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開發火星(三)
人類本來就對火星有一定的認識,在火星計劃中對開發改造火星也是有幾個初步方案,火星宇宙飛船此行的任務就是落實這些初步方案的基礎。
那個基礎主要是火星的物質條件與火星上的生物是否存在,這些東西僅靠之前的衛星與火星車確實是只能了解個大概,急需火星宇宙飛船在這一次完全落實后才可以執行下一步計劃。
通過一段時間探查,形勢還是好消息不斷,如通過激光光譜與雷達遙感遙測選中的地區,陸續發現了不少金屬與非金屬礦藏,大致上可確定除了礦石能源不足外,在火星可以實現工業化。
這是因為人類可以採用核發電技術的,但壞消息是火星大氣層重建困難重重,可能要數百上千年外,其臭氧層的不完整紫外線會讓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所以重建大氣層還要重建臭氧層。
當然也可以給火星撐起紫外線防護傘,如地球此時所乾的一樣。但短時間沒有紫外線威脅人類也無法在火星表面不穿防護服自由活動,這個計劃此時還為時尚早。
好消息是火星上確實是找到了苔蘚植物,只是火星上氣溫太低它們的''制氧''能力太過微弱,好在火星上二氧化碳不缺,倒是可以設法讓火星的大氣層二氧化碳逐步增加起來起到保溫作用。
不過就算是如此火星改造之後也不可能比較宜居,只能夠達到地球溫寒帶氣候條件水平已經是非常成功,或者是太陽成為了紅巨星時火星才會暖和起來。
好在人類有核聚變發電技術與全人工種植技術,火星上也有足夠的礦藏,再有不怕艱苦、不怕缺氧的製造機器人,人類移居火星的一切條件已經具備了,接下來的乃是制定人類移居火星的規劃,還有就是火星改造的大概線路圖。
雖說火星是一個長期改造的任務,可是如何改造才能成功卻是此時需要認真考慮的事,不然僅是移民火星的人去施行會困難更多。還有早一點開始改造任務也可以提早發現一些不足可以修改,至少也可以讓火星早一點改造成功,怎麼說也是好事。
但火星宇宙飛船這次任務並不是大致上能確定這些就算是完成任務,而是起瑪在火星降下勘探車探索數以千計的勘探點,將具體數據還要傳送地球的總部由總部決定下一步行動。
因而這次任務少不得二三年,也虧得這宇宙飛船上有特殊的全人工種植系統,不然這宇宙飛船上的人二三年時間只能吃罐頭沒有新鮮蔬菜吃了。
當然就是在一艘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巨型宇宙飛船上獨自在火星軌道工作二三也是很枯燥的,加上這宇宙飛船可是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在工作,越野綜合勘探車有宇宙飛船不斷補充電力也可以連續工作。
緊張的工作加不斷有新發現加大量的研究分析任務,讓這宇宙飛船上的人倒是忘記了時間。而這正是這個時期的主流狀態,為了人類的不毀滅,為了人類未來的輝煌,為了火星計劃不少人是廢寢忘食,而他們處在第一線更加不可能鬆懈。
這就是時代的力量,在宇宙飛船上世界各國差不多的強國都有一些人員在這裡工作,不少人前些年每周只工作三十幾個小時,假期有事需要他根本不會理會。
但這時在這宇宙飛船上的每個人基本上每日都工作十小時以上,根本沒有休息天的。正是這樣工作人類才能太陽危機后的那些計劃,如火星宇宙飛船隻造了二年多,這次在火星探查時二十四小時不停才讓這次探查完成速度較快。
只是人類的努力在火星的回報並不理想,探查的結果火星可以改造,但時間預計至少需要數千年。這麼長的時間內移民火星的人只能生活在封閉的基地沒有人會覺得這個消息不錯,可以坦然接受。
時間長外如果太陽不成為紅巨星火星在改造后仍然是比較寒冷也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這事人類也控制不了,只能被動等待結果。
除了火星改造時間會較長,改造后的氣溫也比較麻煩,雖說有了大氣層溫度會均勻一點,但橢圓形太陽軌道讓它在近日點與遠日點時溫差太大,還有寒冷的時間佔多外確實是太冷了一點。
這方面桃源的大氣成份與地球也是不同,但桃源大氣含氧量比地球還高一些,其它惰性氣體有些不同對人類影響不大,氣溫也適宜。
可火星大氣成份很難達到這樣的標準,種種條件看來火星並不合適人類大規模移民,不過向這裡移民二三十萬倒是一點問題也沒有,那是以現在人類的技術建設一個大型基地供幾百萬人居住一點問題也沒有。
再說二三十萬人一個基地人類的繁衍生息,各種資源可以由機器人在基地外開採運輸過來,整個基地建設一個小而全的工業,包括醫療、教育等體系也可以全部配套了。
接下來這個基地只需要依靠機器人擴大基地與等候火星的改造完成,到那時在火星的人類就可以慢慢離開封閉的基地,在火星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而且幾千年對於此時的人類覺得遙遠,但一代代往下傳對幾千幾萬年後的人類後代而言,那只是歷史的一個階段,所以此時這樣做人類在太陽系留下一個根的設想完全能成功。
這樣一來也不是提前啟動火星計劃不大成功,實際上這個計劃十分成功,因為匆忙向火星移民還會糟糕,此時早一點知道人類就可以直接駕馭地球離開太陽系,少許移民人類可以在最近數十年內完成的。
如向火星移民二三十萬的計劃乃是火星宇宙飛船在火星經過一段時間探查后才提出的,為何提出這樣一個計劃一方面是這個人口規模足以人類在一個星球立足並慢慢繁衍了,另一方面卻是考慮到火星宇宙飛船的運輸力的因素。
火星宇宙飛船幾十萬立方米之大,有幾艘十萬噸級航空母艦大的容積,一次載幾萬人也可以。不過還要為火星運輸太多東西,比如一開始的糧食儲備,核聚變發電設備,機器人,全人工種植所需要的物資等等。
中間階段各種各樣的生產設備與備品備件,全部工農業生產技術資料,數理化等各種各樣的知識及文學、影像文獻等等。
後面還要運輸各種動植物活體,在火星基地創辦一個巨型植物園動物園、畜牧場等,另外還有一個高標準種子庫等。
如此火星基地才能有一個小而全的包括紡織、日用品等全方位的工業,加上有技術資料火星人類不必分散精力研究就可以發展任何不超過地球層次的工業。
有地球巨量文學作品與影像文獻等,雖然火星人口太少不大可能創作也不至於業餘生活太單調。而動植物與種子是為火星一步步改造準備的,雖然火星上還保留一些生命但它們夠低級的,繁榮火星還是要靠地球的動植物資源。
只可惜火星宇宙飛船運輸能力還不足,火星基地建設速度不可能太快,火星也沒有太多資源。所以知道火星並不適宜一開始有大量移民,用現在這艘火星宇宙飛船每年移民幾千人加上物資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用現在這條火星宇宙飛船向火星移民每年一趟計算,到地球離開太陽系時至少可以向火星移民二十多萬,多也不過三十多萬。因而成為了最佳選擇,在火星探查啟動不久就有人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