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大道
古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圖有一條冼星海大道,人們傳誦著這樣一個故事。1941年偉大衛國戰爭爆發,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
在阿拉木圖,冼星海創作了《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迹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
——《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2013年9月7日)
延伸閱讀
千百年來,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中國音樂家冼星海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一頁。
1940年,冼星海受命從延安前往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然而,1941年蘇德戰爭的爆發,不僅使得影片製作陷入停頓,冼星海的回國之路也因之受阻。之後,他輾轉到達阿拉木圖。舉目無親、居無定所、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兩位音樂家在艱苦歲月中,依然堅持音樂理想,不斷相互激勵,創作樂曲,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拜卡達莫夫非常欣賞冼星海的音樂才華,推薦他到北部城市科斯塔奈,為當地初創的音樂館作音樂指導。在科斯塔奈,冼星海不辭辛苦,用音樂激勵當地群眾。在他的努力下,科斯塔奈音樂館順利開張,並舉行了衛國戰爭爆發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冼星海不僅負責指揮,還親自參加演奏。由此,他也得到了一個當地語言的名字——「黃什」,也就是歡樂的意思。他還經常與同行前往山村巡迴演出,並逐漸開始了解哈薩克的民間音樂,不僅學會了彈奏冬不拉,還收集、改編、創作了許多當地風格的作品。在哈薩克,冼星海創作了《民族解放》《神聖之戰》及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其中,他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迹創作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著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歡迎。冼星海去世后,阿拉木圖市將拜卡達莫夫家附近的一條大街命名為「冼星海大道」,並為他豎立起一座紀念碑。
不同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相互激蕩,形成潤物無聲的精神紐帶,加深了沿途人民心心相印的相互理解。回顧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途各國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才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講述冼星海的故事,正是為了說明這一點。
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交流互鑒、友好往來篇章中,冼星海的故事只是其中一頁,但這一頁也無可辯駁地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習近平的這句話,正是「冼星海大道」給予我們的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