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唯識,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三界唯心。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這是二千三百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對於天地、自然等一系列現象的發問。太古之初,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是誰把太古之初的東西流傳下來的?又是誰考證的?人類起源的問題是人類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困擾東西方哲學界的最古老命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派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也對現實社會開出了各自的藥方。到現代社會,教派林立,主義泛濫,很多人不知所從,更多人依自己的一點知識加想象,對這個問題牽強附會、亂解一通,誤人害己。所以正本清源非常重要。

中國古代的哲學,包括古印度的哲學,與西方古代哲學是不一樣的。古中印的哲學是實證的,而古西方的哲學是經驗的。實證是說他們都是在自己修行境界中證悟的。比如中國的老子莊子、印度的釋迦牟尼、六大論師。而西方的哲學家都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比如古希臘哲學家說水是世界的起源。兩者都不在一個層面上。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喜歡看道德經、佛經。中國現代青年都是知識分子,喜歡看道德經,《封神演義》,不看佛經。所以大都認為佛教是從闡教分裂出去的。更有些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只因為佛教是古印度傳過來的,而道教是本土的,所以大肆污衊佛教,抬高道教。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佛經又是怎樣描述世界的起源呢?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開悟時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是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自清凈,本自具足;只是因為妄想執著,迷了本性,顛倒夢想,所以才在這裡受罪。就如金子,本來閃閃發亮,只是混了泥沙,成了金礦,所以金光不顯。修行就是除去泥沙,恢復純金。金子是本來就有的,不是修鍊出來的。那金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混了泥沙呢?本來是佛,那什麼時候開始成眾生了呢?

回答是:無始以來。這個泥沙,佛家叫著俱生無明,無始無明,沒有開始。從一開始就是金子和泥沙伴生存在。

那麼是誰第一個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呢?有人說是法華經里的威音王佛。威音王佛證悟之後,把自己的法流傳開來,佛法開始興盛,所以有了無量無際的佛國世界,無邊的菩薩羅漢天人。眾生佛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華嚴世界如此廣大,而佛性涵蓋了一切世界,一切世界都是從佛性中出生的。佛性就如鏡子,一切世界都是鏡子顯現的。

我們的佛性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體、相、用。體大就是講這個佛性無始無終,不生不滅,本來具足一切功德莊嚴,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以講體大。相大就是說佛性約本體而言無形無相,無邊無際宛若虛空,但是依緣可成諸法,能依染凈緣,具造十法界。一切善惡因果,染凈因緣,皆可緣起諸相。所以講相大。用大就是講佛性依緣可成諸法之相,依染緣有染用,依凈緣有凈用。染用緣起六道輪迴之凡夫;凈用緣起四界清凈之聖人。所以講用大。

佛性有很多稱呼:真如、真空、如來、自性、如來藏、妙明真心、本來面目、不生不滅、法身、法性、涅槃,寂滅、一真法界……。佛性人人具足,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呢?因為佛性是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的分別心所不能認識的。那如何才能認識呢?如何才能悟到呢?不分別!所以惠能點化惠明:「不思善,不思惡,那個是明座上本來面目。」老聽到佛家說悟,悟什麼?認識我們的本來面目。

現在回到我們開始的問題上,佛性清凈本然,那這個山河大地怎麼來的,人又是怎麼來的?《楞嚴經》里佛的弟子富樓那問如來:「如來藏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如來仔細作了解答。

我們的自性如摩尼寶珠,本來就具有自性光明的。心量廣大,猶如虛空。這個虛空不是頑空,死的,而是有自性光明朗照周圓的。這個光明就是如來智光。

自性是光明的,不須另外用光明來照亮它。這時我們無緣無故動了「明」這一念,則將本然覺性妙明丟失了。這是明上加明,頭上按頭。這個所加的明,就是「根本無明」,妙明真心是不生不滅的,無明是生滅的,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而成阿賴耶識。

眾生怎麼來的呢?楞嚴經作了很精鍊的概括:「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這段經文的白話:「我常說,認知外物的心攀緣在世間器物世界之上,這是由心來支使的,而這因心所攀緣的世間種種形質器物,也只是心的現示而已。你們的身和心,原本都是由圓明止寂真智慧心所現示出來的。為什麽說你們遣失了原本屬於自己妙圓妙明心,遺失了你們本來清凈無垢的妙明本體呢?這是因為你們的認識有了迷惑。你們以心的晦暗昏昧為空,就在這晦暗之中,認識心聚集為色質器物,這易毀變礙的形質世界則混雜了種種妄想顛倒,種種妄想顛倒聚集在身內,從而,心就被種種色塵緣物搖蕩激動起來,於是就紛紛趨奔那易壞滯礙的形質器物世界而去,一派昏昧迷惑,擾動不安的樣子。以如此昏昧不安為本真心體那妙圓妙明心就已然迷失了。本心一旦迷失,就只知道這個心只是種種塵緣在易壞之軀中的聚集,哪裡還知道這個物質之軀,以及那些山川、河流、天空、大地,也都是如此妙明本心所現示出來的事物呢?譬如那無邊無際的大海本是澄澈明靜的,可是你們卻全然不知,反而要以為那一小塊臭水窪就是整個大海,然後就依此而說這大海全體都是腐臭的。」

