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永定神州(五)(大結局)
第八十一章永定神州(五)(大結局)
這樣也好,抓緊跑回遼東,說不定還能再拉起一支隊伍,再回來和漢人爭奪天下阿濟格抱著這樣的想法,快馬加鞭,頂著漫天風雪向前奔跑,突然發現前面影影綽綽出現無數的火把,數量甚眾,他不由得心中一寒,難道敵人的兵都在這裡?
「東山軍在此,賊人還不束手就擒」遠遠地傳來馬良的聲音,駐守遼東的二十一旅進關參戰了。
一同前來的還有蒙古部落,還有尚可喜率領的關寧鐵騎舊部,總數三萬餘人,將阿濟格等人的去路攔得死死的。
「賊酋速速下馬」遠處又傳來陣陣怒吼,阿濟格軟了腳,翻身下馬,早有數十個士兵衝上來,將他們都捆起來。
「福臨小皇帝,別來無恙?」尚可喜打馬向前,看著一臉驚恐的順治帝,「我乃遼東尚可喜,你可記得?」
「叛國賊將尚可喜你,你……」順治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尚可喜揮手就是一馬鞭,正抽在順治嬌嫩的小臉蛋上,「爾等夷狄,不知廉恥,欲做我華夏帝王耶」說著回手又是一鞭子。直接將順治抽落馬下,「左右,與我捆了,送與陛下發落」
順治跑到半路被人抓了回來,揍個半死,用囚車裝著送到京師,李輝下令將順治綁在承天門上,凌遲處死。城中有原大明劊子手,自告奮勇對順治行刑,最後一共割了三千六百七十一刀,創下新的世界紀錄。
與順治一同被處死的還有滿清親王,貝勒,貝子,功勛等近萬人,李輝再次頒布《復衣冠令》,《殺胡令》,下令蓄髮復漢人衣冠,殺盡滿清入關而來的所有餘孽,還我漢人純凈血統。一時間各地百姓紛紛拿起刀槍和殘存的滿清士兵百姓作戰,宇內為之一清。
到此,京畿會戰基本結束,東山軍以五十萬作戰軍隊,兩百萬民夫,對抗滿清三十萬八旗軍隊,二十萬漢軍以及京師百萬百姓,取得了全勝,東山軍由此平定中原,收復華夏萬里河山,再造中華千年盛世
……
(結尾一)
三年後。北京,養心殿。
李輝正坐在大殿中閱讀各地送來的文書,正在這個時候,高元華大步走進來,「陛下,臣高元華求見」
「進來吧」李輝出門相迎,「元華,此次南洋戰役打得如何?」
「回稟陛下,」高元華卻沒有向李輝行跪拜之禮,而是向上一拱手,「我軍在呂宋島殲滅英格蘭海軍艦隊,擒獲戰船三百餘艘,現南洋群小束手,不敢再正視我帝**。」
「好」李輝激動的拍了一下桌子,「元華,幹得好前幾天岳琪來信說他和尚可喜率領的騎兵已經越過鄯善古國,馬上就要收復西域全境了還有鎮東侯畢立格也傳來捷報,他們的大軍前鋒已經到達一個叫莫斯科的地方,將那裡的哥薩克騎兵打得大敗」
「這都是陛下領導有方,」高元華笑道,「陛下,小皇子身體可好?我妹妹家的孩子已經會走路了。」
一提到這個問題,李輝的臉頓時拉下來,「咱不談這個,不談這個……」
似乎是為了噁心李輝,門外走過三個裝扮樸素的女子,走在兩邊的赫然是阿秀和素玉,為首的一個臉上帶著淺淺笑意,不是李瑩又是誰?她懷裡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嬰兒,走進養心殿。
「孩子,叫父皇,快叫啊」李瑩沖李輝一眨眼,「皇上,你瞧瞧你的寶貝兒子,從早上到現在已經喝了三次牛奶了,會不會撐著?」
「絕對不會我兒子的戰鬥力當然不會比他老爹更差。」李輝愛憐的抱過孩子,「元華,這就是我的嫡長子,將來的皇位只能由他繼承,我不想將來,他們兄弟之間為了皇位手足相殘。」
「陛下請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輔佐少主的。」高元華向李輝行了個軍禮,「陛下,王承化兄弟尚未娶妻,不知這……」
