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王軍改革
第726章王軍改革
以克勞德為首的阿爾達教官們,在國王羅德尼十八的優渥待遇下,工作熱情都十分之高。
他們深入軍營,和國王招募來的官兵同吃同住了小半年,認真地總結、分析王國軍隊目前的種種問題,以及適宜的解決方案。
教官們很快就意識到,在西北海灣時的經驗並不能完全照搬到這裡來。
不得不承認,保羅·格萊曼在對自己麾下軍隊搞的那一套,在這個時代里絕對是一種「精兵」路線。
嚴密的組織,充分的訓練,再加上充分的物質供應,還有大量的教育。
最後一點尤為重要,在度過最初的草創階段后,保羅對士兵的文化要求就不僅僅滿足於不是睜眼瞎就行了。
他加強了軍隊的教育投入,士兵們除了繼續強化閱讀與寫作,還要去學數學等知識,在旁人看來簡直難以置信。
尤其是那些專業性較強的兵種,比如炮兵、比如測繪兵、比如氣象兵、比如工兵,還有許多文職,他們所要掌握的東西在一般人看來相當之高深,都是那些有錢有閑的學者老爺們才去研究的東西。
保羅甚至還讓官兵們閱讀詩歌、觀看戲劇,以此來陶冶他們的情操。
很多人都疑惑不解,侯爵為什麼會對一幫在戰場上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消耗品」投入這麼大。
這確實很難理解,甚至包括保羅自己,他也僅僅是依據前世的刻板認知,隱約知道豐富士兵的頭腦、提升士兵的文化、開闊士兵的視野一定會對提升戰鬥力有促進作用。
但具體怎麼個促進法,保羅所能想到的無非就是學習新事物更快、貫徹命令更迅速之類的。
是否存在過度投入的情況?或許僅僅投入50,與投入100,對軍隊的戰鬥力提升效果會差不多呢?管他呢,反正好幾次戰爭都打贏了,那就先繼續這樣下去吧。
或許保羅意識不到自己心中更深層次的地方存在著某種「強迫症」,對於自己所鍾愛的、認為重要的事物,他希望能竭其所能地賦予其完美性,在各個方面上完美。
人有千面,心有千變,對於作為個體的士兵可能是良莠不齊的,但在統一的紀律約束以及相同的文化教育下,作為整體的軍隊應該具有高潔的品性、無私的精神、忠誠的心靈,軍隊不僅僅是守護者,也要是藝術家、是探索者、是國民的典範,等到他們從軍隊里退役,回到地方上去,就能用自己所學到的各種知識造福於社會。
絕對完美的情況一定不可能存在,但不妨礙他朝著完美的方向努力,也不可能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完,但哪怕是一次進步一小點。
至於會不會養出一幫革命分子,保羅覺得自己的治下尚沒有內部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程序。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也是活該,不能因為害怕就去拒絕做一些正確的事情。再說了,假如真有那麼一天,無論是臨時抱佛腳還是一條道走到黑,都比現在主動做出改變更糟糕。可以想象,在保羅孜孜不倦地「養成」下,現在的阿爾達軍隊與當世的其他軍隊之間存在著何等的巨大不同。
不過這也是因為西北海灣長期以來安逸的環境,至少在剷除掉肯特家族、獸人入侵前是這樣的,保羅如此條件才能閒情逸緻地慢慢玩「養成」,最為關鍵的是阿爾達軍隊雖然作為一支常備軍,但長期以來規模不算大,其造成的負擔還能承受的起。
但在晶耀這邊就不同了。
國王羅德尼十八需要的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最重要的肯定是能如阿爾達軍隊那般能打,但更要的是能夠快速成軍,以及能大規模成軍,而且要在遭受重大損失后能夠快速補充、恢復到不影響戰鬥的水平。
顯然,僅僅是將西北海灣的那一套複製過來,國王的金庫的無論如何都支撐不了,哪怕有軍票的輔助都辦不到。
教官們必須對自己所熟知的那一套進行大量取捨,參照保羅·格萊曼在實驗室裏手搓的原型機,設計出更易生產、泛用性更好的量產型號。
比如對士兵的文化要求就大大降低,只進行最基本的掃盲即可,一些知識只要求有專業需求的精英掌握。
但一些該有的東西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他們對國王的軍隊進行了劃分,正如在西北海灣時那樣,分為一級部隊,二級部隊,還有預備役部隊。
一級部隊在訓練強度上完全與阿爾達軍隊看齊,二級部隊視情況將訓練強度減少,預備役部隊則不脫產,各個級別的軍隊在裝備和供給上也有著區別。
王室的直屬領也被劃分了一個個兵役區,並通過國王的詔令讓王領的官吏們對轄地內的人口進行統計,為各個年齡段的民眾尤其是男丁建立檔案。
說來簡單,但對現在的王國政府而言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是值得的,如果軍隊在遭受重大損失時能得到及時補充,以往那種一場戰鬥就決定整場戰爭勝負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日復一日的訓練過程中,阿爾達教官們匯總經驗,編寫出一本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冊子,用以記錄步兵在日常訓練中所需注意的注意事項。
開始時只是薄薄的一本,但隨著國王軍隊的完善,裡面的內容被逐漸地細化,而且因為與西北海灣的聯繫日益加深,包括火藥武器在內的許多新裝備陸續出現在的國王的軍隊內,於是有越來越多的新內容被加入進來,最終變了包括列隊、訓練、戰鬥、日常行為等各種內容無所不包的一本厚厚的書——《步兵條令》。
相對於保羅·格萊曼的建軍,羅德尼十八的建軍雖然從水平上是倒退的,或者說是阿爾達軍隊的低配版,但其方式更適用於一個領土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家快速大量地組建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後世的歷史學家們普遍將其視作人類武裝力量大規模邁向近代化的濫觴。
那本《步兵條令》,與後來相繼出現的《軍事紀律條令》、《兵役法》、《戰爭動員法案》、《戰時經濟管制法案》共同描繪出一部龐大戰爭機器的基本結構。
這部高效的戰爭機器引起了諸多國家的爭相效仿,他們均以奧爾多的《步兵條令》等上述一系列文獻為藍本,稍加改動便用於本國新式武裝力量的組建,而這套東西也一次次地證明了其高度的泛用性,不管效仿者們與作為被效仿對象的奧軍相比水平如何,對上他們本國的傳統軍隊時無不都是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