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京兆韋氏
秋雨淅淅瀝瀝的在長安城下了三日了,這場雨淡雅且凄涼。
傍晚,長安宣陽坊鄖國公府邸,一名小廝冒雨飛奔而至,由於路滑,一個趔趄跌跌撞撞進了府門,一邊小跑一邊口中歡喜高喊:「大公子……大公子來信啦!」
管家見狀,原來是府中大公子的貼身近侍,但他還是嗤之以鼻的叫罵道:「狗東西,喊什麼?不知道國公爺抱恙卧床嗎?滾。」
說完,管家奪過書信朝正堂而去。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可見大公子在這個府中頗不受待見。
此刻,雨彷佛小了些,可依舊帶著那種秋之蕭瑟,涼意不減。
但見一名衣著華貴的俊俏小郎站在廊下詢問:「何事喧嘩?!」
「二公子,這不是大公子又來家書了,小的們故而歡喜。」管家笑道。
二公子接過書信管家遞來的書信,打開后一目十行的閱覽完畢,臉色陡然生變,而後將書信掖進懷裡,說道:「大哥的事兒,以後不準在府里提起,若誰不從,家法不容!」
「遵命!我這就交待下去。」管家匆匆退下。
這府中的大郎韋尊字義節,二郎韋略字韜世,大娘子韋珪字澤,都是韋圓成的兒女。(此時女子多以其姓、行第再加「娘」呼之。)
韋圓成,字天祿,北周太傅韋孝寬之孫,驃騎大將軍韋總長子。大隋朝開府儀同三司;陳、沈二州刺史;襲爵鄖國公。
而韋韜世之所以不讓父親韋圓成得知大哥的消息,是有原因的。
蓋因韋圓成的病就是老大韋義節氣的。所以,老爺子發下狠話,待病癒之時,便召集族中各房家長,將不忠不孝的韋義節逐出韋氏門牆。
所謂:南城韋杜,去天尺五。韋氏,便是關中巨姓望族,更深受大隋國恩。開皇初年,隋文帝追錄韋孝寬舊勛,詔令韋圓成食邑三千戶,收其租賦。
如此一來,韋圓成對隋朝可謂忠心耿耿,但長子韋義節卻為了韋氏家族的長遠考慮,投靠了在晉陽起兵的唐國公、大將軍李淵。
畢竟韋圓成是個老頑固,韋氏一門本是望族,李淵在他老人家眼裡,不過是一個蠻族遺丑而已,他甚至一度認為李淵絕無勝算,故而苦勸兒子不要如此,但無果,最終被氣的落下病來。
韋圓成卧病一個月,病情剛有好轉,沒想到韋義節便來信了。其實他寫這一封書信並不是為了再氣老爺子,而是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畢竟李淵大勝,自己還立下了軍功。
少時,便有侍者前來通知韋韜世,說老爺子召見。
韋韜世來在正堂,還未進門便聽到了父親的咳嗽聲。
「咳……咳,二郎,方才外面……何事喧嘩?」韋圓成咳的直顫抖,手中的書都拿不穩了。
韋韜世急忙來在切近,為老爺子撫胸捶背說道:「哦,父親放心,不妨事,只是下人們摔了跤。」
可韋韜世沒發現,自己俯身之時,懷中大哥的信封漏了一個角出來。
這可瞞不過韋圓成的眼睛,便問道:「這?何人書信?!」言畢,老爺子順勢將信封扯了出來。韋韜世意欲捂住胸口,卻已然晚了。
韋圓成雖然患病,形如枯槁,但那深陷眼眶之中的眸子卻格外有神,彷佛能看穿一切,任何事都瞞不過他。
他不再搭理韋韜世,只是閱覽信件,一目十行過後,滿是溝壑的老臉之上,五官幾乎交錯在一起。緊隨著,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逆子……咳咳……大逆不道!」說著,重重的拍打在桌案之上。
韋韜世急忙替老爺子輕捶後背,勸慰道:「父親,大哥他畢竟是建功立業了嘛!您老消消氣。」
「哼!建功立業?」韋圓成嗤之以鼻,抬抬手朝茶盅示意,韋韜世急忙遞過香茗。
韋圓成怒氣不散,將茶水一飲而盡,而後長舒一口氣道:「他是為我大隋朝建功立業嗎?!眼見我朝大廈將傾,他分明是為了諂媚李淵這鮮卑蠻廝,這個逆子……唉……咳咳。」言畢,再次咳嗽起來。
緩了少時,這才意識到韋韜世定然看過信了,這才又問道:「二郎可看了此信?」
「兒看過了,大哥信中講的詳細。」韋韜世如實答道。
原來這信中所言,西京留守、代王楊侑派霍州刺史宋老生,率精兵兩萬守霍邑抵禦李淵。
適逢久雨,李淵軍中缺糧,意欲召集將領北歸,被李世民勸止。韋尊韋義節本就跟李淵女婿柴紹要好,便抓住契機,主動請纓運糧,李淵欣然採納,不久,軍糧果然準時運達。
八月,李淵率兵直趨霍邑,宋老生固守不出。
韋義節又獻計,讓李淵帶著幼子李玄霸率輕騎誘其出戰,李淵再次採納其計,親率輕騎數百與李玄霸先至城東,由東門佯退誘敵,李世民斷其南門歸路。
宋老生見李淵跟李玄霸軍退,以為怯戰,遂引兵向前,離城數里列陣。
這老將生的是背闊腰圓,悍壯魁梧,手執一口砍山大刀,面如紫茄,黑鼻大耳,胸前飄散白鬍須,年近花甲,卻是老當益壯,寶刀未老。不由得讓人想起聞名三國的老將,黃忠黃漢升。
可天意弄人,這老將卻碰上了勇猛大將軍、西府趙王李玄霸。
果不其然,不出三合,宋老生便死在擂鼓瓮金錘之下。李淵軍遂占霍邑,初戰獲勝,正為進軍關中打開了通路。
而此時已經是大將軍一職的李淵,必定會封賞韋尊韋義節。遂授其右領軍大都督主簿一職,而這右領軍大都督正是李世民。自此,韋尊韋義節與柴紹柴嗣昌一文一武輔佐李世民左右。
韋韜世拿起書信,摺疊放好,又言道:「父親,大哥他此番已然在李閥之內佔據一席之地,倒也不是壞事。」
韋韜世這麼說也不無道理,不少世家大族能在改朝換代后依然興旺,有一個重要訣竅,那就是「把雞蛋裝在不同的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