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山河錦繡 第三十二章 耍陰謀中日開戰

第五卷 山河錦繡 第三十二章 耍陰謀中日開戰

第五卷山河錦繡第三十二章耍陰謀中日開戰

相隔近二十七年,和珅此次出洋已不是以往可比,使團中正式各部官員就有三十餘人,其中從二品以上的大臣有三人,分別是和珅、翁同龢和李鴻藻,剩餘人中,四品七人,五品九人,六品十一人,再加上隨行人員,總人數已近二百餘人。

護衛艦隊司令由北洋左總兵丁汝昌領銜,隨行戰艦三艘,將兵一千三百餘人,他們的同行,也是中國海軍第一次真正走出國門,展現實力的開端,為了這些隨行名額,北洋內部幾乎是打破了頭,最後還是以李鴻章親自*板,挑選了既留過西洋,又是心腹的丁汝昌。

當然,此次出訪沒有南洋的份,讓劉銘傳大為不爽,為了此事可沒少跑到京城找和珅訴說,要不是和珅最後答應他下次換艦名額中南洋多佔點便宜的話,弄不好看不慣北洋騎在南洋頭上的劉銘傳早就把奏摺送進宮裡,為南洋鳴不平了。

為了出使成員的構成,和珅費了不少心計,這三十餘人中,並非全是洋務派的人,除了那些總理衙門的外交官之外,團中絕大多數卻屬於中間派和保守派勢力,和珅特意挑選這些人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讓這些常在國內叫囂著洋務無用論,或者陶醉於眼前中興之氣,懷有盲目自大、樂觀者好好去瞧瞧西方國家的真正實力,對比一下中國和他們之間的差距。

此次出訪路線和上次不同,和珅特意挑選了先歐洲后美洲。隨後從太平洋返國的道路,他們先經過英國殖民地地印度,隨後沿波斯灣而上,從非洲繞過好望角,抵達歐洲。

中國使團出訪的消息傳開后,整個世界都為此忙碌起來,尤其是作為使團正式出訪的第一個國家——英國。各大報紙都對中國的這次出訪作了詳細報道,並派去記者隨使團一起同行。以目睹中國使團的風采,便於採訪。

一個半月後,使團順利抵達英國。在倫敦,由英國首相親自迎接中國使團的來訪,併當日邀請使團成員入白金漢宮,由英國女王、印度女皇維多利亞設宴,並會晤。

和珅一行在英國大受歡迎。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英國內閣倒台,新任內閣向來反對鴉片戰爭,同時對中國懷有好感,這些年裡為了彌補兩國之間的裂痕,大力禁止鴉片流入中國,並與中國展開了各項貿易、工業甚至軍事上地合作。雖然英國還未達到美國、德國同中國的那種密切關係,可從整體來看。兩國地協作一日甚於一日。

中法戰爭之後,中國在國際上地位大幅提升,也讓英國國內政治風向大為轉變。如果說以前英國政府和中國的合作是出於某些層次的政治家良心,或者英國在遠東的勢力和利益的話,那麼現在,中國的發展更讓其他英國人看到了在東方崛起的一個大國。從而熱衷於和中國打起了交道。

這也是和珅首選英國為第一站地原因,不僅是英國政府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也有著中國所求的許多方面。無論從海軍艦隻的製造、現代工業的發展,還是同歐洲其它國家外交上的原因,中國和英國和諧相處,對雙方都是大有好處的。

西方國家地繁華和發達,讓剛踏上英國國土的中國官員們看得是目瞪口呆,一件件,一樣樣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琳琅滿目地出現在他們面前。而且英國王室為了接待中國客人。所設下的豐盛宴會,更讓拿下一直以為西方人為蠻夷的官員們領略了不同東方文化的禮儀。

和珅出使西洋當然不是只帶著那些目空一切地土包子們見識的。第二日除了把這些人丟給英國政府招待,讓英國官員陪同遊覽英國各大城市外,他帶著總理衙門的外交成員,和英國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合作談判。當半月後,《中英商務合作協議》正式在倫敦簽訂,標誌著中英兩國的外交進入了一個新的開端。

繼英國后,法國、西班牙、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等國都是擺在中國使團前的一一出訪對象,等三個月之後,帶著厚厚一疊各種不同類型的協議書的中國使團再回到西班牙,從大西洋出海,前往出訪世界的最後一站——美洲大陸而去。

經歷了在歐洲大陸的見識,和珅明顯感到那些中間排和保守派地轉變。有道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西方國家地強大和另一般的文明,讓這些人看到了以前從未想象過地東西,雖然有些人嘴上依舊強硬,但不能不否認,在他們心中的那種震撼和衝擊,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這是一個和歐洲又截然不同的新興國家,在美國中國人一行更是受到了熱情洋溢的接待。廣闊的土地,四通八達的鐵路,高速發展的工業和商業,更讓自稱為天朝大國的中國官員們見識到了一個不小於中國國土的強國。世界之大,世界之精彩,世界之多元化,讓最強硬的反對派也不能不承認西人的確有所優秀的一面,這洋務也不是百無一是,至少西方各國的繁華和發達,就不是中國內陸所能比的。

可誰也不知道,正當和珅他們踏上美國國土的時候,在遙遠的東方卻發生了一件誰都沒預料的小事,而當這事傳到尚在美國各處訪問的使團中時,已經變成了一件大事。

這事說起來還真是小得不起眼,原因只是因為中國沿海的一場風暴所至。

琉球向來是中國的屬國,二月間,琉球漁民在海上遭遇風暴,不慎流落到台灣附近。由於語言不同的原因,琉球漁民有五十多人被台灣土族識為海盜而失手殺害,當中國地方官員得知趕到時,除救下剩餘漁民外,已經無法挽回悲劇地發生。

