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義軍受挫 談判求生
李復順和朱久興看著高伯年,心中雖然滿是憤怒,但也不能發作,畢竟三方協議只提到了開啟寶藏的事,並沒有說遇到危險共進退,現在高伯年見康熙御駕親征,大兵壓境,為了自保,甘願放棄寶藏,自己能有何話說?
康熙說道:「高莊主,你若真能說到做到,從此不再幻想著光復北齊,並解散聖泉山莊所有武林莊客,我可以放你們父子一條生路,讓你們父子繼續經營聖泉山莊,富甲一方。」
高伯年說道:「只要皇上網開一面,我高伯年願意接受皇上的任何條件。」
高一笑來到父親跟前,小聲地叫了一聲「父親」,顯然是他有些不甘心。
高伯年也小聲地說道:「我兒,你沒見滿人大兵壓境,就算你我父子武功再好,恐怕也是插翅難逃,我們高家幾世單傳了,我決不能讓高家血脈在我這裡斷掉,還有,你看那些莊客,開啟寶藏時熱情似火,一看見清兵圍困,各個都想自保,你我若不如此,真動起手來,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的人肯為我們父子賣命。」
這時,康熙又說道:「高莊主,你大量網羅江湖中人,讓他們為你們聖泉山莊效力,我雖然遠在京城,卻全都知曉,還有,你兒子高一笑,北上求見葛爾丹,和他們秘密結盟我也知曉,高莊主,這些大罪全都證據確鑿,我若不是因為等候你們開啟寶藏,早就對你們聖泉山莊動手了,如今寶藏開啟,朕念在你們開啟寶藏有功,想網開一面,希望你和你的兒子能夠認清形勢,不要做無謂的反抗。」
聖泉山莊的莊客們沒有幾個人願意為高伯年賣命的,往日里吃住在聖泉山莊,不過是混好日子罷了,如今真要讓他們跟著高家父子拚命,大多都不願意,他們竊竊私語之後便一起上前來勸說高一笑,勸他聽從老莊主的話,保命要緊。
高一笑見大家都沒有誓死一拼的意願,也只好嘆了口氣退在了一旁。
高伯年再次說道:「老夫年邁早已經沒有了志向,只想安度晚年,皇上如果能夠放老夫一馬,老夫回去后一定立刻解散莊客,從此只經商,不再過問江湖中事。」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說道:「好,既然高莊主有這個誠意,那我也絕不食言,聖泉山莊一干人等,列成兩隊,只要肯放下兵器者,皆可以馬上離開。」
一聽說要大家放下兵器,立時議論紛紛,都怕一旦放下兵器,康熙下令剿殺,那他們手無寸鐵,必死無疑。
高一笑說道:「橫豎都是個死,不如大家跟他們拼了。」
有幾名莊客立刻響應,說:「大家都是武林中人,兵器從未離過手,讓我們交出兵器,等於讓我們送死,我們倒不如跟少莊主一起和他們一拼。」
聽了高一笑等人的話,先前想自保的人也害怕康熙皇帝說一套做一套,萬一大家都交了兵器,康熙一聲令下,還不得都成滿人的刀下冤魂啊!因此,都向後退去,各自操起兵器,也加入了高一笑的一邊,準備誓死一拼。
高伯年見很多人害怕一旦交出兵器,便會手無寸鐵,萬一康熙變卦,大家必死無疑。趕緊上前一步說道:「皇上,莊客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皇上真心放我們離開,請皇上給大家一顆定心丸。」
高伯年之所以這麼說,他也擔心這是康熙的計謀,雖然大家拚死一戰不一定能夠逃生,最起碼還有一次機會,交了兵器后康熙若下令剿殺,那大家手無寸鐵,可就都成了砧板上的肉了,只能任人宰割。
康熙也看出了大家的意思,說道:「朕貴為一國之君,豈能言而無信,哪位莊客膽子夠大可以率先放下兵器,大搖大擺地從這裡走出去,看看會否遭到攔截。」
康熙皇帝話音剛落,就有一名強壯漢子走到人前,將手中兵器往地上一丟,說道:「高莊主,我來趟趟路。」
說完話邁開大步便往外走。
親衛軍沒有接到多隆的命令,不能放他出去,全都將手中兵器對準了這漢子。
多隆看向康熙,他也不知道皇上是用計誆騙他們放下武器再收拾,還是真的要放他們離開。
