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恆河
十年前,冉閔一口氣分封十八個諸侯國,令十八個已經成年的皇子立國於四方,或者於遼東,或者於漠北,或者於倭島,或者於夷洲,或者於朱涯洲。
後來,冉閔又分封十六個諸侯國,置於澳大利亞以及美洲大陸各地,令其率軍征服那些地方。
各個諸侯國的勢力不大,但是疆域遼闊,軍力常年維持在三萬以上,在一些偏遠地區,譬如常年攘夷的美洲大陸各個地方,都至少有五萬以上的兵馬,而一些叛亂多發地區,也都大同小異。
有了這些諸侯國的存在,帝國就不必勞師遠征,從中原抽調兵馬去遠征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十年之中,有感於大魏帝國的強盛,東南亞地區的狼牙珍、盤盤、阿拉干、驃國,乃至於爪哇海附近的達魯漫、古泰等馬來人的國家都表示歸附於帝國,相繼併入魏帝國的安南都護府和夷洲都護府。
冉閔想要出兵於海外,去征服其他國家,去征服其他地方,就必須要選擇一個方向。東面和南面基本上已經沒有可以擴張的版圖了,再下去就要出海了,所以魏帝國擴張的方向只有西面和北面。
北面的話是西伯利亞冰原,那地方可能有土著人,但絕對不適合外人居住。
不過西伯利亞冰原是有著許多礦產資源的,其石油、天然氣、煤炭儲量極大,據說西伯利亞地區蘊藏的資源接近那個紅色超級大國的全部資源的三分之二!
但就算是這樣,冉閔暫時還沒有把主意打到這片不毛之地上面,因為其地下資源再怎麼豐富,以魏帝國現在的條件根本開發不了。
所以冉閔緊接著就把目光放到了殖民亞歐非三大陸上面。
雖然一統全世界是不可能的,但征服總可以了吧?
於是在開皇二十四年的二月,冉閔就御駕親征,出動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羽林衛、左右千牛衛等十五萬禁衛軍,作為遠征軍團,同時調遣早就駐紮在寶髻、孫波、象雄等國的僕從軍十萬人,向南方的泥婆羅和笈多王朝進軍。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萬僕從軍經過特殊的訓練,都能承受那裡高原氣候。
已經年過半百的冉閔親征笈多王朝,意義重大。
這一回魏帝國並不抱著統治南亞次大陸的心思,也不想搞什麼殖民,而是赤果果的征服!
十萬僕從軍作為誘餌,由李農統率,進入泥婆羅地區,隨後就吸引了笈多王朝的軍隊趕去增援。而趁著這個時候,冉閔則親率整整十五萬鐵騎,日夜兼程,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進入笈多王朝的地界。
一路上,魏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沒辦法,這一回魏軍是沒有後勤補給的,只帶了幾日的乾糧,所需要的東西都取自當地。
陽光明媚,萬里晴空。
經過連續三日的行軍,魏軍的鐵騎就來到了華氏城下面。
華氏城是笈多王朝的都城,華氏城長約十五公里,寬約二點八公里,城周圍環有寬闊壕溝,護城牆有570座城樓和64座城門。
到大約公元前600年時,恆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許多城鎮。北印度分為十六個小國,它們最後統一成一個被稱作「摩揭陀」的天國。
摩揭陀國國王旃陀羅笈多·摩里建立了孔雀王朝,他於公元前321年登上王位。他的孫子阿育王最後統一了整個印度。
孔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是位於恆河岸邊的一個大都市。
阿育王成為佛教徒后,對於民眾應該如何生活和處事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並把這套理念制定成法律來指導百姓。他的信仰和法律被刻在印度各地的岩壁和石柱上。
此時此刻,冉閔正在馬車上打盹兒。常年居於深宮的生活,冉閔早已變得嬌生慣養起來,一時之間要行軍打仗了,他還是離不開馬車的。
「陛下。」這時,馬車外面響起了司馬詡的聲音。
「嗯?」冉閔睜開了眼睛,隨手就掀開了馬車的窗帘。
「陛下,先鋒大軍已經抵達華氏城下了。」
「情況如何?」
「身毒人還龜縮在華氏城內,不敢出戰。不過臣相信,只要咱們把紅衣大炮拉到華氏城下,不消一兩日,就能拿下這座笈多王朝的都城了!」
聞言,冉閔不置可否,隨之下了馬車,換上了一匹坐騎火龍灸。
冉閔一生有三匹坐騎,赤馬朱龍、火龍駒先後故去,這匹神駿的火龍灸,是他的第三匹坐騎。