出於善後,中國政府派人把倖存者送回琉球,好生安撫了一番。而琉球王也並未對此責怪中國,此事就如此平息了下去。可這事不知道怎麼地。就傳到了日本人的耳中,日本駐中國公使一面向國內傳回信息,另一面跑去總理衙門打嘆消息,試圖試探中國對琉球和台灣的態度。

如果和珅等人在國內的話,是不會讓日本人抓到任何把柄的,可恰恰由於此次出洋,總理衙門有經驗的官員被抽調一空。就連辜鴻銘等人也因為同文館等重事沒有重視日本此舉,只派了幾個普通官員接待了日本公使,並表明二島皆是我中國領土,中國人殺中國人只是我們自己的內政,管你們日本人什麼事?你們有什麼資格能過問?

這個反駁說地有理,日本人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來。可那時候不知道哪個白痴為了顯擺,又在後面畫蛇添足地加了一句:「殺人者皆屬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的話,這句不加沒什麼關係,可這麼一加卻惹出了麻煩,頓時就給別有用心地日本人抓到了痛腳。

中國的快速崛起,讓日本上下感到強烈的不安。明治維新后,日本學習西方。國力上漲非常迅速,同時由於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在畔,更讓身為島國的日本為此擔憂。

日本從古自今,一直夢想擁有大陸的土地,在明朝末年,日本企圖通過朝鮮為跳板,蛇吞中國,最後卻落了個雞飛蛋打的下場。而今,隨著日本國力的崛起,狂妄自大地日本人又把開拓國土的老一套拿了出來。虎視眈眈地向四邊找尋能咬下第一口的目標。總理衙門的這一回復正讓他們看到了可乘之機,頓時拿著「化外」兩字大做文章。口口聲聲道既然台灣、琉球是化外之地,那麼就不屬於中國領土,日本隨手佔去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顧中國政府反對,悍然出兵,派出艦隊侵佔了琉球,同時又整軍三千,試圖以琉球為基地,一舉再佔台灣。

小小的日本國居然有這麼大的膽子,這讓年輕的皇帝同治怒火上涌,決意給膽大包天地日本人來個教訓。經歷過中法戰爭的中**隊哪裡瞧得起小小的日本?當即皇帝下旨,以南洋為主力守護台灣,劉永福的黑旗軍為台灣駐軍,嚴擊犯島之寇。至於琉球,應逃出了的琉球王之求,派出北洋艦隊部分前往,打算一舉擊潰這些不起眼的日本軍隊,收復琉球國土,讓日本人好好瞧瞧中國地威嚴。

從軍事實力和國際輿論支持上來看,中國都佔有絕對優勢,可這仗剛一打起來,卻不怎麼樂觀。台灣之地戰事尚可,日本人丟兵棄甲,連台灣的毛都沒有摸到就逃了回去,而琉球卻接近日本本土,佔有地利之遍,日本人又是鐵了心要在這裡佔住腳,瘋狂派兵增援,一時間北洋派出的軍隊和日本人居然打了個旗鼓相當,雖然幾仗下來有些小許戰果,卻總是無法一定乾坤。

隨著日本不斷增派援軍,琉球之戰越打越大,加上北洋一開始就小瞧了日本,沒有拿出全部實力,其結果讓同治大為不滿,李鴻章見戰事進展如此也是心中焦急,為了改變僵局,他連忙派出北洋所有戰艦支援琉球,再由陸軍協助,這才一舉擊潰日本軍隊,總算拿回了琉球全境。

可這事到這時候還沒完,日本人不甘心失敗,但硬打又打不過中國政府,只能在外交上玩起了文章。他們又派使來中國,以兩國源遠流長的「良好關係」了解這個誤會衝突,懇求體面的結束戰爭,又主動服軟,並提出請求,希望中國和日本政府都適當地「撫恤」一下在琉球戰爭中死者。恭親王奕訢經上奏后求得了同治同意,以大國的態度答應了日本的這個請求,兩國進行停戰,各**隊回到開戰前的狀態。

可誰也沒想到,日本人居然擅自篡改公文,把琉球死亡人的撫恤改成了對日本人的賠款,把琉球人遇害寫成了日本國民遇害,並藉以此例證明中國承認日本對琉球地統治,趁中**隊撤退地空隙突然又發兵侵佔了琉球,同時公告全世界,改琉球為沖繩縣,納入日本。

日本人如此出爾反爾,卑鄙無恥,讓中國官員憤怒異常,同治更是感到了莫大恥辱。同治在第一時間下詔,聚集起兩大艦隊,三萬陸軍,浩浩蕩蕩地直撲日本本土,一場空前大戰眼看就將在遠東發生。

************************************************************

有讀者留言,夜深這裡解釋幾句

一:安南歷來是中國屬國,這點歷史有考證,未成法國殖民地的安南對中國還是很恭敬地,近代后的越南和朝鮮和當初的安南,朝鮮有不同,這都是中國變弱后才看不起中國的.

二:書中沒有寫驅逐任何正當商業,法國提出的條件更不是正當商業行為,完全是無理所求,至於披露談判條約,在當時很正常,歷史上中法和談的時候還有其它國家調停,條約內容不是什麼秘密的事,只不過由於當時清政府太軟弱無能,才最後成了戰場勝利,和談失敗的下場.

三:公使和大使的稱呼沒錯,當時的公使就是最高一級,等同現在的「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就在一九三零年前,中國也是以公使稱呼,而不是大使。

註:以上解釋不佔全文字數!

[]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狗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狗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卷 山河錦繡 第三十二章 耍陰謀中日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