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舉子竟通水 葯娘原識燈(1)
王月君雖想依著對方的行動「后發制人」,但她這個打算多半已落了空。
她三人跟著艾嚴主僕走了三日,從華容過了當陽、又從當陽來到宜城,這所謂的「對方」卻根本連一點動靜都沒有。就好像這「對方」也看穿了她三人的行動,就這樣相互「敵不動,我不動」的對耗著一般。
更令王月君哭笑不得的是,賊人沒有了動靜,最失望的卻還不是她三人,而是那個看起來傻乎乎的書生艾嚴——那艾嚴雖不知王月君三人正悄悄跟著自己,但卻好像已經打心底的相信,只要有強人再打自己的主意,「仙女娘娘」一定便會再來相救自己。
所以賊人不出現,「仙女娘娘」當然也不會出現,艾嚴便成了最失望的那一個。
於是王月君在嘆氣、白卯兒在偷笑、吳小剛則聳了聳肩,認為這件事毫無意義。
畢竟這艾嚴和先前的那些痴心於王月君的江湖青年武人截然不同,他和王月君雖不真是有凡人與神仙的差距,二人也確實完完全全是兩個世界的人。連先前遇上和大姐勉強算是「門當戶對」的才俊公子,便會有意撮合的白卯兒,此時至多也不過拿這艾嚴來開開大姐的玩笑,吳小剛就更沒心思在意這事了。
只是令王月君三人都頗為吃驚的是,他們只見到艾嚴想起「仙女娘娘」時那副傻裡傻氣的模樣,卻沒想到這艾嚴其實也有一樣過人的本事。
雖說能考得荊州舉子的人,本就該有過人之處,但這艾孝廉的這般本事,卻與科考的關係並不甚大。
而這件事便要從艾嚴來到宜城城郊時說起了。
……
「哎喲,游女娘娘啊,我們給您磕頭上供了,您可別再發火了。」
宜城郊外,漢水之濱,幾位老人家一面對著猛漲的江水禮敬祭祀,一面接二連三的說道。
「什麼、仙女娘娘?」路過的艾嚴聽到老人家們的祭祀言語,不禁插口說道。
原來這宜城郊外的農家,每到春耕之季都極易受漢水水害,昨夜又下了場大雨,這江水又彷彿有了決江灌田之勢,這幾戶農家也沒別的法子,只好買來三牲,又由各家長者出面,以祭水神。
這幾位老人家口中所稱的游女,正是這民間所傳漢江水神之名。這游女本就是位女性神仙,何況「游女娘娘」四個字,又與艾嚴日夜念叨的「仙女娘娘」只差了一字。讓艾嚴聽了過去,還道是這位漢江神女便是自己朝思暮想之「神」。
但這艾嚴向那幾位老人家打聽完詳細情形之後,立即便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見他喃喃自語說道:「不是、不是,仙女娘娘如此善良,又怎會如此不顧百姓的難處?」那艾嚴說完這句,忽然先前的傻氣一下便消失不見,對著幾位老人家鞠躬說道:「各位老人家請放心,此事根本不必求神拜佛,待我去見過縣令大人,會有法子幫你們解決的。」
這艾嚴如此胸有成竹,口中又稱「不必求神拜佛」,就彷彿忽然忘記了他這些日子信奉已極的「仙女娘娘」似的,又回到了他昔日那般不信神佛的模樣。
……
「哥,你當真又要去見縣太爺嗎?」宜城縣縣衙外,艾嚴的家僕,艾牛兒不禁有些哆嗦的問道。
艾牛兒見這位兄長几日前在華容縣時去了縣衙一趟,就差點吃了官司。此番來到宜城縣,艾嚴竟像不知何謂「前車之鑒」似的,又要去見這宜城縣令,自是不免擔心起來。
「這回我是去為這宜城的百姓們做好事,肯定不會有問題的,你就放心吧。」艾嚴本十分嚴肅的點了點頭。但他這嚴肅不過片刻,忽然又有些傻笑了起來,說道:「就算萬一又出了事,仙女娘娘肯定還會來幫助我的。」
原來這艾嚴根本就不是忘記了「仙女娘娘」,而是將這位「仙女娘娘」和其他的神佛區別對待罷了。
艾牛兒嘆了口氣,若是艾嚴只說出前面那句話,他當然也放心的很。但要是這位兄長不知好歹,在那宜城縣令面前也胡說八道什麼「仙女娘娘」,不免真又要鬧得和華容縣時一樣了。
但艾牛兒也知道,他這位兄長決定做某件事之後,他是無論如何也阻攔不住的,於是他只有嘆氣道:「好吧,那哥你自己多保重,我還是和上回一樣,在這縣衙外等哥就是了。」
……
艾牛兒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宜城縣令馬通見過艾嚴之後,非但沒有將艾嚴治罪,竟親自與艾嚴一同來到漢江邊上,聽艾嚴詳細描述其之構想。
古之禹王治水便傳下了疏導之法,這是如今稍聞古事的讀書人都會知道的事情,但漢江水患卻不能一概而論。
因為這漢江遇雨雖易成澇災,但若提早疏導,萬一遇上雨疏之時,就不免成為更為嚴重的旱災了。
昔年的沔水漢江並沒有這麼容易泛濫成災,是因為漢口的雲夢大澤可在雨密之時「接納」漢江之水,但如今雲夢大澤卻早已乾涸得支離破碎,僅剩的大湖洞庭又與漢江並不直接相連,此事雖使得昔年的華容泥徑變成一條康庄大道,卻也使得漢江之水再無蓄處,這才極易成澇。
本來人力有窮,依凡人之力,是絕不可能再弄出個雲夢大澤來,但艾嚴在此事之上不愧是個天才,他竟只用了半個時辰的工夫,便給馬通畫出一幅機關圖來。
若依這艾嚴之構想,這漢水只有漲到快要決堤之時,才會觸發機關,而這泛堤之水便會從機關內的暗道,流入安置機關時一併掘好的各家門口的水井之中。
人雖弄不出個雲夢大澤來,但卻可依相似之理,做出替代之物。
只是這道理說來簡單,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絕不能有誤,若是機關口位置不對,或各井深度有誤,非但在雨密之時起不到防澇之用,反而在雨疏之時更為致旱,那便是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了。
但馬通顯然十分相信艾嚴的本事,不但立即便命人張榜招募妙手匠人,又請四下農戶先搬入縣衙居住,將騰出的房屋為匠人所用。就連他自己,也邀艾嚴一道在此處住上一宿,以便親自監看明晨的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