康熙見親衛軍攔住了那漢子,高聲說道:「凡是聖泉山莊的人,想要離開者,只要放下武器,任何人都不得阻攔。」回頭又向康親王傑書說道:「你也傳令下去,讓你的隊伍也讓出一條路出來,放他們走。」
多隆和康親王傑書見康熙是真要放了聖泉山莊的人,不敢怠慢,趕緊吩咐人向下傳令。
其他莊客見這漢子果真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並沒有遭到攔截,也不請示高伯年,各自紛紛放下了兵器,緊跟著先頭那人,逃了出去。
最後只剩下高伯年父子二人了,高伯年看了兒子一眼,說道:「我兒,放下手中的劍吧,從此和為父一心經營山莊,不要再做他想了。」
高一笑慢慢地低下了頭,隨著父親高伯年一起丟了手中的長劍,向外走去。
朱久興眼看著聖泉山莊的人就要走盡了,怒道:「高伯年,沒想到你竟是貪生怕死之輩。」
高伯年回過頭來說道:「當今皇上智謀過人,又寬厚待人,我高伯年奉勸諸位一句,別再做無謂的犧牲了,常言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頑固到底只能徒增傷亡,就算你能衝殺出去,憑你一人之力,又能如何?」
高伯年說完話頭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聖泉山莊的人紛紛丟下兵器往外走的時候,有人出主意說:「我們何不趁此機會衝殺出去,有聖泉山莊的人做掩護,他們一時間很難合圍。」
馬思明一指康熙兩側的弓箭手說道:「我們如果在此時衝出去,我們難以逃出去不說,還得連累聖泉山莊的人遭難,他們全都沒了兵器,真要混戰起來,必將吃虧。」
李復順說道:「高伯年他們都不顧咱們了,你還管他們死活?」
馬思明說道:「這些莊客和我們無冤無仇,我們不能為了自己逃生就連累他們一起受戮。高伯年可以不仁,我們決不能不義。」
朱久興冷哼一聲說道:「說的好聽,你不是也要退出義軍嗎?」
馬思明說道:「總舵主,只要馬思明一日沒有退出義軍,馬思明就還是明義社的人,請總舵主放心,馬思明一定跟大家一起共進退。」
柳彥奇也說道:「我柳彥奇也絕對不會拋下大家獨自逃生的。」
聖泉山莊的人都走盡了,多隆一揮手,親衛軍再次合圍。
多隆走到馬思明跟前看著馬思明說道:「怎麼不見――於總鏢頭?」
馬思明也看著多隆,說道:「他受了傷,在客棧養傷。多隆,你還是不肯認他嗎?如果你心裡還是糾結著當年於叔叔捨棄你的事,心中怨恨,那今天正好,一會兒動起手來,你只管招呼我就是了,我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只求你能夠理解於叔叔,認了他。」
多隆說道:「就算不因為當年的事,一會兒我也會全力招呼你的,你將我妹妹的心傷透了,我不會放過你的,到時候請你不要手下留情,我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馬思明點了點頭說道:「好,一會兒我自然會全力以赴。」
李復順和朱久興知道,明義社和順義社一直都是滿清的眼中釘肉中刺,跟清兵交戰多年,積怨已久,不像聖泉山莊,他們雖然野心勃勃,但畢竟沒有過任何實際性的行動。康熙可以放過聖泉山莊,絕對不會放過義軍的。
李復順和朱久興等人做好了拚死一戰的準備。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康熙皇帝這個時候卻說道:「所有義軍將士,除了李復順和朱久興外,其他人只要肯放下兵器,從此不再與朝廷對抗,也可以全身而退。」
康熙這句話在義軍隊伍里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原本大家以為求生無望,都握緊了手中的傢伙,準備和清狗決一死戰。沒想到康熙皇帝卻說大家只要肯放下兵器,也可以活著離開,這可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對生死,有幾人不願求生?
