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暗流涌動
不得不說,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沒過幾天,這些受刺激的御史們便以高過往常百倍的熱忱投入到了打貪除惡,反腐倡廉的事業中去了
他們這熱情一高,朝中的百官便倒了霉,陳侍郎娶了一房妾室,他們要問問小妾是否樂意,張經略擴建宅邸,他們要看看是否滋擾百姓,何參政欺壓鄉里,被御史參的丟了官,李百戶酒後失德,被彈劾的罰了俸
這股浪潮不僅席捲朝堂,而且遍及鄉野,劉家和陳家的糾紛有人管了,王家的陳冤有人問了,知道孫家被國舅府上惡奴欺負的出了人命,三撥御史倒著班兒的往孫家跑,非常細緻的詢問事情經過,嚇得國舅爺派人登門道歉還賠了不少銀子,更當著苦主的麵杖斃了那鬧事的惡奴,這才算把事兒了了
王學甫王通政使此時愁容滿面,看著向他訴苦的右通政汪鵬不住的點著頭表示認同
「通政使大人,您可得想想辦法啦,現在百官見了咱們通政司的人都要繞著走,民間申訴的摺子每月里就要有幾百封,前些天退朝時督察院的御史見到我等通政司之人居然主動打招呼,還要相伴同行,這可不行啊,我等下官可還要辦事呢!這豈不是把門路都走絕了」汪鵬痛心疾首的抱怨道
王學甫聞言也是大倒苦水「本官我又能奈何?謝宇抄送的狀紙你們誰敢不接,接了誰又敢不往上遞?前日你等都見到了,參兩淮鹽商的狀子,狀告鹽商呂銘投托鎮守太監郭汝申的門路,中鹽五萬引,此事中牽扯的利害頗深,本官只得先壓下不發,就因此事是那謝宇抄送來的,我壓下才一天,內閣就派人來問事,才打發走了內閣的人,督察院那邊不知道從何處聽到了風聲,居然也跑過來問話,現如今那狀紙被我轉呈了督察院的左督御史胡大人,由他們督察院查去吧,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拖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再不想想辦法,咱們這通政使司就要改了二號的督察院了!」
那鎮守太監郭汝申是內官監梁芳的親枝近派,郭汝申上奏中鹽時的摺子又是內閣次輔戶部尚書陳文擬的票,也不怪王學甫心裡含糊,這事兒誰想管都要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至少也要問過陳文和梁芳才好定奪,原本這種事在通政司就會被消解掉,一則免去了事端,二則賣了戶部陳文和內官監梁芳的面子,但如今王學甫卻不得不得罪這二位,將狀紙遞交到了督察院
一聽王學甫這麼說,通政使司的一眾通政和參議盡皆的沉默了,這種事情真是無妄之災,謝宇的身份特殊,通政司這老幾位是惹不起,躲不了也轟不走,就是氣悶也只能忍著,如今一個個面面相覷的搖著頭,看來是真沒主意了
就在此時,坐在末位的經歷劉健突然起身施禮,旋即開口道「諸位大人,下官倒有一策,不若具情上奏,直言謝知事體察民情有功,升他個不理民間訴訟的職務不就行了?」
劉健此言倒是給底下的人提了醒,坐下有一位右通政起身道「劉經歷此計大妙,下官負責軍務承襲之事頗為繁雜,倒可分出一部分不打緊的另立個閑職,謝宇得罪了兵部,皇上見這職務事關衛所的承襲貼黃之事,便能知曉是您對他謝宇的回護,如此一來定會准奏」
「好!明日我便上朝參奏此事,最好能讓這謝宇閑在家中修身養性才好」王學甫聞言面色瞬間大好,似是一下子年輕了幾歲一般
謝宇莫名奇妙的陞官了,一下子成四品的提督謄黃右通政,逢每月三六九日則去通政使司公幹,這幾日也正好是上朝的日子,方便的很,具體工作就是哪個衛所的指揮使突然退休了或者歸天了,謝宇便要在諸位功臣之後中選出幾個候選人,在他們的名冊上貼上黃封,然後再呈到兵部去,由兵部挑出幾個順眼的呈送皇上,皇上再最終選出一個任命
這個工作說起來一年到頭也不會碰到幾次,每次無非也就是門口多些個送禮托門路的人罷了,如此一來倒是讓謝宇徹底閑了下來,在此期間乾清宮更換了玻璃門窗,佩德羅復刻了珍妮紡紗機,阿丑則被朱見深看重做了教坊司的奉鑾,每日裡帶著一幫人為朱見深排演新戲,而在張松溪把朱見深第十二次帶來的高手全部打趴下之後,這清閑的有些不像樣子的生活,終於也令謝宇有些厭煩了
好在在現代,謝宇的工作還是很有挑戰的,一張張『新鮮出坑』的『高仿字畫』,一件件名貴的官窯瓷器,還有一塊塊謝宇特意收集的前朝美玉,都被他一股腦的送到了現代,鹵煮聯盟的名號一炮而紅,古玩界風聲鶴唳,朱家也幾乎偃旗息鼓把重心全放在了其他生意上。
而謝宇也通過充足的資金建立起了自己的古董經營渠道,聯合祝家與蕭家打造了一個,以明代中早期系列藏品為主體的拍賣體系,因為拍賣的東西檔次夠高,品相夠好,所以很快便擠佔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不過有喜就有憂,劉航在投資金融的過程中遭遇了滑鐵盧,損失頗大,原因有二,一是有金家和朱家從中作梗,二是畢竟謝宇的實力相比朱家還是太弱了,沒有靠山也缺乏門路,僅僅依靠古玩行業的收益,想稱霸一方簡直太難了
謝宇發愁企業的未來規劃,工部尚書萬安則是早已把謝宇恨瘋了,宣化的新總兵倪岳走馬上任,鎮守太監則換了司禮監夏時的親信彭琪,倪岳是宣府本地人深知民間疾苦,立主改革變法,彭琪則是賣謝宇舉薦的面子對倪岳大為支持,於是等倪岳請求『攤丁入畝』的摺子遞到了內閣的桌子上時,這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便被徹底的激化了
據當值人講,接到摺子的陳文當場便和李賢爭執了起來,彭時向著李賢,萬安偏著陳文,也是吵得不可開交,從申時一直吵到了未時,兩邊也沒爭出個所以然來,第二天由李賢和陳文聯名請皇上啟用商輅的摺子便被呈了上去,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咱們就請個明白事理的來評評理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