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竺旃檀
林邑國的王是范雄,在得知本國的主力大軍已經全軍覆沒之後,他頓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是沒辦法,隨後魏軍就兵臨城下了。
但沒過了多久,冉恪派遣的使者就來見他,得知魏軍並無滅國之心后,范雄就鬆了口氣,暫時把魏使打發走,他自己就找來群臣議事,商議到底該不該接受魏帝國的任命,在越南之地設置安南都護府的事情。
長史陽邁出列道:「大王,臣以為可以接受魏帝國的任命,承認安南都護府的存在,並接受其管理。此前我林邑國一直向東晉朝貢,東晉滅亡后,也曾向魏帝國朝貢!魏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倘若他鐵了心要滅林邑,誰都阻止不了!而魏國的大皇帝仁德,他似乎想要立四方之地作為魏帝國的屏障,故而為了設置各個都護府而頻頻出兵,東南西北已經有安東、西域、夷島、夷洲、北庭、安北六大都護府。」
「我聽說他還要在吐谷渾、孫波這些地方設置安西都護府,在南越之地設置安南都護府。魏帝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想要打造一道拱衛魏帝國的屏障,同時加強魏國與周邊列國的聯繫。」
范雄微微頷首,剛剛想要說什麼,世子范天奇就忍不住跳出來說道:「父王,兒臣認為長史大人所言有失偏頗。魏帝想要在魏國的周圍設置八個都護府,以此作為屏障,以此作為魏帝國與其餘外邦的緩衝地沒錯,但是誰知道魏帝是不是包藏禍心?」
「看看前來征伐咱們林邑國的魏軍就知道,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異族,而非魏人。其中不乏倭人、夷洲人、高句麗人等,據我所知,這些軍隊,都是魏國的僕從軍。而僕從軍都出自各大都護府,由各國以及各個部落抽調出的青壯組成的。也就是說,一旦咱們承認了安南都護府的存在,接受魏帝國的任命,我們林邑國就會淪為魏帝國的附庸國,從一個藩屬國淪為附庸國!」
附庸國和藩屬國有著根本的區別。
附庸國在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
而藩屬國在內政、外交和經濟方面都不受制於宗主國,只是在名義上表示臣服的國家。
華夏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華夏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
自古以來,華夏與周邊列國的宗藩關係是通過宗主國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間接影響藩屬國。這種宗藩關係表面上看來是一種以小事大的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要向華夏「稱藩納貢」;受華夏的冊封,並由華夏皇帝賜予印璽。
而實際上這種宗藩關係只是維繫華夏和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式,並不具有統治和被統治的實質性內容。
並且,作為宗主國的華夏統治者,是以一種「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義態度對待外國的、原則上並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
華夏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作為「天朝上國」的富有與大度,總是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者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於來華朝貢。有時華夏皇帝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也對各國來華朝貢的時間和規模作出種種限制和規定。
雖然有些國家有時不按規定而提前來華朝貢,華夏朝廷也都給予了熱情接待。再者,各國在來華朝貢的同時,也與華夏王朝進行了貿易往來。
而聽到范天奇這麼說,長史陽邁頓時憤憤不平地道:「世子,淪為附庸國總比亡國要好的多吧?魏帝國這般強盛,想要滅我林邑國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們一個郡的人口,就遠超我林邑國的人口,魏帝國有整整上百個郡!人口百倍於我,其國力之強,其軍力之勝,遠邁魏晉,比肩秦漢!現在魏軍已經兵臨城下了,倘若我們再做無謂的反抗,只怕亡國滅種在即啊!」
「長史大人,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我承認魏帝國的確很強,但是只要咱們百越各國能夠聯合起來,何懼魏國?」
陽邁嗤笑了一聲說道:「世子,已經是火燒眉毛的事情了,魏軍就在城外。只怕等不到各國的援軍,咱們占城已經淪陷了,林邑也亡國了!」
范天奇似乎還想要爭辯,但范雄直接出聲道:「夠了!」
「父王!」
「長史大人說的沒錯。淪為附庸國,總比亡國要好的多,至少林邑國還在!」范雄沉聲道:「現在魏帝國這般強盛,天下無一國可以與之對抗,就算是笈多王朝也不行。但就像秦、漢、魏、晉四個中原王朝一般,冉魏王朝不可能一直這麼強盛下去的。等到魏帝國山河日下的時候,就是我們占婆人擺脫中原王朝的控制,徹底獨立的時候了!」
「大王聖明!」群臣都表示贊同。
魏帝國太過強盛了,魏軍又這麼厲害,表現出來的侵略性這麼強,林邑國已經滅國在即了。現在歸順魏帝國,無疑是明智之舉!
范雄說的沒錯,一個王朝在開國之初往往是最強盛的,或許中間會有幾次中興,有幾次大治,但是遲早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而等到魏帝國將要滅亡的時候,顧不上其餘都護府的小國的時候,他們占婆人就能重新獲得國家的主權,從魏人的控制之下脫離出去。
於是在第二日,林邑王范雄就率領群臣開城獻降,表示願意接受魏帝國的冊封,承認安南都護府的存在。
饒是如此,冉恪還是不怎麼願意就這樣放過他,於是搜颳了林邑國的十一個金子打造的神像之後,就派人送到大梁,同時軍隊就在占城駐紮下來。
林邑國已經成為了魏帝國的附庸國,是安南都護府的治下,屬於魏土,所以冉恪不好縱容部下燒殺搶掠,只能嚴明軍紀,約束好自己的部眾,在占城休整部隊。
而在這個時候,衛崢已經率軍攻入真臘,一路高歌猛進,攻佔了沿途各個城寨。
不過真臘算是扶南的屬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在得知真臘被魏軍攻擊之後,扶南人就出兵救援真臘。
真臘國和扶南國就是後來的柬埔寨。
而扶南國的疆域比較大,其轄境大致相當於現代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
公元一世紀,扶南國正式建國,並開始與當時中國的東漢王朝進行聯繫。
三國時,扶南范氏王朝國王,范旃派遣使者至東吳訪問,東吳皇帝也派遣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使回訪扶南國,兩人到達扶南,並記錄下各種見聞。
西晉時,扶南國王於西晉武帝泰始初年,遣使貢獻,后又與西晉武帝太康年間,遣使貢獻。
東晉時,扶南國王竺旃檀於東晉穆帝昇平初年,遣使奉表貢獻馴象,晉穆帝念「殊方異獸,恐為人患」,又以「此物勞費不少」為由,下詔讓扶南使臣攜訓象返回扶南。
而扶南國王竺旃檀似乎早就知道魏軍會攻來,畢竟魏帝國準備了這麼久,聲勢這般浩大,說是只想吞併一個林邑國是不可能的。
故而竺旃檀早就聯合真臘、堂明、孟人等國的軍隊,出動十二萬兵馬作戰。不過竺旃檀知道魏軍的厲害,不敢與之決戰,所以轉入山林中,堅壁清野,把城池村寨都扔給魏軍,自己則是躲到深山老林裡面打游擊。
對此魏軍是不勝其擾。
更惡劣的是,魏軍進入那些村寨裡面,往往會被當地的百姓襲擊,不管是青壯,還是別的老弱婦孺都成了魏軍的潛在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