「天氣真好,咱不談這個,出去走走吧」李輝急忙搪塞過去,高元華也是一笑。並不反駁。
清晨,雖是繁花落盡的仲春時節,但是早晨的空氣還是比較冷的。
李輝站在北京城最高的景山之上,身後跟著王信,王寬,雷通,王承化,王秀楚,李俊,高元華,周能等一批開國功臣。他的眼睛直勾勾的看著不遠處那棵歪脖樹,正是當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那一棵。
「要在這裡修建一個『崇禎皇帝殉國處』,讓後來人記得這段歷史。」李輝獃獃的看著那棵歪脖子樹,「坤興公主去琉球看望他的哥哥去了。或許兩三年裡,他們兄妹就會回來祭祀。到時候崇禎皇帝泉下有知,不知當做何感想?」
「陛下,有一件事臣忘了,那美洲殖民地今年移民可要達到十萬?」王秀楚問道。
「當然,美洲基地是我大楚在新大陸的落腳點,要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你馬上責成商部黃生舉完成此事,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動西太平洋艦隊進行配合。」李輝的眼睛盯著遠方,淡淡說道,「未來的大幕已經拉開,如果我們不能坐失事機,就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兄弟們,用咱們手中的刀和槍為子孫後代開創一片可以自由飛翔的天空吧」
「就像您所說的,讓太平洋成為我們的內湖,讓印度的阿三為我們紡紗織布,讓崑崙奴為我們種植橡膠,每一個大楚人行走在天下,都將獲得最為尊貴的禮遇。」李俊應和道。
李輝點點頭,看著山下的京師,看著飄揚在城中的鳳凰旗,看著遙遠的地平線處,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全劇終)
(結尾二)
三年後,西域,阿爾泰山腳下。
「啟奏陛下」斥候單膝點地,向端坐在馬上的李輝彙報前線戰況,「我南方集群前鋒已經攻入喀拉湖,前鋒已經到達瓦汗,守城大將扎瓦里克拚死抵抗,請陛下定奪」
「抓緊攻城」李輝下令道,「中央集群越過安集延了么?」
「我中央集群已經越過安集延,前鋒抵近浩罕城,」斥候回報道,「北方集群已經攻入一個名叫莫斯科的城鎮,和當地哥薩克展開多次戰爭,我軍蒙古騎兵傷亡甚多,不知……」
「傳令北方集群繼續西征,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敵人」李輝皺皺眉,「為蒙古騎兵提供連珠銃作為火力支援。」
「是」斥候沖李輝一拱手,跨上戰馬消失在遠處,李輝嘆了口氣,信馬由韁的在草地上閑逛。遠處的草地上,兩名衣著淡雅的女子正幫著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學習走路。
「瑩兒阿秀」李輝看到他們,心中鬱悶一掃而光,下馬跑過去,將還在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把抱起,「乖兒子,這麼小就開始學走路了?」
「陛下,你看你,把寶寶都嚇到了。」李瑩一臉嗔怪,阿秀也跟著笑起來,「是啊陛下,承宗這麼小你就讓他學走路,等到長大了你還要教他領兵打仗不成?」
「愛妃頗知我心」李輝調笑道,「寶寶,看,天上是白雲,藍天,那高高飛在天上的是鷹,雄鷹……」
李承宗,未來的楚太宗李承宗眨著一雙黑寶石般的大眼睛,手舞足蹈的看著天上高高飛翔的神鷹,嘴裡含糊不清的學者李輝的發音,「鷹,惱(老)鷹,會灰(飛)的鷹……」
嬰兒的眼睛眨呀眨的,拍著手不停的笑,當目光和立在高高山上的鳳凰旗相撞時,就再也挪不開了。
