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唐末關外形勢或勢力

六.唐末關外形勢或勢力

()1.契丹

契丹族在《契丹國志》中引用傳說為白馬青牛的仙人之後,始祖為奇首可汗。契丹早期歷史都有神話傳說為主。一種說法契丹源於東胡後裔鮮卑的柔然部。柔然部戰敗於鮮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為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而南柔然避居今內蒙古的西喇木倫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區,以聚族分部的組織形式過著游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契丹以原意為鑌鐵的「契丹」一詞作為民族稱號,來象徵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他們是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開始於405年,553年的北齊時期,高洋曾大破契丹。[1]另一說他們與庫莫奚是宇文部。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部、黎部、吐六於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可汗的習慣,早期可汗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最後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統一的契丹。[2]

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後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

契丹崛起於唐末,趁中原唐室疲弱,藩鎮割據傾軋,無力控邊,在其不世出的英雄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逐漸掌控草原,佔據中原的屏障幽燕十六州,甚至一度掌控中原。后被女真人所滅,其中一隻由耶律大石帶著跑到中亞建立西遼。

二.奚人

我國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有個庫莫奚族。奚人善於造車並以此見稱與歷史。奚族屬東胡鮮卑族一支,隋唐時活動在今該區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古時稱饒樂水)。奚人以游列、畜牧為主,兼營少量農業。唐時,奚族人曾被冊封為王,還有少數人在唐政權及地方上作過官並立有戰功。唐末時,有部分奚人西徙州(即今河北省懷來縣,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秦皇帶青龍自治縣),史稱西奚。仍駐牧在原地的奚人稱為東奚。

奚人與契丹同源同根,民族習俗大體相同,後來成為契丹國(大遼)重要的一隻,再後來被后金吞併,改族為滿人(現在河北上述三縣的滿人幾乎多是當年奚人的後裔)。

三.渤海國

渤海國(669年―926年)是我國唐朝時期,北方古老的??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始建於公元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初稱「震國」。七年後(公元705年)歸附於唐王朝,十五年後(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公元926年被契丹國所滅,傳國十五世,歷時229年。

渤海國在長達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繁育了發達的民族經濟和燦爛的渤海文化,促進了東北邊陲的進一步開發,豐富了中華大統一的歷史涵量。創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

渤海全盛時期,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咸興附近。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是當時東北地區幅員遼闊的強國。

渤海國是粟末??首領大祚榮,以隋末唐初先後遷居今遼寧省朝陽地區的兩批粟末??人和遼東漢人及部分「高麗余種」為基礎建立的國家。後來,高麗國的「逋殘」,以及??伯咄、安車骨、號室等部的遺民都歸順渤海,也成了渤海國的主要居民。他們在長期共同勞動和生活過程中,逐漸凝聚成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史稱之為渤海人。渤海又在發展進程中,用武力征服了黑水??的虞婁、拂涅、鐵利、越喜等部,並把他們納入自己的行政管轄下;但這些部族,直到渤海國滅亡,始終保持著原有的稱號,未成為渤海共同體的成員。

四.后高句麗

后高句麗(901年―918年)是新羅貴族弓裔在朝鮮半島建立的國家。899年,弓裔起兵反對新羅。901年建都開城。弓裔聲稱復興高句麗,定國號高句麗,史稱后高句麗。高句麗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高句麗904年建國號摩震。905年又改國號為泰封。918年被部將王建的王氏高麗所滅。

五.其餘還有室韋人.黑水??.回紇等等勢力,下文如有需要再一一敘述。

</div>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狼嘯五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狼嘯五代
上一章下一章

六.唐末關外形勢或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