年前在李兄手上一敗塗地后,便不再被人看好,因此沒有入列。」
李無極平素少與人交往,對於眾多同門都不熟悉。此時聽著安知秋的介紹,才對同屆弟子中的風雲人物有了些了解。
他若有所思的點頭道:「看來本屆弟子當中,傑出人物確實不少。這明面上就有五個,暗中還不知有多少厲害人物未曾顯露。此次小比確要小心應對才是。」
此時,與李無極同屆的三百多名弟子,陸陸續續都已趕到了天關。
就在眾人疑惑小比何時開始時,忽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上空傳來道:「外門小比現在開始,眾弟子可上天關,以試修為。」說罷,便再無聲息。
從聲音剛開始出現,包括李無極在內的眾人便開始四處張望,想要找到說話之人。但直到聲音平息,也不見一人出現。如此別開生面的小比方式,不禁讓眾人面面相覷,無所適從。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道:「既然小比已經開始了,那大家就出發吧。」
立即就有另一人介面道:「既然如此,就請兄台先請吧。」
開始說話那人登時不再開口。而眾弟子也無人動身。
卻是眾人第一次參加小比,不知其中深淺,都想讓別人先行動,自己先看看情況再說。
李無極在人群中等了一會兒,見四周無人行動,知大家都在等著別人先行動,便從人群中走出,向那天關高台走去。
眾弟子正都猶豫不決,見李無極當先行動,都不禁大為詫異。當即就有人在人群中問道:「你現在就要闖天關?」
李無極回頭道:「小比不是已經開始了嗎?此關檢驗的是個人修為,就算在繼續等下去,讓別人先行,自己的修為也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又何須再等?」說罷,便舉步向天關台階上邁去。
眾人聽完李無極之言,正暗中思索之時,又有一名二十左右的華服青年從人群中走出,道:「此言有理。就算繼續等下去,情況也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又何須再等?」說罷,也舉步向天關高台走去。
緊接著,包括安知秋在內七八名弟子,也不分先後的從人群中走出,準備通行天關。
其餘的三百多名弟子見此情景,也都不再等待,紛紛動身,邁步走向天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