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春,就是春天,冰雪消融,萬物復甦,問一百個人:喜不喜歡春天?一定有一個人回答:我最喜歡春天了!因為,我孩子就是這麼回答的。

秋,就是秋天,秋風蕭瑟,花草枯萎,問一百個人:喜不喜歡秋天?一定會有一個回答:不喜歡。因為,我妻子就是這麼回答的。

秋天層林盡染,碩果累累,勞動的收穫,豐收的喜悅,都集中在這個最讓人快樂的季節,為什麼不喜歡秋天呢?之所以不喜歡秋天,那不是秋天惹的禍,那是冬天的寒冷給人的錯覺,大概是把冬天的不滿轉嫁給了秋天。

然而,妻子依然堅持她的觀點,孩子,依然喜歡春天。

東周時期,魯國有位叫孔丘的人,周遊列國,憂心天下,空懷濟世之才,不為掌權者重用。年老的時候,他退居一寓,根據魯國的史書《魯春秋》,編輯了《春秋》一書,從此,這本書代替其它國史,流傳後世。

孔夫子為『春秋』約二百五十年的歷史,列下一個目錄;同時,也為中國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列下一個目錄。回頭看看,歷史,原來總是如此相似,一遍又一遍,演繹著相似的生死輪迴,重複相似的興衰殺戮。

西漢末年,劉氏貴族劉向,根據戰國時期策士的言論,和一些史書的記載,編輯整理了《戰國策》。

於是,後人把東周又劃分為兩個階段——春秋和戰國。

當然,《春秋》的時間,按照周朝曆法,與今天的陽曆、陰曆並不相同。當時的春,就是正月、二月、三月;夏,就是四、五、六月;秋,就是七、八、九月;冬,就是十、十一、十二月。

但是,各個朝代,正月的制定並不相同。

由於冬至日最容易確定,預示著新的一年開始,所以,周朝把冬至日開始的第一個月,定為正月;到了漢武帝時期,頒布《太初曆》,延用了夏朝的曆法,以冬至后第三個月,定為正月,也就是今天農曆的前身,也稱陰曆或夏曆。

所以,《春秋》中的正月,比今天的農曆月份,要提前約兩個月,也就是今天的農曆十一月。在這裡,我們記載時間,還是按照周朝曆法。

看似題外話,但是,在古代,正月的象徵意義不一般,因為,每一次正月的確定,象徵一個新的政權的建立。

在《春秋》約250年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先後躍上歷史舞台,『真善美』、『假惡丑』、『貪嗔痴』、『正與邪』……互相交織,書寫了中國一段精彩的歷史。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面古鏡,映照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平庸的帝王,有威武的霸主,有建功立業的英雄,有傾城傾國的美女,有神秘莫測的刺客,當然,也有令人痛恨的賣國賊,有讓人嘔吐的真小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敗類。

『春秋』,禮崩樂壞,戰亂迭起。或許,有人會感嘆:我早一點出生,或者晚一點出生多好啊!為什麼要生活在這個動蕩的時代?

不必感慨嘆息,這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只要你有才華,只要你一心向善,只要你刻苦努力,只要你為國為民,歷史,不會拋棄你,不會拋棄任何人,總會給你留下一席之地。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歷史,回頭看一看,那個時代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為他們鼓掌,為他們歡呼,為他們感慨,為他們嘆息,為他們流淚.......

如果文字能讓時光停止,那麼,我願意永遠停留在今朝;如果文字能讓時光倒轉,那麼,我願意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回到那個鳥語花香、禮樂盛行,卻又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的年代;如果您想聽一聽春秋的故事,那麼,就看一看我的《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