憨山大師這樣解釋這段話:「原夫一真法界如來藏清凈真心本無身心、世界之相!但由真凈界中一念妄動而成不覺之無明,以此無明蓋覆真心,遂將靈明廓徹之真空變為頑然無知之虛空,故云:晦昧為空。依此頑空,無明凝結,變成四大之幻色,故云:結暗為色。真心既迷,即轉本有之智光變為妄見,以此妄見對彼幻色,相待既久,即摶取四大之少分,妄見和合而為五蘊之身心,故云:色雜妄想,想相為身。執此妄身,遂失本有之真性,但認聚緣內搖昏擾擾相以為自己之心性,是所謂性心失真也!既一迷廣大之真心,而據蕞爾幻妄之身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矣!曾不知此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耳!」

無明熏真如的結果:轉妙空成頑空,轉妙智成妄見,結晦暗為四大種,妄見攝取少分的四大為身。認為五蘊身心是自己,身外虛空山河大地不是自己。不知此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

世界又是怎麼來的呢?憨山大師結合中國五行論和道德經,作了詳細解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因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故推覺明之無明以對頑然之虛空,而為世界生起之本;以空晦暗中,結暗為色,此正結色之始也!以世界乃四大種,正儒家所推先天之五行,謂由無明而成四大之世界,則天地以之而位,由四大而為五行,以生成故,萬物以之而育,然世界即吾人所居之天地,非別有一世界也!說者但於經中約文字以作解,從來未有發明於目前者,故因經文乃設問以明之,不但決二氏之疑,而吾徒亦知唯識之旨矣,幸無厭其煩!

問:云何而有風輪執持世界耶?答:經雲覺明空昧等:謂由迷一真法界妙明真心而為覺明之無明,遂變靈明寂滅之真空而為無知暗昧之頑空,能所相待,明暗相傾既久而成妄想,此想鼓動心體,積虛成氣充滿空中遂有風相,如虛室生風,又如鼓扇生風也!積想不休而風力愈大,故曰一切世界風力所持。又一切世間境界皆依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故有風輪執持世界,此風大種也!(老氏指覺明之無明為道體,故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又以空體為虛無大道,指此風相為沖氣,故專氣致柔。又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此老氏之道源也!儒氏以識神為天命之性,指空大為太極,指此風大為混元一氣,由一氣以生成萬物;是皆不知唯識所變也!故太極圖黑白相參,然白即覺性,黑即無明,正不生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為生萬法之始,以此識有三分,而虛空、世界乃「相分」耳!)

問:云何世界而以金寶為體耶?答:經雲因空生搖等:謂由頑空體中而生搖動妄想之風,返吹藏識體中無知之明覺,一動一靜生滅不停,相摩相盪,摩盪既久而明體愈堅遂結為色,即成「相分」無知之外色,故曰:結暗為色。彼金寶者乃明覺所成之堅,故寶有光明,以得堅覺之性也!由是故有金輪保持國土,此性色為地大種,指體而言故曰金寶,以須彌已下地底為金剛際。(此儒家所言一陰一陽之謂道,以為生天生地之本也!此中空:靜也!暗:幽也!故為陰。搖:動也!覺:明也!故為陽。故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此由動靜以成金輪為地大種,即天地初成之始也!以動為干體,靜為坤體,故形而上者為天,形而下者為地,所謂乾坤成列而易位乎其中矣!斯則陰陽未形而動靜剛柔已具,所所先天之易也!)

問:云何而有火光為變化性耶?答:經雲堅覺寶成等:謂由前堅覺之寶既成,搖明之風既出,二者相對,一剛一柔,相摩相盪,故有火光為變化性,此火大種也!(此易所言剛柔相摩而成變化,以形而上者在天成象為日,乃太陽之火精也!形而下者在地成形為火,乃變化性,謂變生為熟、化有為無,且後天五行巽為風為木,故鑽木取火以得先天之性也!此四象中日也!)

問:云何而有水輪含十方界耶?答:經雲寶明生潤等:此句文倒,應雲火光上蒸,寶明生潤;謂由火光上焰而蒸堅覺之寶,寶被火蒸故生潤而水出,故有水輪含十方界也!此句經義極難理會,且寶為地體,何以火蒸而為空中雨露之水耶?以金寶為地體,須彌山亦名金剛山;大論雲鬚彌山四寶所成,山頂帝釋所居三十二天,是則上界宜乎金剛為地體也!況須彌山形如細腰鼓,是則上界地而覆於下者亦相若;日月行於山腰,照臨一四天下,足知仰視蒼蒼而碧色者,皆上界寶地之體也!而為下方眾生業火所蒸而生潤,即空中雨露霜雪之類,皆寶所生之水也!是則眾生常居寶界之中,而寶中有水,豈非水輪含十方界耶?(此即易所謂形而上者在天成象為月,太陰之精為星辰,形而下者為江河湖海流注之狀,此四象具矣!)

