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於通道:
「劉亞和鄭曉前幾日還向我催要糧草,我會延緩糧草運送,他們糧草不足,自然沒有底氣迅速開戰。讓沈鈞兄不必先備糧草,大軍可立即出發,我會下令沿途及時供應糧草,以節省時間。」恆玄道:
「既然祖雲已掌控禁衛軍,諸位的家屬可立即送往鄴城和樊城保護,以避免成為人質。」沈約道:
「現在大量送走家屬,可能激起祖雲立即行動,反而對我們不利。祖雲雖然通過李石掌握多數禁衛軍,但他們想分割調離裁撤其中三萬兵將,好換上北方軍。我已下令這三萬兵馬歸我統轄,不必按李石命令行事。」於信鬆了口氣:
「有這三萬兵馬,祖雲還不會馬上動手。」沈約道:
「於兄所言不錯。為保萬全,我打算將先前部署在歷城的一萬精銳鐵騎調入建康協防,這樣,我們掌握四萬精兵,祖雲手握五萬禁衛軍,實力大致均衡,他一時之間,還不敢大動干戈。」謝志道:
「那歷城主將韓裕統兵十萬,離建康最近,他是祖惕舊部,與祖雲交好,若是支持祖雲,我們恐怕無力抵抗。而且,祖雲膽敢如此行動,背後會不會有監國太子甚至皇上的授意?」沈約點頭道:
「韓裕的手下多為寒門子弟,沒有南北士族,是一支獨立力量。他支持誰,誰就取得絕對優勢。他若能支持我們,或至少做到兩不相幫,我們的勝算就大很多。我調遣部署在歷城的一萬精銳鐵騎進入建康,對韓裕也是一種試探。他若放行,說明可以和他談談今後的利益分配,他若阻撓,說明他已投向祖雲。」於通道:
「可下令各地軍隊進京勤王,雖然時日較久,但可以給祖雲、韓裕、太子等以巨大壓力,讓他們顧忌重重,不敢妄動,為我們爭取時間。」沈約道:
「那就讓離建康相對較近的幾支親信部隊啟程進京,其他各地絕大多數部隊,不必驚動,我不想引起全國大戰,讓燕秦有可趁之機。」商議完畢,沈約留下謝志,一同進太子府面見太子。太子對沈約和謝志的拜訪有些詫異。沈約單刀直入:
「殿下以為祖雲是可託付大事的重臣嗎?」太子大驚,但仍若無其事道:
「祖雲勤勉盡責,可否託付重任,尚需時日檢驗。」謝志道:
「祖雲調兵遣將,試圖掌握建康,一舉滅我江南四府。」太子震驚,沒想到他們已經覺察,只好勸慰道:
「祖雲身居副相,調動少量兵馬,換防建康,也屬正常,謝大人不必誤會。若是兩位大人覺得不妥,也可商議。」沈約道:
「太子居正位,只要朝局穩定,日後天下必將屬於太子。若是朝局突變,激起大戰,無論哪一方獲勝,太子甚至皇上的位置都不安穩,畢竟太子和皇上手裡並無直接掌控的兵馬。」這一句話戳中太子心窩,太子也擔心,即使祖雲獲勝,自己也未必有好果子吃。何況,祖雲對自己一向態度倨傲,難以掌控。雙方實力均衡,反而都有求於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建立自己的文官武將集團。太子道:
「祖雲行事,並沒有問過我的意見,我也難奈他何。」沈約笑道:
「祖雲想通過李石掌握全部禁衛軍,但還有三萬禁衛軍不滿他們隨意調離裁撤,請太子授權我指揮這三萬兵馬,以便維持建康軍力平衡,關鍵時也可保護太子和皇上。」太子當即同意,簽署委任令。
離開太子府,謝志道:
「太子雖無實權,但有了他的委任文書,指揮這三萬兵馬倒是更名正言順。」沈約笑道:
「我想將這文書傳給韓裕看看,讓他明白,太子和皇上並沒有站在祖雲這邊,也讓他知道,我們在建康城中已有三萬兵馬,希望他掂量掂量,不要倒向祖雲。」謝志嘆道:
「祖雲若許他天大的好處,讓他十萬大軍進入建康,我們也只能徒嘆奈何了。」沈約道:
「韓裕出身寒門,手下將領也多出寒門,遊離於南北士族之外。平時,他們遭到南北士族孤立,行事自然謹小慎微。如今,風雲際會,南北士族都想拉攏他,他謹小慎微的個性不會突然改變,在局勢明朗之前,不會輕易選邊。祖雲一方面想利用韓裕,另一方面,韓裕畢竟並非北方故舊,他是且用且疑的。不到迫不得已,他也不放心韓裕大軍進入建康,也擔心韓裕另有它圖。總之,局勢越不明朗,韓裕越不會輕舉妄動,我們就能贏得更多時間等待援軍。」謝志點頭嘆服。
沈約將太子簽署的委任文書拓印一份,送往駐紮在歷城的江南兵馬統領馬和。馬和立即拜見韓裕,呈上沈約要求他帶兵火速趕往建康的書信和那封拓印文書。韓裕聽聞馬和要帶領一萬鐵騎前往建康,知道與建康局勢相關,想起日前祖雲送來的密函,要他把這一萬江南兵馬困在歷城。韓裕正想找個拖延馬和率兵赴京的理由,忽見那封拓印的委任文書,臉色大變。他沒想到,太子會下令沈約接管三萬禁衛軍,這與祖雲所言已按太子諭令完全控制禁衛軍的說法大相徑庭。韓裕尋思,祖雲會不會假傳太子諭令行事,自己可不能冒險趟這趟渾水,還是靜觀其變穩妥。韓裕笑道:
「馬道已清,城門已開,馬將軍儘管點兵前去,我還準備了五百匹戰馬和一些行軍乾糧,隨馬將軍前去。見到丞相,煩請告知,韓裕將會固守歷城,讓丞相無後顧之憂。」沈約聽到馬和的傳話,心下稍安,將這四萬兵馬善加布置,盯防李石的禁衛軍。
建康局勢一時陷入僵局,這就好比高手過招,都找不到對方的漏洞,那就原地不動,等待對方出錯,妄動刀兵只能是白費力氣。祖雲明白,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隨著沈鈞的十五萬大軍的臨近,自己出招的機會越來越少。祖雲試圖說服韓裕抓緊時間行動,趕在沈鈞大軍到來前,解決戰鬥。韓裕卻在想,即使出兵消滅沈約等人,自己未必會獲得很多好處,趙國可能陷入內戰,復仇者恐怕會層出不窮,思來想去,決定以各種理由拖延,固守歷城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