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拜師入學
等周良才答應收兄弟三人入門,劉錫命心中欣喜,當下便和他約好兩天後前來學堂拜師入學,見他端起茶來,知道有送客之意,便帶著兩個弟弟辭行了。
沒成想路過張家大宅時,張玉成的身影突然在劉錫命眼前一閃,他趕緊拉著老三老四躲在一旁觀察,心中奇怪他怎麼也到這裡來了。
遠遠地見到張玉成帶著一個孩子在張家門口與另一個男子交談了幾句便進了院子。劉錫賢見劉錫命觀察的仔細,對他說道:」那人是張玉成的兒子張明德,估計也是在這裡就學的。」
劉錫命心下恍然,這裡本就是張氏族學,他兒子當然也是在這裡來讀書,只要不是專門跟著自己來找麻煩的就行,不過以後莫非真要和張明德一起讀書?真是晦氣!
為免再生事端,兄弟三人不願再做停留,雖然劉錫安還惦記著鄉里的小吃,也只得匆匆忙忙趕回家去了,一路上嘟著嘴滿是不高興。
等到了家中,劉陳氏聽說周良才將三人都收下了,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拉著三兄弟到祖宗牌位前磕頭,想到三人讀書時的書囊雖然準備好了,但是其他讀書的物件還沒收拾,趕緊又去替他們忙活。
第二天早上,劉家眾人照例跑步鍛煉,結束后劉錫命將眾人都留下站好,囑咐道:「過幾天我們兄弟三人要去私塾讀書,永凱、敬國、敬難、敬思你們四人年紀最大,在家中要帶好其餘眾人,往後白日里還是先按我之前的安排行事,打磨身體和訓練隊列都要繼續堅持,等我將鄉中學校的情形摸熟,到時候再看能不能抽出空來安排咱們家的事情。」
「於永凱出列」
「喏」
劉錫命想到以後一段時間自己不在,這麼多人肯定需要一個領頭的帶著,繼續大聲說道:「半個月前,我曾說過訓練中誰學的快、練的好,就讓他來當副隊長,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於永凱、李敬思等幾個是練的最好,其中又以於永凱最好,因此今天我在此宣布,任命於永凱為副隊長,以後我不在時,大家都要聽從他的號令,明白沒有。」
劉錫命將最後一句話大聲吼了出來。
「喏,隊長」
眾人立刻精氣十足的大聲回復到,同時用羨慕的眼神看向於永凱,現在大家心思都比較單純,雖說擔任副隊長沒有什麼物質獎勵,但是畢竟代表了劉錫命的信任,不過之前在街上流浪時,於永凱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現在又表現出色,大家當然也沒什麼話說。
劉錫命滿意地點點頭,訓練了半個月好歹有些成效,多少有一些紀律意識了。
~~~
在古代,「入學禮」、「成人禮」、「婚禮」和「葬禮」是人生最重要的「四大禮」。因此,入學當天一早,劉錫命三兄弟便穿上學子的長衫,帶著各種禮物趕到了周良才處,等候舉行入學禮。
等到學堂中其他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周良才便帶他們到學堂入口處站定。
先行第一禮,即所謂「正衣冠」。由周良才為他們整理好衣服和四方平定巾,寓意立身要正。
第二禮是「拜先師」。進入學堂后,周良才坐在供有大成至聖先師牌位的桌旁,他們幾個新入學的童子先向孔子神位叩拜,然後向周良才叩拜。等老師同意后,再向老師敬獻六禮束脩,包括芹菜,寓意勤奮好學;蓮子,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紅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日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肉乾,寓意尊師重道。
第三禮是「盥洗凈手」。行過拜師禮后,劉錫命等人要按周良才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寓意凈手凈心,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第四禮是「開筆禮」。這是開學禮中最後一道程序,由周良才手持蘸有硃砂的毛筆,在他們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稱為「硃砂開智」,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開啟智慧。
四禮俱成,周良才對他們幾人鄭重說道:「嗟爾少年,有志於學,入於門下,得聞聖言,篤志好學,四時不輟!」
這才算正式完成入學禮,可以進學就讀了。至於入學費也被稱為納費,早在行禮之前就已經交了。由於劉錫命三人不是張氏子弟,每人一年要繳五兩銀子,三個人便是十五兩銀子,劉錫命以前還對讀書沒有直觀的概念,這下總算知道為什麼供養一個讀書人如此費力了。
此時學堂里已經坐了三十來個童子少年,周良才將他們幾個新入學的介紹了一番,便讓他們去後面坐下開始上課了。
劉錫命拉著兩個弟弟往後走,課堂前面的少年大多穿的華麗,只拿眼睛斜看他們。等走到最後面,一個衣著樸素的少年對劉錫命三人微笑示意,劉錫命便也微笑點頭還禮,見他身邊還有幾個空位,拉著弟弟在旁邊坐了下來。
也許是因為老師在堂中,這些少年孩童見來了新同學雖然有些興奮,但是也不敢竊竊私語,只好時不時回頭張望,劉錫命果然見到張玉成的兒子張明德也在其中。
這年頭私塾里是沒有分班這一說的,各個年齡的孩童都混在一起上課,因此周良才一般是上午教授千字文等蒙學內容,下午再教授四書五經,剛好也可以讓還沒開蒙的孩童聽聽聖人教誨,讓已經開蒙的再溫故而知新。
不過中國自孔子以來就有因材施教的做法,因此儘管講解時是大班教學,但是老師還是要對每個學生單獨考較,再根據學生資質進行講學。
劉錫命對這種教學方法倒是雙手贊成,如此一來自己說不定能夠只花半天時間在學校里,其餘時間用來經營家中團隊,但是首先要取得老師的信任才行。
隨著周良才開始上課,頓時學堂里響起一陣「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的讀書聲。
聽著周良才在台上上課,不一會兒,劉錫命心中不知不覺思緒紛飛起來。說實話,在現代他不只一次聽到什麼猶太人是世上最尊重知識的民族之類的話,現在想想簡直是狗屁,世上還有比華夏民族更尊重知識、熱愛學習的嗎?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程門立雪,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將華夏古人求學的精神面貌描寫的淋漓盡致,孔子更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有教無類將知識大面積傳播的人,只不過現代有些人的脊梁骨軟了,扶不起來了,把自己祖宗的教誨忘了個一乾二淨,轉頭去tian別人的屁股了而已。
就拿華夏民族的蒙學教育來說,整個教學流程非常有科學性,針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蒙學主要是按照識字、閱讀、背誦、理解的順序循序展開,首先讓兒童形成自我認知,再不斷利用新的刺激去強化這種認知,從而形成穩定的認知層面。
這種教育方法培育出了一大批的傑出人才,為華夏文明的鞏固和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當然也不能否認它所帶來的壓制創新意識等負面作用。但是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每一個文明想要持續傳承,都需要一代代人不斷的修正和改進,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樣,只會粗暴地自我否定,甚至全盤放棄,繼而轉投別人的懷抱!
正所謂「蒙以養正,果行育德」,這是易經中的原話,中國人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將這些道理講的一清二楚了,劉錫命一時想的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