此前因覺明空昧相待而有風、金二大,因風、金相摩而有火大,因火蒸寶潤而有水大,是則因四大而成天地、陰陽、日月、星辰之四象,此正易經所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以為八卦之體,故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此上且說天地生成之相,後方說萬物本末之由,以此而推,世界從覺明唯識所變皎然不爽。予昔遇一梵宿,謂予楞嚴經談五行之妙極精,故刻意而推之,吾徒不可不知也!

問:云何而有江河湖海、洲潬乾濕流注之狀耶?答:經雲火騰水降等:前言乾坤已成,陰陽既分,而天地位矣!由四大種而為後天之五行以生成萬物,此火、金生水,水、火生土也!謂由火光上蒸,寶明生潤,故火光上炎,水勢下降,交合於半空之中,水火既濟,陰陽和而生子,故水火俱堅實而成形,其本源濕性流為四大海水,其本源火性遂結成土,大者為洲、小者為潬,故有四大部洲諸小洲等;以是義故,水含父之性,故海中火光常起,土得母之性,故洲潬中江河常注也!以水火乃稱性之水火,故在天成象有日月星辰,在地成形有江河湖海、四大部洲之狀,故云變化見矣!此交發立堅以水、火相敵,乃水、火既濟,謂相生也!下水勢劣火,故有山石草木,乃相剋以成物也!

問:云何而有山川高下不平耶?答:經雲水勢劣火等:以前水、火既濟而勢相敵,故為洲為海;今水、火未濟,水勢劣火勢不相敵,而火上炎遂結為高山巨石,以其受父之性故山石擊則成焰,得母之性故融則成水;即今石中有火、山頂有水、石根多潤,類可見矣!此猶屬先天性火,但性不相敵,故成有形之山石耳!

問:云何而有草木之類耶?答:經雲土勢劣水等:此五行水、土生木也!以其受父之氣分,故林藪遇燒成土也!以其受母之氣分,故草木遇絞成水也!由覺明空昧二妄而為四大之種,遂成天地日月、四大部洲、江河湖海、山川草木,而一氣流行,陰陽錯綜,五行相生、八卦流變至六十四,故易卦始於乾坤而終於既濟未濟也!故曰: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也!昔大慧禪師云:楞嚴世界相續說五行極詳。舉此示眾,但未細分別耳!」(憨山大師語)

以上是憨山大師解釋佛經,描寫世界眾生形成的過程。這是憨山大師《楞嚴通議》里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原文。性急者可以選擇不看。

母音老人也根據佛經,簡單描述過我們這個世界的形成:「在山河大地未形成時,我國古語叫做宇宙洪荒,又叫混沌未開,佛經上叫覺明空昧。覺就是我們的本覺,任何人、任何一個眾生都有這個知覺,都有這個知覺性。性就是能量,就是知覺的本能,就是能起知覺的功能。覺本無過,但壞在認這個覺,敲定自己確是有知覺,這叫覺上生明,明就是明明有知覺,明白自己有知覺,這就是知上加知,頭上安頭,這個明便成無明了。覺本就是明,明本就是覺,經覺上生明,便分而對立,認為自己有能覺,就應當有所覺,應該有事物為我所覺。在那洪荒空昧時代,地球未曾形成沒有東西,於是大家亂動,尋覓能為所覺的東西。但是空劫時代,沒有東西,這叫空;因為尋不著東西,大家昏亂一團,這叫昧;越昏昧、越亂動;動極生風,於是大風輪起,和我們這個一真法界本所具有的地水火風空根識七大種性的地大相磨擦,地風相磨就成火大,火大上燃,濁者下沉,清者上浮,所以就生起了地、水、火、風、空合成的世界。我們現居的地球就是這樣生起來的。」

真如是清凈不動的,無明是生滅搖動不歇的,無明熏真如,現出一切相。世界依無明而有,無明依真如而有,如鏡子和影子,影子沒有自體,依鏡子而顯。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但是我們執幻為實,攀緣不歇,影子生滅相續不斷,所以我們也隨之流轉生死。一旦我們脫開影子纏繞,「於相而離相,於念而無念。」我們就能看見鏡子了。所以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了,開悟了。

禪宗里有許多開悟時的描述:虛空破碎,大地平沉,身心世界一時脫落。世界因一念起而起,因一念消而消。

仔細看完上面憨山大師解的《楞嚴經·卷四》,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佛家說的「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也叫第八識。

牛頓迷惑於世界為什麼會旋轉,探尋宇宙第一推動力的來源。這裡佛陀已經解釋了,那是風輪。風輪執持世界,風輪散了,這個世界也就敗壞了。老子的「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精。」這個精,其實就是混雜了一絲無始無明的佛性,也叫「見精元明」。也是「根本無明」,離妙明真心僅僅差一步。

最後,抄錄一段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供養大家,願大家心量廣大,猶如虛空: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凈身語意。一一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佛和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佛和道
上一章下一章

萬法唯識,三界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