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方子

第142章 方子

「瞧什麼呢?也不去幹活。」

三妮見安貴一直用餘光盯著泡著的玉飾,被她看得發毛,生怕這個一向心思不露的安貴對這套頭面有了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安貴回過神,不好意思地對三妮笑笑,說:「我難得看到這樣漂亮的頭面,一時看得出神。」

見她光明正大的承認了,三妮倒不好對她說什麼,也不能攔著她不許她看。

「等過幾日娘娘戴在頭上,你就知道這有多漂亮了。」

原來這是吳莎的,她是從哪裡弄來的?安貴心下想,面上卻一臉贊同地看著三妮,有心想在她這兒套套話。不過三妮如今嘴巴也嚴起來,尤其是這次她還得了賞錢,更不肯透露半句,生怕安貴跟她搶陪郡王妃出門的活。

安貴沒從她這兒聽到消息,倒是從楊管家那裡聽說了。吳莎把這事告訴了楊管家,楊管家想到京中傳來的消息說良妃得了咳疾,就猜這方子是黃沖通過朱家獻給良妃的。他一時也沒想好要不要把此事上報,良妃的咳疾是不是一直不好對陛下比較有利?

這府上他也沒個商量的人,平時可以聊上幾句的吳莎又與此事有關,正好安貴過來打聽事情,他就把事兒一說,問安貴他該不該上報。

「主事覺得娘娘這方子真有奇效?」安貴問。

楊管家點頭,郡王靠這個方子治好了咳疾府里的人都是看到的,他當然也這樣想。安貴卻覺得徐喻明的咳疾會好,是前頭服下的葯慢慢調養的結果,在他的咳疾本來就要好的時候,他恰好服下了吳莎製成的枇杷膏,旁人就把所有的功效都歸在了枇杷膏身上。

「這方子是娘娘從一個游醫那兒得來的,我也見過那個游醫,不像是藏著什麼好方子的人,不然也不會只是個游醫,有上頓沒下頓的。」

楊管家一聽,覺得很是在理,既然這方子是不是真的有效還另說,他當然就不上報了。

安貴這回倒不是幫著吳莎說話,而是吳莎花一貫錢買下的方子最後換來了這樣一套頭面,總不能是她步步謀划來的。她有她的運道在,宮裡的良妃娘娘或許也有她的運道。

半個月後,宮中的良妃吃了一勺枇杷膏,又喝下半杯溫水,輕輕舒了一口氣。

「娘娘今天一天都沒有咳過,想來是全好了。」畫屏在邊上笑道。

「看來朱家的這個方子還有點用。」

「不但有用,味道也不像其他葯苦兮兮的。」

「娘娘能用得上也是他家的福氣,哪值得這樣誇讚。」雲影在邊上笑道,把剛剛良妃喝的溫水換下。

良妃一笑,又問:「前面是不是還得了一套頭面?」

「是。婢子已經查看過了,沒有問題,娘娘見了一定會喜歡。」

「去拿來吧。」

畫屏應下后出了屋子,去存放首飾的箱子里把裝頭面的箱子拿了出來,捧到良妃面前打開。盒子里里放著上等青玉雕成的一支發梳、一對釵、一對簪、一頂發冠、一隻鐲子還有一副耳環,上頭用的紋樣是良妃最喜歡的蝴蝶。良妃見過不少蝴蝶圖樣的首飾,真正讓她動心的不多,自然戴的也就不多,旁人皆不知她有這樣的喜好。

也是吳莎見她在御花園裡看過幾次蝴蝶,又見她戴過的蝴蝶樣式的首飾分外出色,暗暗記在心裡。當時她畫圖樣時,心裡倒是想到了良妃,卻沒有想到真會送給她。

良妃看了一眼,微微揚起嘴角。

「去用鹽水泡了,遲些把玉冠和耳環拿出來。」

今夜是陛下來清平殿留宿的日子,她戴上新得的首飾接待他,也算是盡了心思,這些玉飾的圖案應該能得陛下多看幾眼。

「也不知朱家從哪裡請來的制玉大師,刻的竟比馮大師的還好。」

「好像也不是朱家刻的,說這首飾是一個姓黃的商戶送的。」畫屏說完,又有些嫌棄地皺起了眉,「朱家也是的,也虧得這套頭面做的還算不錯,不然一個小小商戶的東西竟送到娘娘面前,也不怕污了娘娘的眼。」

