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有名萬物之母

第48章 有名萬物之母

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演化是遵從「大潛意識」的指引,但人類以外的動植物等生靈的演化主要是依賴「身體結構」的演化,即是上文說到的DNA的演化,而人類與其他動植物等生命體除了受益於「大潛意識」設計下的DNA演化,還多了一種「意識」的演化。

即是在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能力把「潛意識」轉化為「意識」︰第一步是「命名」;第二步是「語言及文字」促使人類能交流溝通;第三步是交流溝通后得到共識演化成文化、宗教及社會制度,這些共識是源於不同族群與客觀環境互動而參悟到的經驗;第四步,是從不同族群的獨特經驗中提取到整體人類的普世知識,即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真理」即是「宇宙的規律」,但「宇宙的規律」是人類及地球上所要面對的客觀環境,即是這個時空的能量及物質互相轉化的法則,在人類的知識層面即是物理、化學等知識。

但這些都是客觀的環境,人類及生命還要遵從生命的法則,即是「星」設計生命時的藍圖,鑑於「星」設計生命的藍圖是源自「星」化成「靈魂水滴」后,與這個時空互動而產生的一切經驗。

換句話說,這些是「星」與我們這個時空里的宇宙規律互動所產生的經驗,而這些經驗除了於我們的DNA里顯現,還在我們人類的「潛意識」里顯現。

「星」從過往的經歷中尋找生命演化的突破點,人類便是其中的關鍵。

所謂「潛意識」即是人類「意識」以外的一切經歷和記憶,這便是我們的「軟體程式」,能供人類知道如何運用的關於生命本質的「真理」。

對於人類來說,「真理」分成兩類,一是「宇宙的客觀規律」(即是物理、化學),另一是「生命的主觀本質」(即是生物學、心理學、文學、宗教、藝術、音樂等等)。

而要了解「生命的主觀本質」,最重要的一點是共享生存的經歷。如果無數的個人能與其他無數的個體共享生存的經歷,無數的族群能與其他族群共享生存的經歷,更重要的是人類能與地球上的生靈共享生存的經歷,才能令到為「宇宙規律」這隻「大象」現形,這樣地球上生命體的演進才能得到飛躍的發展。

但要如何做到上述的分享?人類所能運用的知識是人類「意識」中的經歷,前文說過人類的經驗並不限於「意識」,我們的「潛意識」才是蘊含生命經驗的寶庫,這些生命經驗是地球上無數生靈「為了生存下去,而與這個時空的宇宙規律互動時所得到」的寶貴經驗。

人類文明的起源自「命名」,而使用這「命名」的方法,令人類的個體從「潛意識」中吸取了無數的經驗,這些經驗以文學、美術、音樂等等的形式互相分享。

音樂其實也是語言的一種,而美術是人類對「真理」直觀的感悟而以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

但文學卻是把個體的生命經驗包括︰從潛意識中獲取的抽象經驗,經過濃縮后以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而在科技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人類最早是以吟唱及口耳相傳的形式,把這些生命經驗與別人分享,而當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大家會發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竟然其他人也曾有過這些思想及感受,於是能產生共鳴,一個意念如果能令到很多人產生共鳴,這便代表了這個意念愈接近「真理」,而這些「真理」便是人類得以於這個時空生存及演化的重要經驗。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即是宇宙的規律,但對於生命體他們的道除了是「宇宙的客觀規律」也是「生命的主觀本質」,所以並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道只局限於宇宙的規律。

而「名」,並非單單指一樣事物的名字,因為名字並不只是一個事物的標籤這麽簡單,這是人類意識之始,也是我們人類的文明之光的所在之處。

所以下一句是「有名萬物之母」,萬物有了「名字」,才能在我們「主觀的意識」里佔有一席之地,才能成為人類可以運用的經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地球方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地球方舟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章 有名萬物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