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十年(十六)
第一百五十二章十年(十六)
姜明的離開,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一直都徘徊在一個問題當中,就是萬一成功之後,該怎麼辦,刨除文人治國的弊病之外,封建王朝的各種矛盾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呢?
自己不過是雙碩士學位的理科生而已,只是參加工作不到三年的純技術型人才,對於政治,只有模糊不清的概念,要是能具有政治頭腦才真正是件怪事。對於手下的駕馭能力,當初不過是出於一種平等,而這個平等不過是他從七百餘年之後帶來的,在如今的宋朝只是在戰爭時期還能管用,換到穩定一些的時間段,他真的一點實行的把握都沒有。
對於局勢的駕馭是他離開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該如何向一直追隨著他而努力戰鬥的諸人交代,他已經成功的拉起了一班屬於他自己的班底,在勝利之初自己已經無權無勢,留下的只是清名而已,但是到了最後,大宋真的可以恢復以前的榮光,甚至開拓出更大的疆土之後該怎麼辦呢?
他自己等於赤條條的來到宋朝,生性有些沉悶的他可能會厭倦這一切,帶著妻兒一起找一個海島度過餘生,也可以到台灣去做一個富家翁,他自己一家人有太多的選擇了,但是畢竟現在姜明已經不是自己了,他要為曾經跟在他身後而戰鬥的人爭取。
所以他不能放棄,自己倒是沒有什麼,那他的步將呢?那些疍民士兵呢?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後,或許姜明有這麼高的覺悟不想著去做一個榮宗耀祖的開國功臣,但是一直跟隨著他人那個不想光宗耀祖呢?想到這裡姜明不由的搖搖頭。原來,有的事情真的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的。雖然看上去是自己的事情。
現在放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要走,要麼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大權在握的情況下,給部屬或者追隨者最好的待遇,也不枉別人的一直支持的忠心,現在這個時候,如果和這些追隨者空談什麼理想和抱負的話,不說自己心裡有些不安,就那些一直跟隨著自己的人會如何想呢?
恐怕姜明肯定要失去幾乎所有.支持和追隨者,道理很簡單,他不能給我希望,就阻擋了別人尋求希望的路,沒有了希望,則不會有人和他同生共死。
除了最初的全真子弟,可能到.頭來身邊沒有別的追隨者了。不,就算是全真子弟為什麼要支持自己呢?想想確實有些荒謬,全真子弟支持自己的原因,不過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宗教找一個出路,希望自己用強權推行社會宗教的信仰,使自己的宗教能夠更加發揚光大,否則當初丘處機也不會千里往西域去見成吉思汗。
想來想去,人與人之間,果然都是一些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姜明可以利用他們的忠心和力量來達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宋不滅,從而也不能怪別人追尋自己的理想。
但是突然有一天,姜明發現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在這裡好像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時候,他就在總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緊張的戰爭時期,大家的矛盾在一直對外,那個時候雖然還在勾心鬥角,但是無論是投降派還是死戰派;無論是平民還是富商官員,主要的針對的還是蒙古人。
這種針對不管是害怕也好,是激憤也好,矛盾總.之來說都在外部,但是自從江南的逐漸穩定,張鈺在緬甸的邊境將脫脫逼的將新建的幾處宣慰司又乖乖的撤了回來,在雲南只顧著布置防守和清除異己。再也沒有還手之力。
而王立也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投降元朝,因為他此刻就算是投降,元朝也未必敢冒著激怒大宋的危險來接納了,李德輝的這次算計,由於嶺北和遼東的變化,只能是宣布破產了,本來他們是有機會將大宋牢牢的逼迫在江南之地,這個時候卻偏偏只能留下這根釘子扎在自己的身邊。不但不能打,為了不給大宋以口實,還要避免擦槍走火之類的事情發生,否則萬一宋元四川戰事一起,海都絕對不介意在他們的身後在插上一刀的。
因為海都接二連三的對山西、陝西等地的襲擾,要不是仗著有多年統治的積累,再加上海都的原本用意不過是掠奪物資,還沒有做好長期佔領的準備,恐怕這幾個地方的控制權早就被大宋和海都瓜分了。
而江南沒有了戰爭災害,在沒有了天敵,而姜明開始又大力的提倡商業發展的情況之下,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對於現在的大好形勢,姜明本來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他突然發現自己卻失去了前進的方向。
以前他都是靠著自己熟知的歷史,還有那滿腔的熱血來做每一件事情,但是現在呢?在沒有退出政事堂之前,他已經迷茫著不知道該將大宋帶向何方。是乘著有兵有權的發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嗎?
