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迤邐北行賑饑民(一)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迤邐北行賑饑民(一)

「你就是呼延夏都。」

「末將呼延慶見過劉兵部!」呼延慶拱手行禮,朗聲道。

「好,以後你就在我麾下,其它的也不多說,我只告訴你,我不論其它,只看是否用心做事。」劉伯陽雖然年輕,但是上位者的氣勢已經讓呼延慶感到很大壓力了。

「末將記住了。」

「嗯,都坐下來。」正說著,二三十位護衛抬進來一張大長桌,還有十幾張椅子,然後劉伯陽招呼道。

「我介紹下,這位是劉元長劉知州,這位是鎮海軍都指揮使賈存魏和副都指揮使吳懷志,這位是日南邑、淡碼熙聯合水師統領鄭延平(馮易雍),這位是高麗水師統領李大林(耿代遠),這位是鎮海軍兩位統制,賈存燕和賈存隨,負責指揮各海商義士奉獻的海船。」

「呼延夏都見過劉知州和諸位將軍。」

等呼延慶跟諸將見完禮后,劉伯陽繼續說道:「好了,現在開會。先通報下金遼兩國戰事最新情況。懷仁,你來說。」

「好的,諸位,宣和元年,秘書監李修文和直龍圖閣趙良嗣兩位官人奉國書出使金國,金主欣然答應與我大宋結盟,共約攻打遼國。去年四月,李、趙兩位官人又出使金國,商談約定攻遼具體事宜,在劃分各自目標和佔領區域時發生了爭議。當時金軍在一個多月內橫掃漠北,半天就攻下遼國上京雄城,氣焰最為囂張,不願多讓半分。」

「我國使節李、趙兩位使節盡量擴大燕京的轄區,要求將西京和平州、營州都包括進去,即恢復長城以南一切漢地,卻被金人以不屬燕京管轄為由斷然駁回。幾經交涉,我宋與金國約定,屆時金軍進攻遼中京(內蒙古寧城西),我大宋攻取燕京一帶。待戰事結束后,燕京歸我大宋,根據戰事結果再討論交割西京歸化奉聖等州。最後,我大宋要送給金朝歲賜五十萬兩做為酬勞。金軍連續征戰,又正值盛夏酷暑,牛馬發生瘟病。金主與我大宋改約明年(宣和三年)舉兵,並派勃堇,曷魯兩人為使者,持國書一同回宋。」

聽到這裡,劉伯陽眼神變得無比冷漠,掃了一眼眾人,插話道:「金人囂張啊,不可一世啊!遼人視我宋人為草芥,金人視遼人為草芥,如此之下,金人如何看待我大宋?只怕連馬奴走狗都不如吧。燕雲十六州,我是要定了,一個州縣都不能少。看不起老子,媽蛋的,居然看不起老子,老子就讓你看看馬王爺到底幾隻眼!」

看到坐在那裡一臉厲色發狠的劉伯陽,呼延慶大致能理解他的心情。

當初他也是接觸過金國君臣,不說粗鄙,光是那種盛氣凌人的態度就讓人很不爽。聽說回國在登州歇息兩日的李修文、趙良嗣在談及與金人談判時,提出了大宋將派「名臣」劉伯陽為主帥攻打遼國,可保萬無一失。金國君臣卻不以為然,甚至有宗親大將叫囂,說靠裙裾爬上的小白臉,能打什麼仗,還不如在家帶孩子哄女人。但是呼延慶清楚,這隻不過李趙兩位使者遮掩之詞,按他的了解,金人只怕說得更難聽。想到這裡,呼延慶不由心頭一動。難道這位劉兵部知道了些什麼才會如此暴怒?如果真是如此,這位劉兵部恐怕真的藏得很深啊。

說完遼金兩國戰事,以及結盟攻遼事宜,劉伯陽開始下達部署了。

「這次我們調集了兩千料以上海船四百一十艘,其他小船二百四十艘,為了統一指揮,我決定將所有海船分為巡航、護航、運輸三部,每部分前後左右中五營。巡航艦隊負責海上和對陸作戰,以聯合水師主;護航艦隊以搭載陸戰部隊和對地支援為主,海上作戰為輔,以鎮海軍和高麗水師為主;運輸船隊以運輸糧草輜重和非作戰人員為主,以各海商海船為主。具體編製會隨即下發,平海營單獨一營,暫不混編。」

「夏都,登州的糧倉準備好了嗎?」劉伯陽轉向呼延慶問道。

呼延慶這會還有些迷糊。這位劉兵部真是名不虛傳,絕對雷厲風行的主。剛下船,熱茶還沒喝,就連哄帶趕地把前知州王師中給送走了,馬政識趣,先行告辭。閑雜人等一走,直接關上門就開始討論工作了。這跟以前大宋官場作風完全不同啊,這讓我很不習慣。幸好呼延慶一直保持著一心兩用,突然聽到劉伯陽的叫喚,連忙答道。

「回兵部,二十五個糧倉已經準備停當。」

「嗯,那就好。這次北上,我們除了運來了一萬兩千名天德軍將士,還有一百萬石糧食和十萬石物資。在未來三個月內,趁著東南風,我們還會運輸四百萬石糧食,以及一百萬石輜重物資。登州將是最大的中轉倉,倉儲工作必須要做好,防火防盜防潮,絲毫馬虎不得。」

呼延慶聽到這麼多的糧食和物資,嚇得目瞪口呆,這位探花駙馬打仗的方式也太壕了吧,難道想用錢糧堆死遼軍嗎?