李復順和朱久興趕緊安撫眾人,說千萬不要上了康熙的離間之計,他這是要瓦解我們的毅力。
康熙皇帝這個時候又說道:「李復順、朱久興,我們兩方實力相差懸殊,就算我不離間你們你們就能衝出去嗎?別在讓更多的人做無謂的犧牲了,你手下這麼多人,誰沒有妻兒老小,你就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為了你們的野心,在此送死嗎?」
李復順說道:「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康熙,你以為幾萬人就能困住我們嗎?」
康熙說道:「不信你就闖闖看。」
李復順手中金背九環刀一抖,說道:「不怕死的跟我一起沖,殺了康熙,推翻滿清。」
多隆見李復順率先沖了過來,唯恐康熙遇險,急忙搶身向前,護住康熙皇帝,然後命令鄂博哏等人護住康熙後撤。
就在這時,長槍手和短刀手一矮身形,後面的弓箭手三班連射,啥時間,幾千支鵰翎羽箭如同雨點一般飛向義軍。
大家急忙抽出兵器在手,左攔右擋,奈何圈子太小,箭簇又多如牛毛,根本就攔擋不住,李復順因為沖在最前面,已經中了箭,其他人也多人受傷。
馬思明手中金光寶刀一揮,和柳彥奇護住眾人,急呼趕緊退到洞中。
大家退到洞中,金花婆婆說道:「早知道和你們合作有生命危險,我老太婆就不貪這幾箱金銀了。」
李復順一邊讓人給他包紮傷口一邊說道:「若不是你昨天阻攔,我們早把寶藏運走了,都是你老毒婆子惹來的禍。」
金花婆婆一聽就不願意了,和李復順爭吵起來。
柳彥奇說道:「康熙皇帝早有準備,無論哪一天開啟寶藏,他都會出現的,這事怪不得婆婆。」
馬思明說道:「看來硬闖肯定是行不通的,外面的人太多了,就像康熙說的那樣,就算他們不還手,我們要想殺出去,累也得把大家都累完了,大家要想活命,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和康熙談判。」
朱久興說道:「怎麼談?答應康熙,大家都放下兵器,舉手投降?剛才你耳朵如果沒有毛病,你應該能夠聽到,康熙說了,除了我和李復順,都可以離開,怎麼談?你把我們倆都交出去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道:「我們和總舵主共進退,決不能丟下總舵主獨自逃生,大不了一死,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
馬思明說道:「死並不可怕,可是大家別忘了,你們都還有妻兒老小,我們不能逞一時之意氣。」
朱久興說道:「那好,你去談吧,你去向康熙求饒去吧,你把我綁了交給康熙,換取你的榮華富貴去吧。」
馬思明忍著內心的怨氣說道:「總舵主,你認為馬思明是那樣的人嗎?就算談,我也絕不會丟下任何一個人,要走一起走,若走不成,馬思明也絕對不會獨自逃生。」
金花婆婆這時說道:「馬思明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打我們肯定是打不贏的,如果能夠談的成也不失是一個良計。此洞雖然能夠暫避一時,但是,清兵不退,就算他們攻不進來,餓也得把大家都餓死在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能夠有機會活命,一切都可以重來。」
李復順沉默半晌說道:「看來也只能是如此了,馬思明,你和柳彥奇都曾是康熙的近侍,就由你們倆負責去談吧。」
大家一聽李復順要談,都非常興奮,求生的慾望一下子都顯露了出來。
朱久興見狀,也知道,談判目前是唯一的出路,否則,大家只能一死了,因此,也點了點頭。
柳彥奇和馬思明受命決定出洞去和康熙皇帝談判,若知結果如何,請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