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而亡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的封建帝王,開始是代表了歷史發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不過傳之二世秦王朝就滅亡了。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唐王朝建立后,唐太宗勵精圖治、納諫任賢,成就了貞觀之治。但是,唐王朝後來的統治者漸漸忘乎所以,沉醉於聲色犬馬,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各級官吏貪污賄賂成風,結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就從興盛走向衰落,最後王仙芝、黃巢起義攻下長安,不久唐王朝就壽終正寢了。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月22日)
延伸閱讀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歐陽修在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序中這樣寫道。歐陽修分析後唐由盛轉衰、驟興驟亡的過程,得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秦朝二世而亡,唐朝安史之亂,都可以從中探得逸豫亡身的歷史教益。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有統一中國的業績,以及「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的功勞。但如《史記》所言,「天下苦秦久矣」。秦始皇嬴政即位之初便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共徵集了72萬人力。有人測算過,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數,幾乎是修建埃及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漢書》中記載:「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養生泰奢,奉終泰厚也。」賈誼在《過秦論》中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杜牧也感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因此可以說,亡秦者,驕奢淫逸、仁義不施也。
唐朝的由盛及衰,統治階層的貪圖享樂、腐化墮落同樣是主因。「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選取為楊貴妃飛騎送荔枝一事,形象揭露了唐朝統治者為滿足口腹之慾,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根據《舊唐書》記載,玄宗「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數百人」。如此人員眾多,足見日用生活的奢侈靡費。唐玄宗沉迷享樂,任由楊國忠等奸臣禍亂朝政,結果安祿山興兵謀反,唐朝經安史之亂由盛而衰。
廉潔則政興,腐敗則政息,這是歷史的鐵律。習近平講述秦二世而亡和唐王朝衰落的例子,正是要強調腐敗是社會毒瘤,提醒全黨同志以史為鑒,吸取歷史教訓,堅定不移地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正像他所指出的:「我們黨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到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是深刻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的。中國歷史上因為統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當今世界上由於執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導致失去政權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啊!」
對於反腐敗問題,習近平一直都有著深沉的憂患意識。他多次表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他也多次強調,人民群眾最痛恨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最痛恨各種特權現象,這些現象對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最具殺傷力。早在主政寧德時,他就說過:「這裡有一個誰得罪誰的問題,你違紀違法佔地蓋房,為一己之私破壞了黨的權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黨,得罪了人民,得罪了黨紀國法,而不是代表黨和人民利益查處你的幹部得罪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