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入門
鶴鳴山,位於秦之西南巴蜀臨邛縣境內。這裡山高秀爽,林氣障天。放眼望去,紅岩大山為鶴尾所展之屏,而下的冠子山,陰岩礙日,為鶴之尾,稍下名大坪山,山頂平坦,為鶴之背。下分頭坪、二坪、三坪,面積廣闊,山麓有一狹長小平壩,為鶴之頸。平壩前石峰突出,為鶴之頂。三清殿居鶴頂之上,奉老子。整個山為鶴之軀體,山上有洞穴若干,深不可測。臨邛縣誌載:「山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節氣,每逢一節,則氣開一洞,余皆閉塞」。鶴鳴山有三峰,左右二峰,恰似鶴之雙肩。由二峰左右展開,逶迤各十餘里,石骨嶙增,筋肋軒翕,成為鶴之雙翼。每當雨霽晴開,仰望鶴鳴山,真如白鶴一支,舒頸俯領澗泉,兩翼張開墜地,一尾高矗摩天,蔥蔥佳氣撲人,眉宇詢為之開,靈山多秀氣,倒是沒有墜了道家洞天福地的仙名。
荒無人煙的道路上,一輛馬車晃晃悠悠的前行,由白髮女童曉夢駕駛的馬車自咸陽一路南下,半旬后終於到達巴蜀,途中秦子戈一般都呆在車廂內,偶爾也會出來替替曉夢。每日卯時堅持修行練氣術,北冥子見狀也沒有出言阻攔。原本以為北冥子會在途中傳授自己道家練氣術的秦子戈見北冥子沒有這樣的意思,也不討嫌去問。
進入巴蜀之地時,秦子戈之前因為強行運功所導致漲破的經脈如今已經恢復的七七八八了,而且自從嬴子戈的陰魂和自己融合后,每日在卯時修行練氣術時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桎皓,半月下來練氣術進境神速。
進了巴蜀后,馬車就拐入了羊腸小道。此馬看著不起眼倒也給有幾分力氣,爬山涉水如履平地。
終於來到鶴鳴山山腳,素來波瀾不驚的秦子戈走下馬車,望著夕陽餘暉下狀若白鶴亮翅的鶴鳴山,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仙鶴自古就是道家的瑞祥之物,它是脫化飛升、得道成仙的一種象徵。在傳說中,仙人騎乘和飼養的都是鶴。據說當初道家開派祖師青雲子本是為周王室看管藏書的一個小吏,而立之年後離開周王室開始四海雲遊,路經此山,為之所驚,只見此山蒼松峻岭,聚天地靈氣與其上,山頂雲霧繚繞。興起之下縱身登山,登頂后,在其中一處天然洞**機緣巧合的得到了道家宗祖老子的遺卷《道德經》。自此餐風飲露,潛心修習。閉關十年後,道法大成。遂開宗立派於此地,廣收門徒。山下時聞鶴鳴,山下百姓便稱其為鶴鳴山。
鶴鳴山有三座主峰,居中是天柱峰,天柱峰之左為無涯峰,右為留仙峰。左右二峰,分別為天人二宗所佔。三峰皆高聳入雲,行至山下石階處,林氣障天反倒看不清山上的風景。
棄了車馬,三人徒步沿著蜿蜒曲折的石階而上鶴鳴山。
北冥子走在最前方,閑庭信步,對二人講述著山上的處處風景。對身後氣喘吁吁的二人不理不問,自顧說道:「道家最重修身養性,自開宗立派以來,不論是尋常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哪怕是門內宗主,想要入我山門,都只有這一條路可走,等走完這九千九百九十九級石階,宗門就到了。」
北冥子帶著二人行至半山腰處的一座長亭,停下來暫歇片刻。看著氣喘吁吁的二人,北冥子說道:「《道德經》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密。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幾百年來,道家鮮有青雲祖師那般可以通曉上下兩卷的風雲人物。就這樣道家內部自生兩派:專研《道經》的天宗,精修《德經》的人宗。