想想歷朝各代的變革,不管是在宋朝時發生過的還是沒有發生過的,那一起變革不是充滿著血腥。中國幾千年以來,儒家思想要一直佔主導地位,因為儒家思想是最適合農業社會的管理思想。
想要改變一個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變革也就成了**,**一旦發生,往往是玉石俱焚,讓一個國家很多年都緩不過元氣來。因為**在他的眼裡就要推翻這個封建的王朝,推翻這個固有幾千年的制度,否則,變革只能是一紙空談,看看文天祥和陸秀夫等人對大宋的忠心,恐怕到時間第一個出來剿滅自己的就是他們了,於他們對抗,也就是和姜明後世中的氣節之臣對抗,對於這些,姜明還是有些心虛的。
就算是能推翻封建制度又怎麼樣呢?一旦舊的制度被推翻后,因為**思想的不同,分裂成幾派的**各方消滅起競爭對手來總是更殘忍,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國大**,姜明曾經仔細看過那段歷史,鮮血能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對於個人幻想而言,做一個壓倒一切的強者當然最爽,問題是一旦成了被壓倒者,結局就不那麼妙了。想像一下,當你頭天還要把意見不同者從精神到**上一塊消滅,第二天卻發現自己被其他勢力同樣處理,會不會很悲哀。
更何況姜明還沒有做那種強者的勇氣,所以,在之前,他一直在退讓著,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善後的事情,中國的路究竟在何方,他在知道鐵穆耳的死訊之後,決定由中國自己來決定。
好在自己已經建立起江南宋朝的信心,以及對外擴張的心理,一般的情況說,拋除南宋原來實行的朝廷、府州、縣三極政制,在朝廷與府、州間設「路」以划區管理,改變了宰相、執政、樞密院長官合署辦公,三省、樞密院實際上只設辦事機構等措施的制度,直接建立各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治,也算是為大宋以後復辟**經濟,由皇室一言之堂埋下了對抗的種子。
而建立政務院和軍務院,來限制政事堂和軍事堂的權力,再由後者限制皇權,也是在這個動蕩的時代做出的最大努力,否則,姜明只好想辦法自己當皇上了,可是當了皇帝又怎麼樣呢?不是還要靠自己的一言之決來進行已經畸形的變革嗎?
否則,只能看著內鬥橫生,各派林立之下沒有硝煙的廝殺。但是強權之下的變革能起到作用嗎?姜明不敢保證,因為他在後世只是一個理科研究生而已,並不是政治和經濟學的研究生,他不能判斷一個事情的始末到底如何,只能選擇以退為進的方法。
其實在陸秀夫剛剛到太湖的時候,姜明已經知道是來找自己做什麼的了,於是讓鴻兒準備下了那份請求省親的奏摺,他決定暫時迴避一下,以前之所以退出政事堂仍然在朝廷的周圍觀察著局勢,是為了鞏固赤紅軍的地位和對自己的忠臣。
另外就是要將太湖的軍工基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做到了,由於他的存在,赤紅軍顯得超脫於其他軍隊之外,姜明深信,只要有了這隻軍隊,對於江南的各方勢力都是一種威懾。
姜明這次的離開,正是要置身於事外。用局外人的身份看看事態的發展,正如他初回大宋時一樣,用後世的眼光觀察一下,大宋,也就是中國的路,到底在何方何地?不過現在他有充分的資本,來促使大宋變革的加速。
姜明這樣出神的想著,身後傳來鴻兒輕輕的咳嗽聲,留戀似得看著東方的漸漸升高的太陽,轉過頭來看向已走到自己身邊的鴻兒,輕聲的問道:「宏兒呢?」
鴻兒的臉一下子變的火燙了起來,在為兒子起名時,姜明執意將名字叫做「姜宏」,說是這樣以後叫著省心,叫一聲,兩個人都過來了。鴻兒沒有辦法,也只好由他。
看著臉色凝重的姜明,鴻兒不由的將手遞給他握了起來,並沒有說話,只是和他並肩的站著,看向遠方那一叢叢的波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