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翻過了年便是統和十六年。
對師攸寧而言,統和十六年的前半年過的十分平淡安穩。
昭榮長公主被送到上京去了,整個漠北女眷只師攸寧這個王妃一家獨大。
提起白瓊,便不得不說白文忠。
白文忠冒功的事師攸寧追究的輕,那是站在父親夏吉的角度。
被蒙蔽的耶律淵自然還要懲治他,以維護作為一地藩王的尊嚴。
白文忠由二品大將貶謫成了四品副將,再無出頭之日。
白瓊跟著身價暴跌,很少出現在人前。
不過白瓊出現了也沒什麼用。
師攸寧毫不遮掩自己對白瓊乃至整個白家的厭惡,便少有人冒著得罪王妃的風險與白瓊交好。
這半年來,耶律淵一直在忙突厥的事。
突厥如今的汗王是阿史那達頭,正與大遼商議通商的事。
突厥有好馬好牛羊,大遼的綢緞、茶葉等也是他們所垂涎的。
前代汗王阿史那沙缽略暴戾成性,只有略奪沒有交換。
阿史那達頭卻是被耶律淵打怕的,族中又死了大半的青壯年,巴不得與大遼做生意。
耶律淵蓄積力量要將統和帝趕下皇位,正需要好馬補充戰力。
兩族通商不是小事,耶律淵自要上摺子取得朝廷的允許。
如今漠北勢大。
統和帝當著親信的面大罵耶律淵狼子野心,轉頭回復的摺子里還要婉約的掙扎一下,只說通商會不會再度養大突厥的野心。
耶律淵原就是走個過場,統和帝的意見並不重要。
他回復的摺子只說突厥若再起異心,開戰便是,沒什麼好怕的。
這事便這麼定下來了。
若是可以,統和帝寧肯突厥吞掉漠北十三州,也不希望耶律淵是勝的一方。
猛虎已經出閘,統和帝日夜難安,還因此生了一場大病。
這大概是做賊心虛的最好寫照。
十五年前,他恨不能連東宮牆上趴著的野貓都一併燒成灰。
作為東宮遺脈的鎮北王耶律淵遲早要來清算,如何能不心驚膽戰。
太子出主意說,不如先派欽差往漠北厚賞鎮北王,藉機摸一摸鎮北王的野心長到了何等程度。
如此,也好有個對策。
上頭的事,很大一部分是耶律淵告訴師攸寧的。
聽到朝廷派欽差來的時候,師攸寧直覺這裡頭有事情可搞。
她著意觀察了一下耶律淵,發現自家夫君果然精神振奮。
距離七月還有不到一旬,欽差帶著一大批華而不實的賞賜進了雲州城。
當夜,耶律淵設宴招待欽差。
這種場合,按道理作為鎮北王妃的師攸寧應該出席。
耶律淵沒讓,只說她乖乖在聽雪淵呆著。
師攸寧當然聽話,然後遣了龍鳳冊去觀看全程。
她還沒等到龍鳳冊回來呢,倒是一隊親衛率先護送著「重傷」的耶律淵回來了。
耶律淵素愛穿淺色衣裳。
此刻月白色外裳胸口處被利器劃開好長一道,鮮血淋漓著實駭人。
師攸寧面色驀的一白,心疼的像在針滾上跌了一圈。
她也不敢碰他,只虛虛握住了耶律淵的手掌。
直到手心被戲謔般的捏了捏,師攸寧才猛的緩過氣來。
真是關心則亂,她想。
等陳旭從耶律淵的胸口暗袋中捏出一隻血袋,師攸寧徹底沒了脾氣。
她有些同情從上京來的欽差。
耶律淵既有心要劍指上京,即使要尋名目開戰,也不會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代價。
畢竟還要騎馬打仗的不是。
刺客的那一劍的確劃開了他的衣服,從左胸劃到右腹,留下了小臂長的一道傷口。
傷口戰線拉的挺長,但只傷皮肉未及筋骨。
聽雪院中,
亮著裹了紗布精健胸膛的鎮北王殿下,對自家王妃指天發誓的保證,下次一定愛惜身體,不做以自己為誘餌的兇險之事。
前院宴廳,
欽差李大人佝僂著背癱坐在地上,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完了!全完了!」
因為行刺鎮北王的刺客,是他從上京帶來的護衛。
護衛是上頭派下來的,也不知是不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想讓鎮北王坐個短命鬼。
反正不關怎麼樣,短命鬼他卻是坐定了。
耶律淵遇刺的事鬧的很大。
因為既是為欽差接風洗塵,宴會上出席了不少的文武官員。
這些人都清清楚楚的看見,刺客原是站在欽差身後的四個護衛其中之二。
欽差代表上京的陛下來犒賞鎮北王。
如今出了這檔子事,是不是意味著上京的陛下看鎮北王功高蓋主,所以要先下手為強?
不過大家的猜測並沒有被耽擱太久。
耶律淵身邊的親衛統領恨的目眥欲裂,當堂審問起兩個刺客。
其中一個刺客咬碎口中藏匿的毒藥,氣絕身亡后被拖走。
剩下的一個刺客被及時卸了下巴,含混不清的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滿堂皆驚。
在場的文官們還稍有些含蓄的斂眉怒目,武將中好幾個掀了桌子。
有人怒罵道:「王爺為大遼安寧兩年征戰,陛下卻要殺有功之臣,實在讓人寒心。」
又有人道:「若論起君臣,王爺是正經八百的皇太孫,才該是坐在龍椅上的那個!」
群情激奮。
鵪鶉般縮著的欽差,在聽到有人大喝「反了他娘的!」,驚懼之下終於耐不住暈了過去。
當天夜裡,赤影將「吞毒身亡」和卸掉下巴的刺客帶到了影衛處。
這兩人原本就是潛伏在上京的龍鱗衛,如今任務完成回歸本隊。
統和帝十六年八月,鎮北王被統和帝暗殺之事舉國皆知。
朝廷下嚴令,議論此事者立即關押,卻更顯其中的心虛與慌亂。
統和帝十六年九月,鎮北王府行文天下。
檄文曆數統和帝登基后倒行逆施、奢靡殘暴的諸多罪狀,更揭露其當初陷害太子,誅殺東宮百人的惡毒之舉。
統和帝大驚,下旨漠北鄰近的諸侯王平定鎮北王叛亂。
漠北隔壁的寧王原本已經整肅軍隊,準備與鎮北王府死磕,卻不想勢力屈居鎮北王之下的康王公開支持鎮北王。
原本就硬著頭皮的寧王立即偃旗息鼓,將聖旨的事忘在了腦後。
反正不管誰當皇帝,他這個在德光年間便繼承來的王位,總不至於被擼下去。
【作者題外話】:一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