「寶寶,你知道那是什麼嗎?」李輝見他的眼睛緊盯著鳳凰旗,調侃似的問道。
「鳳凰」孩子的聲音清脆而又清晰。
「是啊」李輝也獃獃的看著那隨風飄動的鳳凰旗,慢慢的,鳳凰旗似乎活了起來,振動雙翅,翱翔在天地間,一道道赤紅色的光芒充斥蒼穹,將天空映得片片血紅
「鳳凰飛起來了」李輝掐了寶寶胖胖的小臉一把,孩子咯咯笑了起來,父子兩人四目相對,一大一小兩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全劇終)
後記:《通鑒.太宗本紀》
太宗初生時,紅光滿室,異香撲鼻,經久不散,太宗母恭孝仁慈敬敏高皇后,溫婉有德行,常以大義教之。太宗聰穎,過目不忘。安國四十一年,太祖薨,太宗悲痛,慟哭暈厥,數日不食,百姓多稱其孝。
太宗少有為,屢次隨太祖出征域外,建功於刀矢之間,士卒多效命。后治理東瀛一地,開礦產,興魚鹽,蠻荒之所,十載而成魚米之鄉。太祖嘉之,曾與群臣朝會贊曰:此吾家千里駒也汝等宜教導。太宗諾諾,重臣皆喜。
后甲申之亂,閩王鄭大木叛,以十萬精騎襲南京,樓船百里,聲勢震天。太祖遣秦王李,鄭王張,魯國公,海國公,晉國公諸將帥國防軍二十萬,會戰江浙,太宗披堅執銳,單艦入敵陣,殺敵數百,海國公高深嘉之。
太宗登基,改元開平。時大楚與西洋諸國交惡,西洋諸國,屢屢犯邊來釁。太宗怒,遣上將武揚,率國防軍四十萬,水陸艦船千餘艘,一戰英吉利於印度洋,再戰英吉利於太平洋,逐寇萬里,揚威天下。太宗嘉之,賜以寶玉良馬機械之屬。
美洲為我大楚固有之地,法蘭西,西班牙諸國乘我朝與英人戰,自顧不暇,陰使人侵略,建所謂「孤星共和國」,太宗怒,於英人戰後,集西太平洋艦隊,浩浩蕩蕩開赴南美,攻略西班牙,法蘭西土地,各國恐懼,爭遣使議和,太宗遂與之訂《西太平洋航行備忘》,浩瀚大洋,浮波萬里,盡為我華夏舟楫漁牧之所。
恭親孝敬榮端皇后,太宗正宮皇后,乃上柱國,太子太保,內閣首輔王秀楚之女,太宗嘗拒之,欲自求姻緣,不為媒妁之言。皇后少時,曾遊玩市井,二人相見,不知身份,街邊相爭,因而生愛,欲私奔,幸端妃識之,遂為秦晉之好。此太宗風流事也,百姓樂談論,至今尚有唱段傳世。太宗不以為忤,亦以此自喜之。
太祖開聖朝,建基業,並扶桑,朝鮮,安南,暹羅,南洋之地,建吏、戶、禮、軍、法、工、商、農、外交諸部,太宗訪民間疾苦,降稅賦,撫鰥寡,建大學堂五十餘所,中小學校百萬計。不以八股取士,唯有量才適用。學文、易、法、數術、方物、地理、武器、機械諸般課程。天下學子,盡入罄中。父子兩代,殫精竭慮,人才濟濟,商旅繁榮。諸族共存,互通婚姻,百姓安居,天下歸心。為華夏千年未有之盛世也。然太宗時反思己過,常於凌煙閣下,觀蜀國公雷通,遼國公王信,荊國公王承化,魯國公陸謙,海國公高元華,晉國公岳琪,秦王李定國,鄭王張煌言諸賢畫像,念太祖遺德,潸然涕下,精於國事,如履薄冰,請大政於宿老,民多稱其賢。
江浙黃宗羲,前朝內閣首輔也,歸隱之後,作《列王記》、《古今昏君集》、《書山小語》等,譏諷朝政,抨擊朝廷,大臣多忿之,上表請懲戒,太宗拒之,以太祖所立「不**,不毀書,不以妄言殺人」為據,遣使拜會黃宗羲,問朝政,咨方略,黃大慟。入朝輔政,卒於任上,時年百歲。然黃所創之復社尚存,抨擊時政,詬病君王,屢見報端,人皆呼之憤青。太宗以為常。
太宗壽六十有八,在位三十年,四海昇平,百姓久不聞刀兵之事。海外無一日不戰,數十年未嘗一敗。開疆萬里,拓土域外,遷徙民眾,遍布宇內。皆賴太宗之德。
太宗崩,朝野鄉間,天下慟哭不止,舉國哀悼,百姓數年尚有戚容。
后德宗立,時於太廟祭祀,思念太祖,太宗德行,慟哭不已。
《通鑒德宗本紀》
大楚德宗,乃太宗長子,幼聰慧,兩歲能言,三歲識字,人皆呼之為神童。