劉伯陽還在繼續布置任務,他指著地圖兩個地點說道:「除了界河入海口北岸的大沽城(塘沽),我們還要在灤河入海口東岸修建一城,叫做平盧城。計劃已經出來了,分別動員運輸船隊的一百六十艘和一百二十艘海船,在巡航和護航艦隊護衛下,分別一次投放六千和五千兵力,以及一萬五千和一萬名工程兵。」

除去呼延慶,在座的人都知道,這工程兵就是經過編練的淮東鄉兵,能修能打,比一般禁軍還要好用。

「兵部,現在大沽城和平盧城都在遼國境內,我們貿然犯境修城,怕遼國會奮起反擊。」

「夏都考慮得沒錯。別看現在遼人被金人打成了狗,但從骨子裡還是看不起我大宋。我們修建大沽、平盧兩城,他們肯定會找茬的,但是我會給他們一個合適的理由。」

「理由?末將愚鈍,不知兵部指的是?」

「夏都,現有燕京所在的遼國南京道應該有不少災民吧。」

「回兵部,自從遼金在遼東連年混戰,遼東一片塗炭,軍民紛紛南逃。去歲金軍連克遼國上京等地,又有十數萬軍民湧入燕京府和平州。遼主此前就用以糧食招募了遼東數萬青壯,編為怨軍。而這兩三年,北方水旱災不斷,收成不好,加上遼金爭戰數年,民生凋敝,燕雲十六州也是如此。從去年開始,燕雲十六州似乎發生了大飢荒,數十萬百姓四處乞活,甚至有不少人冒險泛海至濱州、登萊州求活。」

「這就對了。我大宋中原上國,秉持禮教,官家更是以仁德恩澤四海,所以我修建大沽城和平盧城,就是為了活命百萬燕雲百姓,代官家賑濟災民,發放救命糧。而且這些行為都是大宋仁義商人,如陽明商會和永利商會感召官家仁德,自願自發組織而來的。屬於民間行為,與我大宋官府和官軍毫無關係。那些持械青壯都是護衛,飢荒之地,人心惶惶,為了保證糧食安全,能夠順利發放到災民手裡,有所保護是正常地,諸位說是不是!」

呼延慶都聽傻了,只知道跟著眾人一起點頭。

「當然了,缺糧食的遼國願意用真金白銀購買糧食,我會睜隻眼閉隻眼的,畢竟無論在那裡,不遵軍令,走私謀利的小人都是有的。」

呼延慶聽得目瞪口呆,你這樣做,已經不能用騷字能形容了。

劉伯陽一聲令下,宣和二年七月,四百餘艘海船自登州出發,搭載數萬士兵和工程兵,分別在界河口北岸和灤河口東岸登陸,然後在早就勘探好的地址,按照早就規劃好的圖紙先修建木柵欄圍牆和營寨。一個月過去,兩座以木柵欄為主,配有哨樓的要塞屹立在界河以北和灤河以東。但是修建依然不停,工程兵就地採取泥沙、碎石,再配合源源不斷從東興島運來的水泥鋼筋,到宣和三年初,兩座方圓十里的雄城和外圍數座要塞城堡陸續建成,裡面有糧倉、軍營、居住區,還有碼頭和修船廠。

同時,兩百餘艘大小內河戰船和快舟被海船從兩浙、兩淮等江河護送到了大沽和平盧兩城。然後開始溯界河、桑乾河、灤河而上,巡哨河面,並傳文遼國燕京、平州各地,說大宋官家仁德,聞得遼金兩國交戰,上百萬百姓遭難,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心痛之下夜不能寐,故遣陽明商會、永利商會調集大批糧草至界河、灤河河口,賑濟災民。無論何地人士,無論男女老幼,只要去了那兩城,都有一口飽飯吃。

消息傳開,宋、遼、金三國朝野都驚呆了,暫且不提三國朝堂如何議論,離得近的災民們先跑了過去,到了以後發現,真的有糧食吃,還能提供窩棚居住。

消息得到證實后,燕京、平州等南京道各州縣餓得雙眼發綠的災民們,紛紛湧向大沽和平盧城。不到一月就聚集了二十餘萬人,而且還有數十萬災民正在源源不斷地向兩城用去。到後來,各州縣的百姓也開始向兩城逃亡,軍隊也開始動搖。不僅遼主組建的遼東怨軍跑了不少,連四處抽調徵集的正規軍也出現逃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迤邐北行賑饑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