在魏軍行進的道路邊上,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這就是恆河。
恆河的歷史地位跟華夏的黃河、長江差不多,屬於印度人的「母親河」。
她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裡勞動生息,創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
恆河,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在印度神話中,恆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意為雪王)的公主,為滋潤大地,解救民眾而下凡人間。
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鄉就在對門山飄渺的冰雪王國,這與恆河之源——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加姆爾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應,愈加帶有神話色彩。加姆爾在印度語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視為神靈的,恆河水是從神靈——牛的嘴裡吐出來的清泉,於是便被視為聖潔無比了。
魏軍就這樣穿過恆河,一路來到華氏城之下。
「開炮!」
「轟隆隆!……」
在漫天的炮火聲中,躲在城牆後面的笈多王朝的士兵瑟瑟發抖,只以為是天雷降臨,是雷神發怒了,要來懲罰他們身毒人的。
冉恪拔劍出鞘,坐在馬背上遙指對面的華氏城的城頭,高呼道:「弟兄們,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跟我殺啊!」
「殺!」
在冉恪的身先士卒之下,無數的魏軍銳士冒著箭雨飛快地前進著,他們架著雲梯,跨過了寬闊的壕溝,又架起雲梯爬上了城頭,與敵人短兵相接。
笈多王朝的士兵被堅執銳,全副武裝的其實並不多,更多的士兵還是穿著簡單的皮甲或者布甲,手中的兵器是五花八門的,精神頭還可以,只不過面黃肌瘦的,看上去跟難民差不多。
這樣的軍隊怎麼打勝仗?
「頂住!頂住!」
喊話的是笈多王朝的國王,沙摩陀羅笈多。
這位國王算是笈多王朝史上有作為的君主。
公元三世紀以後,貴霜帝國逐漸衰落,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分裂成許多小國。這些小國一部份被笈多王朝統一,另一部份則被北方的嚈噠人(白匈奴人)所滅。當時恆河上游地區一個小國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逐漸強盛,制服附近小國並自稱「摩訶羅闍」,意為眾王之王。
室利笈多之孫,旃陀羅笈多一世時,勢力更盛,約在308年,旃陀羅笈多娶當地著名部族離車公主鳩摩羅提毗為妻,離車族統治華氏城及附近地區,旃陀羅笈多因婚姻關係繼承了華氏城,令笈多家族實力大增。
320年,就是冉閔出生的那一年,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離。
沙摩陀羅笈多是旃陀羅笈多一世的兒子,他在位期間,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征服恆河上游地區及印度河流域東部地區,然後回師東進,征服恆河下游及三角洲,最後揮師南下,進抵奧里薩及德干高原東部,甚至南印大國帕拉瓦王國也臣服於笈多王朝並納貢,勢力直抵蘇門答臘及爪哇。
沙摩陀羅笈多文武全才,被稱為「卡維羅闍」,即詩人國王。
看著魏軍猛烈的炮火,以及他們那些勢不可擋的攻城士兵,沙摩陀羅笈多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陛下,大事不好了!城西有三座城門失陷了!都被敵軍的火炮打開了好幾個缺口!」
「什麼?」沙摩陀羅笈多氣急了,怒道:「快點派人堵上去!一定不要讓魏軍衝進來!」
「是!」
紅衣大炮不是萬能的,雖然魏軍有紅衣大炮,士兵也都悍不畏死,猛烈進攻華氏城。但華氏城畢竟是數百年的古都,城高池深,易守難攻,所以魏軍一時之間也打不下華氏城。
夜幕降臨,魏軍便鳴金收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