三百年前,道家出了一位不世之才——廣成子。此子兩經同修,一身修為直追道家開派祖祖青雲子。在他仙逝之前,曾立下規矩。道家的天宗和人宗每相隔五年舉行一次論道大會,並以歷代道家掌門的佩劍雪霽為信物,作為勝者的獎勵。廣成子本意是想促進兩宗相互交流融合,不料兩宗因為雪霽的歸屬一事弄的成見頗深,二宗皆以為自己才是道家正統。五十年前道家內部重現當年分家之事,人宗自此也徹底搬離了鶴鳴山。兩宗只有在每五年舉行一次的論道大會上才有機會相見,平日里便是老死不相往來。」
「道家還有除了天人二宗之外還有支派?我怎麼沒聽說過?」秦子戈聞言好奇的問道。
「道家老祖青雲子曾為周王室看管過藏書,因此知曉很多密不外傳的上古神通。一百年前,齊人鄒衍拜入道門,此子倒也聰慧,其一身修為當時宗門內幾乎無人能及,門內長老見獵心喜以為可以重現當年廣成子祖師的盛況,便讓他去宗們藏書閣中參詳歷代掌門對《道德經》的感悟與心得。不料他誤入歧途,對道家至寶《道德家》置若罔聞,反而精心研究青雲老祖當年留下的周王室書庫中記載的各種上古神通。原本對他寄予厚望的眾長老苦勸不已,但鄒衍堅持己見。後來更是判出道門創立了陰陽一派,更是以傳說中的帝君東皇太一自居,門下弟子分封為雲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更有左右護法東君和月神。如今的陰陽家已經投靠了秦國,日後你見了自會知曉。」
「陰陽家的功法很厲害嗎?」秦子戈好奇的問道
「威力確實很強,不過若是沒有中正平和的心法,修行那些神通后大多會變得嗜殺偏執。當日我若不收你,日後憑藉你的身份拜入陰陽家應該不難。只是你眼下心神不定,若是草草拜入陰陽家,修為提升或許神速,可日後定會深陷無邊殺劫。我把你帶回鶴鳴山,你可有怨言?」
「若是沒有師父,我早已成了劍下亡魂。師父也是一番好意,子戈其能不知。」秦子戈恭敬的說道。
「那就好,三年前的論道大會上,我憑藉著多年的修為碾壓了人宗宗主逍遙子,將雪霽再次帶回了宗門。但那逍遙子也是天縱奇才,若是再給他十年的時間,必然能迎頭趕上。另外天宗這些年青黃不接,所以我才起了下山收徒的心思,我在趙國遇到曉夢后,便一路西行準備帶她回山。半路遇到了你被人劫殺,出手將你救下。我如今已知天命,此生難得大道飛升成仙了。你們要趕快成長起來,天宗的將來就看你們了!」
「放心吧,有我在,一定不會墜了宗門的名頭。」秦子戈聽到這裡,自信滿滿的應承道。
反倒是北冥子自己找的徒弟曉夢在一旁一言不發,見此,北冥子摸著短須暗自點頭。
這時,山上下來一群道士,只見為首那人身穿青黑色道袍,頭戴紫金連花冠,腰佩墨玉,身形矮胖,一臉祥和。
「師兄,此行收穫如何?」看著亭中的三人,那矮胖道士施禮問道。
「赤松師弟,我此行收穫頗豐,接下來就要閉關修行為下次論道大會作準備了。這兩個孩子今後便交給你來指導了。」走在石階上,北冥子對著那個名叫赤松的矮胖道士說道。
「師兄怎麼著了兩個衣缽傳人?」看著走在最後的二人,赤松疑惑的問道。
「白髮女童曉夢是我找好的衣缽傳人,至於另一個,贏子戈是一位秦國的小公子。你先一同教著,其他日後再說。」北冥子低聲說道。
「既是如此,還請師兄定下章程師弟才好施為!」
「曉夢的話,你先教她讀書認字。之後在傳授她道家的修行之術,一定要循序漸進,打牢基礎。至於那位秦國公子,他不久前剛剛經歷生死大劫,眼下心性不穩。此子已經習得練氣術,體內更是有一道鴻蒙紫氣。眼下不妨讓他去藏經閣抄寫道經,待他心性沉穩下來,再一層一層傳授給他修鍊的法訣。若是實力未到,不得將之後的法訣輕傳。」逍遙子細細叮囑道。
