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擴土萬里
北征大軍凱旋,大漢擴土萬里!
消息一出,天下震動,擴土萬里,什麼概念!
「令北方海軍沿海岸北上,探查整個北方海域!」
當馬超將他們到達天之北的消息傳回來后,陳子明下令海軍正式北上。
陳子明當然知道馬超所說的天之北,北冰洋正式出現在大漢的版圖之上,當大漢海軍正式進入北冰洋后,整個北方才真正的屬於大漢。
「大漢國庫空虛,糧草不足,難以支撐大軍和六十萬民夫返回大漢,令其在北方就地駐防,等候大漢救援。。。。。。」
「以十萬人為一部,就地修建城池,開荒播種,自力更生。。。。。。」
「抽調民夫,修建道路,連通南北。。。。。。」
「傳詔天下,大漢當以舉國之力,救援北方被困之名,凡大漢之民,皆當出一份力。。。。。。」
一條條命令傳遍大漢,天下大驚的同時,也開始動起來,無數民夫被徵調北上,開始修建道路,無數錢糧向北方運去。
明眼人很快便看出其中的瑞爾,什麼大漢國庫空虛,什麼救援北方被困之名,都是假的,朝廷真正的目的是建城開荒,徹底佔據北方之地。
果不其然,半月之後,大漢朝廷傳詔天下,草原被劃分五州之地,新建五城,以此為根基,徹底將草原納入大漢領地之內。
隨後大漢朝廷又宣布,草原之北分二十州,建二十城,同時頒布大漢最新的版圖,整個北方正式成為大漢的領土。
百萬民夫北上,消失在遼闊的大地上,百萬民夫非常多,可謂是滿山偏野。
可一一分下來,每城不過五萬人,而且還是一州主城的規模,根本不存在縣城之內的。
「陛下,丞相,不能再往北遷移壯丁了,南方各地很多地方因為缺乏壯丁,耕地荒廢,民心不穩。」
陳宮開始訴苦,沒辦法,大漢人口本來不足,這些年來大漢不斷向四周遷移百姓,大漢內地已經出現百里無人煙的情況,無數肥沃的土地沒人耕種,無數工廠招不到工人。
劉備和陳子明當然知道大漢如今的情況,可又能如何,向北遷移百姓,建立城池,是大漢徹底佔據北方的首要條件,建成修路,建立國線,才算是徹底掌控北方。
「大家獎勵,大漢有的是錢,有的是土地,有的是糧食。」
「北方各城道路必須修通,並且建立完整的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穩定民心為第一要務。」
「將遷移至北方民夫的家人也遷移過去,讓他們團聚,他們過去之後不用勞作,不用為生計擔憂,大漢養他們。」
放棄北方是不可能的,如今大漢的人口已經達到七千萬,中原地區人口依然密集,完全可以遷移部分到大漢四方。
「北方道路長達數十萬里,那怕只修建一車道路,十年內也不可能完成。。。。。。」
陳宮再次苦笑的搖頭,修建道路,連通北方各城,以大漢現在的勞動力,根本不足,而且大漢也不能將所有勞動力都用在修路上,土地不能荒廢,工廠不能沒有工人。
否則一旦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這個大漢就完了,沒有人幹活,糧食哪裡來,衣服哪裡來,錢財哪裡來。
「現在只有一個辦法。」
陳子明突然開口,引來眾人的目光,陳子明嘆了口氣,無奈的道:「貴霜帝國和薩珊王朝不是還差大漢數百萬錢財嗎,西邊各國也多多少少差大漢錢財。」
現在大漢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債主,除了更西邊的,無法和大漢取得聯繫的國家外,幾乎都欠大漢一大筆錢財,大漢也不怕他們不認賬,大漢的國力強盛,而且掌握在關鍵的獨家商品。
「讓他們派壯丁來大漢勞作,用勞力來還錢。」
陳子明此話一出,使得眾人一臉萌呆,還可以這樣。
「不行。」劉備第一個反應過來,當即反對道:「若讓西邊之民大量進入大漢,則大漢對西邊各國將無秘密可言。」
如今大漢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知識,最先進的技術,這些都是大漢強盛的根本,也是大漢的優勢所在,也是西邊各國最希望得到的東西。
「此事萬不可為。」
陳宮也反對起來,陳宮掌管政務院,最清楚大漢如今掌控的動向有多強大,絕對不能落入他國之手。
「那也未必。」
很少發言的賈詡突然開口道:「臣認為此計可行,大漢需要修建數十萬里道路,需要大量壯丁,且可讓大漢之民耗費在修建道路之上。」
「且北方可謂是千里無人煙,氣候嚴寒,修路不易,野獸肆虐,無人敢孤身而行,大漢完全可將西北各國壯丁打散分佈在北方修路,派兵馬看管便可。」
賈詡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將北方修路之事交給西邊各國的壯丁去做,不怕他們偷學大漢的技術和知識,因為北方荒蕪,根本沒有可偷學的地方。
也不怕他們不聽管教,逃跑就是死,就算是大漢百姓都不敢在北方孤身而行,更何況那些西邊之民。
敢逃離大漢的監控,不被凍死、餓死或者野獸吃了才怪。
「不錯。」郭嘉微微點頭道:「可下令,不許他們靠近大漢城池,更不許大漢之民隨意接觸他們。」
眾多智謀之士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將事情定下來,也說服劉備等人。
其實還有一種情況眾人都選擇性的不去想,要知道,那怕是在富饒平定的中原地區修路,不時都會發生意外,使得修路民夫丟了性命,更何況苦寒的北方。。。。。。
大漢的要求貴霜帝國和薩珊王朝當然不會拒絕,因為這些國家的掌權者都是貴族,百姓都是他們的財富,能用一些毫無價值的低賤之民來償還高額的欠款,他們沒理由決絕。
而且他們手中還有不少的奴隸,大都是抓來的戰俘,對那些貴族來說,用一些毫無價值的戰俘換取財富,他們肯定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