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入主京師
永定門巨大的牌匾下,被沾滿硝煙鮮血的將士抬著的毛文龍,見到了一臉悲傷的天啟。
就隔著這一道城門,毛文龍的身後是幾十萬身披硝煙血火的東江鎮將士,而天啟身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京城百姓。
所有的人都摒棄凝神的看著這兩個人。最終所有的人,都將目光彙集在毛文龍的身上,沒有一個人敢發出一點點的聲音,他們都在等待毛文龍開口,他們所有的人都想聽毛文龍張口之後的第1句話是什麼?
所有的人都期盼著,等待著一個結果,一個關乎這三百年大明帝國命運的結果。
但這其實不但關乎到大明的國運,更主要關乎的是百姓的生活。
如果毛文龍現在憑藉著幾十萬大軍打開了大明帝國的國都,如果他真正宣布自己取代這個皇帝位置,那麼天下將發生一場內亂。
內亂就代表著生靈塗炭,將有無數人站在兩個對立的理念上,進行生死搏殺。
而這一場搏殺,將把這十幾年打造出來繁榮富強的大明,徹底的打爛,將有無數的家庭為之破碎,無數的男兒為此犧牲。
之所以所有的人都看向毛文龍,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平民百姓和將士們是沒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的,天下草民,和所謂的將士,他們的命運最終操控在上位者的手中。
一股從南面飄過來的海風,吹拂過了城門的,讓城裡的百姓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吭吭吭。」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從毛文龍的嘴中傳來,所有的人都看到他,艱難的扭動身子,在沒有人扶持的情況下,突然從擔架上滾落到地上,然後他就坐在地上,沖著城門對面的天啟皇帝拱手:「臣,大明遼王,左都督,加左督御史,東江鎮總兵官毛文龍,向大明皇上啟奏,臣,完成了滅清復遼的任務,現在交回尚方劍,金銀印授。臣毛文龍,帶領勤王大軍回京,請皇上複位,請讓臣抓捕東林餘孽。」
天啟丟下了手中的寶劍,慢慢的走出了城門,抱住了已經癱倒在地的毛文龍哀哀哭泣:「毛帥,你回來了,大明得救了。但是,朕的弟弟卻死了,就如當初你告訴我的那樣,他弔死在了煤山。」
毛文龍愣住了,他實在沒有想到,歷史轉來轉去,竟然最終轉回了起點。他實在沒有想到,朱由檢竟然如此乾脆剛烈。
摟住天啟低聲的呢喃:「我不想是這樣的,我真的不想。」
但幾十萬將士和上百萬的百姓,並沒有聽清楚他們兩個人說什麼,但他們看到了這一對君臣擁抱在了一起。讓他們看到這一對君臣再也沒有隔膜,讓他們看到了,再不會為了改朝換代爾自相殘殺,從此之後再也沒有戰爭。
天下太平,真的到來了。
城裡的百姓和城外的建設一起振臂高呼,一起忘情的歡呼,彷彿這一場劫難結束了,歡呼大明朝廷,從此天下太平了。
幾十萬大軍,再歡呼的百姓的夾道歡迎下,大步開進了北京城。
毛文龍和天啟,被百姓和將士簇擁著,穿過長安大街,來到了皇宮門前。
午門依舊巍峨,但怎麼感覺都有一種暮氣沉沉的意思。巨大的廣場上,到處可以看到鞋帽刀槍,卻看不到原先的一個人,皇城上也不見一個守衛。
當天啟來到的時候,巨大的午門緩慢的打開了,一群太監宮女魚貫而出,來到天啟的面前跪倒。一個帶頭的太監尖著嗓子,以太監特有的那種舒緩悠長的聲音高聲唱喏:「奴僕王永,帶領皇家太監宮女,恭迎皇上回宮——」
這樣的結局讓大家一時之間竟然沒有轉過彎來。
「怎麼,朱常洵沒有抵抗?守衛皇宮的禁軍沒有抵抗?那些東林黨徒沒有抵抗?著不可能吧。」
太監王永給毛文龍磕頭:「回稟遼王,守衛皇城的禁軍已經一鬨而散,東林賊首周庭儒,溫體仁等已經不知所蹤,三百東林京官全部跪在太極殿廣場請罪。偽皇帝弘光已經瘋癲了。」
這才是真正的樹倒猢猻散呢。本來還以為,東林黨人會很有風骨的做最後垂死掙扎,結果,跑了,降了,瘋了。
天啟坐上了太監們抬出來的肩與,與毛文龍並肩進了皇宮。
巨大能跑馬的太極殿廣場,密密麻麻的跪著一大片各級官員,他們等天啟蹬上金水橋,就一起舞拜行三拜九叩禮,整齊劃一的對著天啟呼喊:「臣等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看護大明江山,囚禁偽皇朱常洵,現將大明江山完璧歸趙,請萬歲升皇帝位迎接群臣賀——」
聽到這樣的表白,毛文龍的一腔怒火算是徹底的消失了,他不是對這些官員原諒,而是他看著這群官員無恥的嘴臉,真的再也升不起生氣的感覺。
人可以無恥,但怎麼能無恥到這種地步?按照他們的意思,他們不曾政變,他們沒有逼死崇禎,他們沒有圍困天啟,他們沒有擁戴偽皇帝朱常洵。他們不是叛逆,他們是為天啟看護江山的功臣,其功勞之大遠遠大過毛文龍等浴血奮戰的將士。
天啟厭惡的看著他們表演,然後對著張之及道:「胖子,現在你恢復京城禁軍職務。」然後看向了毛文龍,以商量的口吻:「毛帥,先借五萬兵給胖子如何?」
毛文龍點頭,對天啟道:「臣的隊伍是大明的隊伍,當尊內閣兵部調遣。」
擺明了的是,這支軍隊不是我的,你沒必要跟我借。當然,也不是你的,再向原先那樣,你一道聖旨就調動,你想借就借也不行。這是國家的軍隊,是聽治理這個國家的真正機構內閣調遣。
內閣當然不是東林的內閣,於是天啟就轉身對跟在身邊的楊嗣昌道:「首輔,可行?」
楊嗣昌和次鋪馬維忠對了一眼,然後雙雙點頭:「內閣同意。」
於是毛文龍吩咐張盤:「將原先張之及的一萬兩千禁軍殘部歸還張之及,再增補足額五萬。」
張盤轉身辦理去了。
大家就站在還跪倒一地的大臣面前談論了這些,沒有人去理那些自詡看護了大明江山的「功臣」。
但跟在天啟身後原先的四五百大臣,也從天啟和毛文龍的對答里,聽出了毛文龍對未來大明的制度的改變。
大明依舊是大明,皇帝依舊是皇帝,但制度卻已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