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散宴
「那請大夫出題。小子自當奉陪到底。」
賈詡卻是笑了:「廳堂之上,以能者為先,魏王雖謬讚,而此乃魏王所長,老朽又何敢稱己為大乎?便請魏王作定。」
曹操自然是很高興:「如此雖好,不過徐將軍既言大夫命題,汝便直言便是,否則徐將軍恐有怨言。」說著便是看了看許景錦一眼,那倒是讓許景錦有些汗顏了,畢竟這是人家的主場,那肯定是要對方來弄這些的。
「魏王何必拘禮?所謂武無第一文無第二,既需爭鋒,則不可使題偏於一也,小子少慮,若賈大夫出,則恐有其善者,不利於己,若由王,則必不偏頗。以彰王平明之理。」
曹操聽到對方的話后,臉上的笑容更是燦爛:「二位如此,孤便不再推辭,所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敢問二位,君子如何而為?」
許景錦可沒想到曹操會出這種題,他以為多半會是內政類型的題目,而對於理論方面的問題,他自然是能很流利就答上來,但是這種具體的行為問題,他比較起這些人來說,最缺乏的東西便是實踐。
「魏王之題,甚是精彩,不知是徐將軍先請或是老夫拋磚引玉?」
「賈大夫客氣,大夫身居要職,而必有真知灼見,小子山林野人,見識甚少,竟不知如何言語,便由大夫先請。」
賈詡似乎是有意想要在曹操面前表現一樣,倒也不再推辭:「徐將軍既言,老朽便不再推辭,在此便獻醜了。所謂君子,孔聖人曾言,其文亦重,其質亦重亦,則兩者取其中,孔聖人名其『中庸』中庸之道,便是君子所行,而中庸之為,則行必符其德,文必有其才,德才皆備,君子便自成,此再無多矣。」聽罷,許景錦倒還是愣了一下?啊?這種題不應該是具體問題嗎?怎麼沒說要具體怎麼做怎麼做?如果是理論問題,那許景錦可在行啊。
心裡大致有了考量,倒是自己鬆了一口氣:「小子所慮,不如大夫,所謂君子,非定有絕世之文武,非必擁盛讚之雅德,行之正,有氣節,方為君子。不過君子難尋,竟如孔聖人亦不可稱其為也。君子,乃世之不存,人之所向而已。君子乃聖人之化身,孔聖人雖為聖人,乃是人中至尊,而固有七情六慾,不可超脫凡塵,孔聖人如此,敢問廳上各位有何人與聖人比肩,又豈有君子乎?魏王之語恐有謬矣。君子,不過人慾為而不可為之者。」
曹操聽到這些,倒是沒有什麼表示,只是又說道:「徐將軍既言天下無君子,那敢問天下名士,有何可取?」
「魏王息怒,小子不過謂之實也,人人皆非君子,而人人皆向君子,故人之所為,有得其之七八者,有得其之一二者,其間高低,自可相擬。名士所取,無非仕明德之主,當今聖上,年尚幼而不能斷,魏王代為掌之,自是由魏王甄選,而魏王以才唯舉,不論仁德,雖是亂世之策,又何必與小子論之君子何為?王朝當興,則二者皆不可失乎。」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個個聽得許景錦的話都是臉色一變,這眼前這個小子天不怕地不怕,連對曹操的選人政策都敢口出狂言,況且在宴上的眾人,大多也都是因為這條策略而受益提拔的有才之人,自然也有一些是所謂「無德之士」,那更是期望許景錦能夠在曹操面前丟人。
「果然初生牛犢不怕虎。」曹操聽罷,倒也沒有說其他的,靜靜撂下這數字而已。說完便是仰天大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許景錦第二層意思,很多人因為前面關注自己的利益,便忘了「王朝當興」,而這個王朝,在曹操的控制下,又有誰知道興盛的是原來的舊王朝,還是即將到來的新王朝。
「文和,徐將軍之語,可否心服?」
「誠如王所言,老朽自愧不如。」賈詡也笑了,雖然只不過想微微的淺笑,還是被許景錦洞察到了。
大多數人對於幾人的表現都很是奇怪,他們不明白的東西很多:賈詡為什麼會輸了?曹操為什麼沒有生氣?這徐將軍為什麼還得到了稱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得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宴會就在這種奇怪的氛圍下迎來了尾聲,雖然還是沒人能弄清楚這個首座的神秘人究竟是誰,不過大家幾乎都知道他確實有些能力,倒不至於再如同一個單純的紈絝子弟一樣看待他了。
宴散后,眾人向著曹操告別,都忽視掉了許景錦,唯有坐在旁邊的賈詡反而是忽略掉了主人家,邀約了許景錦:「徐將軍,寒舍雖舊,猶有酒肉,天日無多,但且從雲。」
「大夫客氣,小子甚感榮幸,不過魏王之下,不敢有應,但聽其言,擇日再臨。」兩人倒似說書一樣,賈詡聽罷,也拂了拂手,似乎是放棄了。又坐在原地,等著諸人先向曹操拜別。
很快整個大廳便空了,只剩下幾個人,似乎曹操並未讓自己的家族子弟參與這次宴會,上面也只有許褚和曹操,下面就賈詡和許景錦四人而已,連許景錦的幾個隨行人員都被打發到廳外等候了。
賈詡自然是先站起身向許景錦道別,出門之後,曹操才向著許景錦說道:「徐將軍,今日之宴,可否盡興?」
「王過慮,諸人皆感王之聖恩,自是盡興矣。」說完也是拱手躬身「不過魏王,小子失禮,尚有要事,而不敢多留,還請魏王莫要阻攔。」話剛說完轉身,便看到許褚肥碩的身軀突然竄到自己的身前,擋住了自己的去處。
「子桓來信,孤自得矣,將軍之文武,皆是上上,為何離去?不如助孤平定南方,以錦衣還鄉。」
許景錦淡淡一笑:「魏王,恕小子多言,吾雖不喜世事,而亦有聞之,魏王自赤壁一敗,再無南下之力,以致劉皇叔奪漢中,孫仲謀圖合淝。魏王雖凌駕二人,卻不可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