走完九千九百九十九層石階,穿過半山的雲層,一行人踏上大坪山。一座巨大的太極道場映入眼帘。此乃上下鶴鳴山必經之路,在此處近可觀雲海,遠眺亦見天柱峰上的三清殿。
「師弟,就此別過吧。「說罷,北冥子朝著天柱峰走去。
「你們二人,跟我來吧!」見北冥子離開,赤松對曉夢和秦子戈說道。說完,轉身朝著無涯峰走去。
走過蜿蜒曲折的石階,只見錯落有致的門派建築繞著山圍了一圈,應該是為了體現道家的天道循環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縱然是見過大世面的秦子戈也不禁感嘆其鬼斧神工。
「到了,這裡是無涯峰。這裡之前原本是人宗弟子的居所,自從他們搬走後,這裡便空了出來。此處清幽,你們二人日後便在此地修行。」赤松回身對二人說道。
秦子戈一路上被這超越時空的建築所吸引,此刻猛然聽到赤松的聲音,抬頭望去,只見一個天然的圓形水池映入眼帘。
踏過婉轉的台階,一座圓形的水池擋住了去路,水池中間有一條彎曲的石道將池水分開兩半,兩邊的水池中種滿了荷花。石道自身又連通兩岸,是過岸的唯一道路。石道兩邊各有一座圓形石台,整體看來像一座放大版的太極圖。
跟著赤松走過石道,秦子戈看到一座閣樓立在崖邊,外面是翻滾的雲海。
「今後,你二人便住在這棟閣樓中。多日趕路,想必你們也累了,今日早點歇息。」說完,就要轉身離開。
「赤松師叔,什麼時候教我們道法啊!」秦子戈見赤松就要離去,趕忙上前追問道。
「此事不急,明日再說。」說罷,赤松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赤松離去后,曉夢和秦子戈一同走進眼前的閣樓,只見閣樓之中十分精簡。大廳兩側各有一間卧室。卧室里除過一張木床,一座案幾便再無他物了。
秦子戈與曉夢對視一眼,各自朝著身體靠近的那個卧房走去。進了房間后,秦子戈也沒有四下查看徑直走到木床前躺了下去。昏黃的夕陽透過一旁的窗戶照了進來,秦子戈原本還擔憂要睡大通鋪,沒想到居然分了個單人間。從懷裡掏出當初在濮陽麗姬給他的那捲絲帛,就著夕陽滋滋有味的看了起來。不多時,夕陽西下。秦子戈也沒有去點桌上的燭火,將絲帛卷好收入懷中后,起身關了窗戶,又躺回了床上,等待睡意的來臨。「也不知道紅芍和母親現在怎麼樣了,還有半夏和青鳥,是不是還在因為我的離別而傷心。」曬笑一聲后,秦子戈轉身睡了過去。
秦子戈嘴裡念叨的幾人正在千里之外的咸陽後宮中說著悄悄話。「公子走了之後,宮裡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紅芍看著眼前的棋盤,卻沒有動手的意思。
「怎麼,公子才走了一天你就想他了?」大大咧咧的半夏打趣道。
「公子剛剛經歷了那樣的事,又跟著北冥道長入山苦修。以往公子不苟言笑,沒什麼存在感。可如今他走了,反倒是思念的緊!」紅芍毫不避諱的說道。
「是啊,公子什麼也沒帶就上路了,這都半個月了,也不知公子如今到了沒?」一旁的半夏聞言擔憂的說道。
「還不快去睡,再嚼舌頭就罰你們去守夜!」屋內傳來麗姬的斥責聲。。
廳堂里的紅芍聞言一邊帶著半夏往外一邊小聲對她說道:「公子走了,娘娘才是那個最思念公子的人啊!」
「哎,我去看看天明,你先去休息吧。再過幾個時辰,天就該亮了,要是公子還在,一定又要去城牆上練功去了!」說罷,半夏搖了搖頭起身離去。
半夏走後,紅芍踱步向著側房走去。臨進門前,抬頭看著天空中的圓月雙手合十喃喃自語道:「公子,你要好好的!紅芍會日夜為你祈福,盼你歸來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