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4章 絕對的坦克優勢

第3244章 絕對的坦克優勢

第3244章絕對的坦克優勢

儘管馬拉申科對於個人權力和那些繁文縟節之事從來沒有過多迷戀,但有些事總是不以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就和馬拉申科當初被卷進朱可夫那事的旋渦里一樣,不是說不想被卷進去就能理所當然地置身事外,總有些事是不論你想不想,它都會往你腦袋上飛,以哪種心態來接受和面對相反來的更加重要。

對於自己晉陞國防部長這件事,馬拉申科也能預料得到,或者說這一切從馬拉申科官拜副防長的那一天起就已經註定。

不過是勛宗為了走走流程、避免被太多人說閑話而已,才把馬拉申科放到副防長的位置上待一段時間,順帶也能熟悉一下業務、提前適應這種統領全軍的工作,之後從副的擺正只是理所應當之事。

起碼在勛宗自己看來是這樣的,確實如此。

上任正防長之後的馬拉申科比以前要忙碌不少,一手是軍隊行政,各種文書和報告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堆滿辦公桌讓人不厭其煩。

儘管夜間可視作戰距離受限於熱成像清晰度的問題依然有限,但相比起上一代一開紅外大燈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崽」這種近乎於自殺式的夜視設備,熱成像儀帶來的實質性戰力提升依然可稱巨大。

原本歷史中的蘇聯陸軍鋼鐵洪流已經非常強大了,而現在,被馬拉申科親手搗鼓過的這支鋼鐵軍團還要更加強悍。

在60年代中期就擔任了防長一職的馬拉申科,上任后首推的第一批重大軍工項目當中,就包含了重中之重的熱成像設備研發。

綜合性能足以對標原本歷史中的T-80系列,最新型的主戰坦克在馬拉申科長達三十年的持續引導發展下,終於在70年代初正式定型投產、列裝蘇軍,並被賦予了「T-70」的正式裝備編號。

但其標誌著的蘇聯坦克工業與技術,再次向前達成重大邁進成果這一點,卻是實實在在的。

更為重要的是,熱成像儀不止能在夜間能作為夜視設備使用,在白天也可作為增強型索敵設備來使用,並無晝夜使用限制,極大幅度地提升了T-70A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和對複雜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

再結合蘇聯人本就引以為傲的防護設計與動力系統,這兩項全球頂級的坦克技術。

另一手則是軍事建設與國防發展,這就要求馬拉申科必須抽出時間下到基層,四處走走看看、多聽多了解一線基層上的聲音和需求,對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事提出針對性的意見與建議、報以指導。

搭配上改進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發射新型長桿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最大穿甲深度突破500毫米大關,使得T-70A對當下的北約一眾主戰坦克具備了無可爭議的壓倒性火力優勢。

第一代熱成像儀的上車應用,則使得T-70A具備了初步的全天候可靠作戰能力。

T-70A放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達成了近乎恐怖的最終戰力,在火力、機動、防護三要素上同步做到了領先於全球。

東西好不好,自己心裡清楚最重要,說的就是T-70A到手后的蘇軍眼下這麼個情況。

深度改進的T-59U型主戰坦克在60年代末才剛剛定型投產,除了沒有熱成像儀、依舊扛著紅外大燈之外,在許多技術應用上幾乎做到了與T-70A同一水平,完全可以看做是T-70A的技術試驗版本。

蘇聯的電子工業確實存在一些短板和科技樹點歪了的情況,不過在馬拉申科的大力推動和扶正下,這一情況自打其上任防長之後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雖然受限於新型裝備的保密需要,T-70A短期內還無法真正公開面世,達成「震撼北約一整年」的強力效果。

是的沒錯,在原本歷史中本是被美國人於70年代初率先發明的設備,到了本條時間線里直接成了「蘇聯創造」。

當然,結果也是好的,在未來世界本身就被時間證明為路線正確的發展道路自然不會有錯。

像蘇聯這樣的國家,一旦集舉國之力去做某件事,其效率和成果都堪稱是驚人的,誕生於70年代初的T-70主戰坦克便是最好的證明代表。

使得正式交付部隊列裝的T-70A主戰坦克,具備了完全的自動裝填射表能力,從炮手引導激光測距儀向敵軍目標測距並完成主炮俯仰的基本瞄準,可全程交由綜合火控計算機代管操作,炮手只需進行最後一步的精確瞄準進行微調即可。

首先就是紅外大燈這麼個「紙面還行,實戰雞肋」的玩意兒,在馬拉申科的參與設計下,在70年代初的新型主戰坦克設計上便被直接移除,且不再投入更多經費做後續研發。

諸如軍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熱成像技術,都是馬拉申科在上任之初就開始下大力氣推動的項目。

至於威懾敵人,開玩笑,就算沒有T-70A也能威懾。

有了勛宗在背後的鼎力支持,馬拉申科的軍工科研計劃得以一路大開綠燈、暢通無阻,集結了蘇聯各大軍事院所與設計局最頂尖的科研力量進行資源傾斜、攻關克難。

取而代之的則是第一代熱成像儀的正式上車列裝。

在具體設計上,有了馬拉申科的親自干預指導,新一代的T-70主戰坦克摒棄了很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設計,少走了很多彎路也避開了許多雷點。

此項新技術的上車應用,使得T-70A主戰坦克的打擊時敏性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

在這款毋庸置疑是全球最強的新銳主戰坦克上,與第一代熱成像儀同期搭載上車的還有蘇聯標準的第一代綜合火控計算機,整合了激光測距、彈道解算、自動化火控信息載入等多項功能。

從實際層面來說,在馬拉申科兢兢業業的領導與努力下,蘇聯的軍事力量在70年代初就已經迎來了極大的跨越式發展。

也正是在T-59U的改進量產取得了成功之後,T-70A作為對新技術的進一步整合項目,才得到了馬拉申科的力推通過、定型投產。

僅是這種「T-70A青春版」的T-59U主戰坦克,就已經夠西面那幫北約小子們好好喝一壺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鋼鐵蘇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鋼鐵蘇聯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44章 絕對的坦克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