良妃朝她笑笑,朝她揮一揮手,說:「去忙吧。」

「是。」畫屏小心應下,慢慢走出內殿。

雲影待她走了,朝良妃問道:「娘娘要不要看看五皇子,這會兒怕是要醒了。」

「待他醒了,就讓奶娘抱過來吧。」她說著,又看向雲影,「聽說二公主又病了?」

「是,也是咳疾。」

「小小年紀得了咳疾也是可憐,你把方子抄了拿一份給蓉妃,用與不用就看她自己了。」

「娘娘心慈,婢子這就去抄。」

這方子到了蓉妃手中,她會不會用暫且不提,當天夜裡,齊暄帝來到清平殿時,也注意到良妃頭上的玉冠。他一向喜歡玉器,以前混跡花街時對女子的頭面也很關注,看到好看的還會多看幾眼。他一眼就認出良妃的玉冠有幾分諸大師的影子,可惜諸大師不肯來朝中任職,不過也虧得他不來,若是他也跟馮大師一樣歸於平庸,世間豈不是失色不少。

他也沒有問良妃玉冠的來處,朱家交友廣闊,總有他們的門路,可嘆他們的面子竟比他這個帝王還有用,想想也是氣悶。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便是朱家就是得了這樣的好東西,也是交給宮中與朱家有來往的女子用作邀寵,說到底也算是用在他身上。

吳莎不懂一套頭面還能讓他們生出那麼多想法,她在府里也不見客,用不著戴整套頭面那麼麻煩,平時只戴一根釵子,這些天她戴的釵子就是新得的頭面里的。徐喻明那天替她戴了一次釵子覺得有趣,每天早上多了一項必做的事。

見他有這樣的興緻吳莎也不攔著,有時還會指點他戴的位置,兩人倒是琴瑟和諧,關係越發好了。

仲春時節,鄉間田野熱鬧了起來。今年錢塘許多地方都準備種兩季稻,有人怕種不好,就想多來看看,學學插秧什麼。夏守知把這些人安排到了山岩村,讓陳哥帶人教他們。陳哥不得不分批插秧,教了好幾批人,才把地里都種滿了。有人來了再想學,夏守知就勸他們去跟前頭學會的人學,現在山岩村的田地都種好了,總不能讓他們拔了再種一遍。

其實插秧這事並不難,有些就是沒有實踐過,靠著夏守知之前口頭教的也能摸著門路。大家就是怕沒種好浪費功夫不說還浪費稻種。等到插好的秧苗順利生長,他們懸著的心才放下。之後要怎麼照顧莊稼,他們都是知道的。

山岩村那一大片地是郡王府的事,只要有人去村子里問,外人就能知道。為防郡王府太顯眼,吳莎和徐喻明入秋前也沒打算出門,就連吳莎都鮮少出去,有時想吃黃饈樓的新菜便派忠富去買。他是個呆不住的,就是明著不讓他出門,他暗地也會去外面溜達。

等頭一季的稻子開始收割,來錢塘取經外鄉農戶也沒了,割稻子還有誰不會的,之後脫粒曬穀都是做慣了的,正是農忙的時候,誰還有時間來學這個。因此,他們也錯過了見識錢塘新農具的機會。

錢塘新研究出來的農具主要有三樣:一樣是用來脫粒的稻桶,有些稻田離輾穀場遠,把稻子割下后都挑回去,脫粒后再把稻桿挑回來,太費功夫,不如在田間直接脫粒,也省得跟人搶輾穀場的地盤;一樣是用來舂米用的踏碓,以往舂米是放在舂米桶,用手抱著粗木棒上下搗,新做出來的踏碓有點類似現代的蹺蹺板,中間的長木一端有杵頭,底下有一個可以放穀物的凹坑,人踩踏另一端,有了這個就是半大的小子也能來幫忙舂米;第三樣是颺扇,是用來揚除舂好穀物中的糠秕。

吳莎現代去旅遊時,去過一些古鎮,參觀過好幾個農具展覽館,對一些農具有印象,在夏守知請來能工巧匠研發新農具時,偶爾提點一兩句。

裡頭最受村民們歡迎的是颺扇,以前他們楊除糠秕都是靠人端著舂好的穀物對著風上下抖動,累人不說有時風向一亂,一些穀殼撲面而來,刺得人皮膚疼,現在有了颺扇就不用再吃這樣的苦了。

還在一個正在研發中的水車,聽說可以把遠處溪流中的水自動打上來倒在溝渠里灌溉田地,他們也很是期待。

這些東西都是在山岩村先試用,用好了再向錢塘其他村子推廣,頭一季是免費借給他們用,後面就得他們出錢了。有些人力足的人家寧可自己辛苦點也不肯花這個錢,但這樣的人家畢竟少,且越是這樣的人家,租種的田越多,要是全靠人力可受罪了。

已經試用過好的農具,夏守知就畫了圖紙,讓楊管家幫著呈上去。若他直接上折,這一層層的,也許齊暄帝還沒有看到摺子,一些坐擁眾多良田的人家連機子都造出來了。哪怕這東西遲早是要傳遍天下的,也得由齊暄帝傳出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牌暗衛的撩夫日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王牌暗衛的撩夫日常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2章 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