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吳之四姓
孫權從來不缺進取之心。
但是,有進取之心和有進取的能力是兩碼事,尤其是在世家林立的江東。
顧陸朱張吳郡四姓,乃是江東四大家族,即便是吳主孫權,在各種決策中都需要顧慮他們的意見。尤其是孫權雖說擁有軍隊數萬,但是兵權一直散在各個世家手中。甚至江東最有戰鬥力的並不是官軍,而是世家的私兵。
僅憑著這一點,孫權就受到很大的制約。這也是為什麼,吳國在打防守戰的時候,可謂是亮眼,但是在打進攻戰的時候,卻顯得非常平庸。父兄給他留下的兵馬,早已隨著各種戰役或者時間而凋零。吳國到了現在,主要依靠世家。
他不是沒有想過剷除世家,就像是學著他的哥哥孫策一樣。但是他不是呂布,沒有寒門和諸子百家的人才來投,而西北之地世家本來就少,不比江東。
如今的孫權,正處於非常矛盾的狀態。他想要攻取中原,但就需要倚重世家,尤其是吳之四姓的力量。而倚重世家的結果就是,孫家對治下的掌控可謂薄弱至極。
可以說,如今的吳之四姓,即便是吳國會滅,但是對四姓的影響幾乎沒有。
他不由想起吳之四姓的起源。
顧氏乃越王勾踐七世孫搖漢之後。禹治水周行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禹五世孫少康恐禹跡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于越,號無餘,其傳二十餘世。至周敬王時,有子允常,拓地始大而稱王。允常卒,子勾踐立,稱越王,滅吳稱霸。勾踐后六世至王無疆,國為楚滅,諸族子爭立,其閩君搖以佐諸侯滅秦,漢高祖封搖為越王,搖別封其子為顧餘侯,以爵為氏,漢初居會稽,此即吳中顧氏之先祖。?
從夏朝一直到現在,顧氏就一直生活在江東。更不要說顧氏的先祖曾經還是越王,如今越國雖說已滅,但是越王宮留下的家傳教育,就足以讓他立足至少三百年。
儘管孫堅和孫策一直在稱孫家乃是孫武之後,但孫權知道,其實他們孫家和孫武的關係只是同姓一個孫而已。
陸氏乃媯姓田敬仲之後,田齊十一世至齊宣王,其少子通封於平原般縣陸鄉,即陸終之故地,因以鄉為氏。陸通謚元侯,生恭侯陸發,為齊上大夫,發生二子:陸萬、陸皋,孫陸賈為漢大中大夫。陸萬生烈,為吳令,子孫遂為吳縣人。陸烈十世孫有陸閎,時為穎川太守。閎生威,威生續,為揚州別駕。續生稠,為廣陵太守。稠生康,漢獻帝時官至忠義將軍,秩中二千石。子儁為郎中,次子陸績為郁林太守,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作渾天圖,注易釋玄,皆傳於世。陸康從子陸駿,官九江都尉,太學博士,生陸遜。
陸遜如今的成就已經不必多說了,乃是東吳大將。而自漢以來,陸家便在江南為官,幾無斷代,到了現在,陸氏更是官員遍布朝野。孫權其實最顧及的就是這個,如果要進取中原,那麼必須要重用陸遜。
而重用陸遜的後果就是,陸家在軍中的影響力頗深。此前他忌憚周瑜,但是周瑜做事情一向分寸,周家也沒有太多的人活躍在朝野,畢竟周家主要在廬江。但若是現在讓陸家完全掌控軍權,那麼百十年後,若吳國還在,吳主被陸家架空可謂是意料之中。
但凡如今江東還有比陸遜更優秀的軍事人才,孫權就不會在這方面進行猶豫。
張氏相傳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實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子孫賜姓張氏。周宣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後裔事晉為大夫。張侯生老,老生走翟,走翟生骼,至三家分晉。張氏仕韓,韓相張開地生平,凡相五君。平子即張良,漢封留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馬金,金生陽陵公乘千秋,千秋生嵩。嵩五子,其四子張睦字選公,時為蜀郡太守,始居吳郡。
張家在政壇上活躍的並不多,但孫權卻對這個低調的家族表示強烈的忌憚。一個需要了解的是,張昭並非吳郡張家人,而是因避禍來到江東。而張家在如今吳國政壇的代表人物乃是張溫。
要知道,這可是出過漢留侯的家族,其家傳之豐富,想來即便是中原的家族,也少有比擬。
張溫在吳國的政治行動不多,其中一條便是出使蜀漢。孫權對張家忌憚到僅僅只是因為張溫說了幾句蜀漢的好話,便心懷不滿。然後把他調入豫章的軍隊,從此事業上再無進展。
僅僅這樣,孫權還不放心。暨艷是張溫引薦的臣子,但他濫用職權,升遷評定等只看自己喜惡。事件被揭發后暨艷及同黨徐彪都自殺。孫權見此,於是以張溫與暨艷、徐彪等人多有來往而下罪張溫,后更將張溫發還到家鄉吳郡。將軍駱統曾上書為張溫辯解,但孫權不理會。
但即便是這樣,張家依舊在埋頭髮展,不見頹廢。
朱氏本出曹姓,顓頊之孫陸終第五子曰安,賜姓為曹。周武王克商,有曹挾以功封於邾,以國為氏,遂易曹為邾氏。從邾挾以下至邾儀父,名字始見於《春秋》,齊桓公霸,儀父附從,進爵稱子,春秋後八世邾為楚滅。邾既失國,故子孫去邑以朱為氏。其後盛大者,有沛國、義陽、吳郡、河南四望。漢時有朱買臣,武帝時為會稽太守,和帝時有朱梁,仕為正諫議大夫,吳郡太守,郡中朱氏多其後。至此間,吳中朱氏之顯赫者實有二支,一支以朱桓、朱據、朱異為代表之吳郡朱氏;一支以朱治、朱然為代表之沛國朱氏。
雖說比起前面的三個家族,朱氏少了幾分底蘊,但是架不住他人多。更不要說,對孫權而言,朱氏有功於國,便是打壓也無從下手。如今他的想法是讓朱氏和陸氏相鬥,自己把握平衡,這也是他現在做的一件事。
但是孫權深知,這只是暫時的辦法,想要掌握國家,權術只是一時的,重要的還得要用自己人。
可是,孫權哪裡有那麼多的自己人。
吳之四姓一直是孫權的隱憂,或許這並不只是隱憂,只要是天下的才學之士大概都會知道他的困境,包括四姓中人。
但是,卻並不見得有世家對孫權做出妥協。
有時候,孫權還是挺羨慕呂布的。如今天下人傳:七成寒門子,皆為趙中郎。呂布的科舉敢為天下先,至今已經超過了十年。儘管科舉會造成人才臃腫、徇私舞弊等問題,但在孫權眼中,這不過是小事。
他巴不得人才越臃腫越好,這樣君主的位置才會長久。但是,孫權卻不能開科舉。
不是沒有試探過,他曾經頒布招賢令,然而除了皇宮門口,他的招賢令就沒有出過其它地方。地方官員一般都是地方世家的代表,自然不會盡心儘力為孫權拉攏人才,取代他們的位置。
所以,在陸遜提議趁著魏國如今陷入虛弱的時候進攻中原,孫權猶豫了。
他說:「北人跑馬,南人坐船。征伐中原,需要執銳之士,親冒箭矢。如今大吳帶甲十萬,然而卻少馬少戰,當在一兩年後,訓練精銳之師,戰馬補充完畢后,親征中原。」
陸遜怏怏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