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外圓內方

第605章 外圓內方

小安笑道:「呵呵,做一個這樣的人,豈不是很牆頭草?」

銀心笑道:「你這小子懂什麼呀,教你怎麼樣為人處事的,學會了之後幫你以後走到哪裡都是吃香的!」

小安說:「這不是中庸之道么?」

銀心笑道:「哎呦,你還懂中庸?」

小安笑道:「呵呵,那是自然,我家少爺懂得可多了,我知道也正常……」

銀心笑道:「呵呵,所以,深諳辯證法的人能夠以「中道」自律,對自身的品格進行適時調節,力求控制在「不割」、「不劌」、「不肆」的限度內,真正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方可達到為人處事的圓通境界。」

小安笑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方圓之道」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藝術,它的基本含義是「做人要圓」,「做事要方」,把「方」與「圓」有機地結合起來,方可達到圓融的理想人生境界。」

銀心笑道:「嗯,有點意思,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無非是「做人」與「做事」兩件事。做事難,做人更難。如何才能做好這兩件事呢?從古至今,都是中外哲學家思考和探討的永恆的人生問題。」

小安笑道:「我雖然知道,可是做事要方,到底什麼意思我就不明白了?」

銀心笑道:「所謂「做事要方」,是說做事一定要遵循規則或規矩,切不可隨意胡作非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求人做事既不能違法,也不能缺德,切不可逾越「法律」與「道德」雷池一步。每一種社會職業雖有自己的特定行規,但是「誠信」則是商道的基本法則。遵之,一諾千金,為商必成功;違之,行欺詐,失信於人,為商必失敗。「廉潔」是做官的基本原則,要求做官者不能以權謀私。遵之,即是清官;違之,即是貪官。「求是(追求真理)」是學者的基本要求,不能弄虛作假。遵之,積薄成厚,必有成就;違之,沽名釣譽,必成笑柄。」

「做事要方」雖好,但是也要「通人性」、「合人情」,根據具體情況,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人情味,努力做到方中有圓,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小安笑道:「那做人要圓呢?」

銀心笑道:「所謂「做人要圓」,是一種寬容、忍讓、圓通、融通的人生大智慧,決非是世俗小人的圓滑世故、八面討好、左右逢源的醜惡心態。在做人上,既要求不要隨波逐流,隨風飄蕩,也要求不要咄咄逼人,強加於人。既有原則性,也有靈活性,既有貌似糊塗的智慧,也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完美結合。這是人要追求的壓力最小、張力最大、可塑性最強的人生境界。「做人要圓」,有時會有犧牲,甚至要承受來自社會和親朋好友的各種屈辱、誤解、怨恨和傷害。這時,要學會「忍」,要相信「日久見人心」,最終會得到人們的認可。」

小安笑道:「呵呵,日久見人心……」

銀心笑道:「嗯,「做人要圓」,不僅要求努力做到寬容、忍讓,而且切忌以小肚雞腸嫉妒他人。英國哲學家斯賓諾莎指出:「嫉妒是一種仇恨,這種仇恨使自己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難感到快樂。」巴爾扎克也指出:「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以恨人開始,以害己而告終。」那麼,如何才能克服這種不健康的嫉妒心理呢?」古人云:「境由心造。」要克服自己的嫉妒心,不僅要超越自我,容得下他人的優點和成功,還必須有自知之明,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克服一份虛榮心,就會少一份嫉妒心。有一位漂亮的好萊塢女演員,因失戀而產生的怨恨和報復心理,使她的面孔多皺,她去找一位化妝師為自己美容。這位化妝師誠懇地勸她說:「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仇和恨,我敢說全世界任何一個美容師也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小安笑道:「美容師是什麼師?」

銀心笑道:「呵呵,給人化妝塗胭脂水粉的……」

呃只能這樣解釋了!

小安笑道:「呵呵,還有這樣的師傅,這豈不是服侍人的丫鬟么?」

銀心笑道:「紅吧,也可以說是丫鬟……做人要圓」,要求學會與善於讚美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只要是發自內心地多使用讚美語,就能搭起溝通的橋樑,彼此溝通如沐春風,就會得到人間最珍貴的友誼。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稱讚的強烈願望,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點。一般說來,無論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喜歡聽好話,特別是那些自卑感很強、被壓抑的小人物,更喜歡受到別人的讚美,這是人之常情。這些小人物的人生如一株睡蓮,或許一生沉睡著,根本開不了花;又如孔雀開屏,也許一生開不了屏。他們雖然有無限的潛力可以挖掘,但是需要一個引爆點。讚美就是挖掘他們無限潛力的最好引爆點。俗話說:「順情說好話,耿直討人嫌。」只要從讚美他人開始,學會以幽默的語言「順情說好話」,必能打動他人,開啟他人的心扉,激活他們的活力,使他們開花、開屏,真可謂功德無量。這是「做人要圓」的秘訣,也是成功的管理之道。」

小安笑道:「管理也要圓嗎?」

銀心笑道:「從哲學上看,「做人要圓」,就是要走出「二分法」的思維困境,學會以「二合一」的思維程式思考問題,努力在矛盾的對立中尋找出二者的平衡點,以達到圓通的人生境界。在人際關係中,「二合一」者從不向別人追問對某人某事是贊成還是反對這樣非此即彼的問題;一旦被人問起對某人某事是贊成還是反對時,他們也多不會直接表示其中之一,而多是兼顧贊成與反對而加以包容雙方。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態度明確固然好,但有時態度模糊或許更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成英台,帶著山伯逃婚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穿越成英台,帶著山伯逃婚去
上一章下一章

第605章 外圓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