德宗少時,放蕩不羈,言辭輕佻,屢見禍端。太宗怒,遣玄衣衛護之,游牧塞外,歷盡甘苦,德行收斂,見鰥寡老人,常以身己度之,賜以金帛。
德宗登基三年,毫無建樹,百姓多鄙之。曰紈絝焉能成事?德宗一朝暴起,興兵百萬,渡海遠征美洲,開疆千里,移民百萬。由此國家日富一日,錢糧堆積,不可勝數。
後有官吏問之,德宗曰天下承平已久,若行刀兵之事,民多安逸,不願為之。國內土地,瓜分殆畢,欲求經濟發展,當重開市場,以資源入華夏,譬如兩方博弈,一子活棋,此類同也。
然德宗天性未泯,曾攜后、妃數人偷出宮中,流連江南數月,至今有「德宗游江南」遺迹可尋。
德宗壽七十而崩,孝宗立,朝政如常。民常思德宗故事,時有劇本上演。
《通鑒.更元修書》
孝宗改元更元。更元十一年,孝宗廣募天下賢士,凡五百餘,雲集京師,天下獻書千萬冊。乃以內閣大學士張鳳為首,於興文殿中編纂書冊,歷二十餘年,成《通鑒》三十冊,盡書各朝各代帝王之得失,凡九千五百五十七萬言。后交機械印刷萬餘冊,廣佈於世。於今已有數十年矣
後有太原王氏之後,山東濟南王重,王明兄弟,廣集門客,招攬賢才,著《華夏新錄》,歷盡寒暑,增刪三次,二十五年乃成,孝宗嘉之,封為翰林編修。不拜,續寫《華夏百工志》,書未成而明卒。王重乃以垂暮之年,殫精竭慮,夜夜批閱,終成二書。后獻與朝廷,孝宗乃下令刊行,天下震驚。增印五次,譯為西洋文字數十種,通行天下。
《華夏新錄》所著為華夏科技、人文、歷史、百工、器物、風景、古迹、物產、傳說、民俗、醫藥、祭祀凡千餘種,洋洋洒洒數億言,小字刊印,亦須六十餘本之厚,孝宗嘗以布袋納之,重不能舉,笑曰:此天下第一書也此名遂大行於世。
附:《華夏新錄.告劉文忠公書》
潁川劉公敬上:
先生尊鑒,小子頓首,去年朝鮮一別,於今已一年矣當是時,乘火車遊覽名山古剎,笑語宛如昨昔。一年雖過,然公之言語屢現眼前,以為鞭策也。
舊歲以來,小子時常有心著書立說,欲以三尺筆鋒,著不世之作,傳諸後世,澤被蒼生。然懶惰不能成,時寄情于山水之間,不以著書為念。
劉公一言,如黃鐘大呂,驚醒夢中之人。著書非為名利,乃為我漢人文化傳承,為我族類光耀於世。竊念前夕,欲以著書成名念想,真汗顏也。
舍弟溫良聰慧,嘗念太祖、太宗之德,余忿而辯,卻無一言駁之。何也?想太祖當年追亡逐北,中原逐寇,驅除韃虜,光復河山,此功可稱再造華夏,重開宇內,乃我神州英豪。唐宗宋祖,亦不過如此。今各地多有太祖祠廟,百姓日日香火,年節祭祀,皆呼之為神。雖恥笑鄉民愚昧,亦可見太祖之德。
劉公嘗出言諷太宗,小子不敬,欲以大義駁之。太宗,太祖之後也,在位三十載,開疆拓土,內修德政,外御強敵,安定天下,削藩除患,資養鰥寡,遍布學校,廣開教育,九州一同,四海昇平。此華夏千年未有之盛世,雖有小過,不掩大德。竊以為太宗之功遠超太祖,此一家之言,切勿為據。
大楚一朝,君臣賢良,百姓安居,內久不聞刀兵之禍,外常戰于波濤海外。自孝宗更元元年至今,已於美洲之地新建陳州、光州,開州,南州,君州數地,遷徙移民三百萬,百姓雖詬為窮兵黷武,然新生之民得以安置,礦產資源來路日廣,國家經濟如日中天,海外群小無不股戰。我中華已為萬邦之首,天下第一,華夏之民行走四海,土著無不熱忱相待,不敢稍逆之,如此方為天朝上邦
然國家內政,亦有弊病,自長沙至陝州鐵路,穿山越嶺,地形多變,勞民傷財。竊以為不必修建。不知劉公意下為何?
小子有妹曰婉凝,就讀於齊魯書院,已有三年。資質頗不陋,欲與令公子棟約為婚姻,不知劉公意見,不敢自作主張,故信問之。
書不能盡意,略陳固陋,時候教言。
大楚更元三年八月初一
濟南王子川再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