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許攸眉頭一跳,和袁紹對視一眼,倆人現在都是同樣心思。
李易對斥候說要殺華雄,他們也只是聽聽,只當有人要以此來先聲奪人,但在中軍大帳還這麼說,就不是兒戲了。
在許攸看來,已經不用辨真偽了,讓李易去找華雄試試唄,成了自然是好,不成就當看個笑話,左右沒什麼損失。
不過袁紹卻是有些遲疑。
雖然李易並非名士,但氣度不凡,言談有禮,算個人才,更不用說人家還自稱鬼谷傳人。
留下做個文書絕對不差,或許還能勝任謀士,可要是送上戰場給華雄一刀砍了,怎麼看都太過浪費。
「大言不慚!就憑你也殺得了華雄?」
正當袁紹權衡的時候,張飛忍不住喊了一嗓子,他瞧不上華雄,但更看不上李易。
你個「閹」人!
李易撇了張飛一眼,對袁紹說道:「此人姓張名飛字翼德,有萬夫不當之勇,華雄在他手下怕是走不了十招!」
袁紹微微詫異,雖然張飛之前那一身氣勢著實驚人,但李易說的未免有些過了,當即向公孫瓚問道:「他當真有如此本事?」
公孫瓚頓時頭痛,張飛是他跟劉備借來的,自然不能讓張飛在這裡出事,想了想,給了一個比較萬金油的答案:「翼德武藝確實不俗。」
然而,有人並不想公孫瓚好過,坐在袁紹下方的袁術開口道:「能勝過那華雄?」
李易忍不住在袁術身上多看了兩眼,這哥們現在是諸侯中極耀眼的存在,也是後來第一個有膽量稱帝的,可最後愣是活成了一個大笑話,千萬要引以為戒!
公孫瓚暗罵袁術不是東西,但沒等他找理由,張飛就被漸漸壓抑的氣氛攪的失去耐心,想都沒想脫口道:「我殺他如殺狗一般!只要將這小人交給我處置,我立刻去斬了華雄!」
袁術摸了摸鬍子,笑而不語。
他不光是針對公孫瓚,也是給袁紹出難題,看他怎麼處置。
至於為什麼這麼干,誰讓他袁公路不是盟主呢。
袁紹看著這個自家兄弟就想抽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要不是他扣了孫堅的軍糧,華雄能有現在的威風?
十八里諸侯,幾十萬人,真的沒人能勝過華雄么?
不見得!
只是有人藏拙,有人沒絕對把握,所以一直保持沉默罷了。
大家都清楚,都不揭破。
其實李易說張飛能殺華雄也沒什麼,可問題是袁術一追問,張飛居然承認了!
這就有問題了。
既然你那麼厲害,殺華雄如殺狗,早幹嘛去了?
是在看盟軍笑話么?
張飛脾氣爆,但並不傻,看情形不對頭,心裡一嘀咕,知道說錯話了。
「拉出去!」
袁紹冷冷的說了一聲,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猶豫的,更何況他本就有削弱公孫瓚的意思,張飛的態度擺明了是貽誤軍機,甚至還想跟他談條件,任誰也不能說他處事不公。
李易心裡呵呵呵,臉上卻是一副緊張的樣子,道:「還請袁盟主莫要降罪,張飛雖有貽誤軍機之嫌,但其中另有緣由!」
「哦?」
袁紹揮手暫停了左右武士,奇怪的看了李易一眼,問道:「他要殺你,你反而為他說話?」
張飛本人也是糊塗的,屁個緣由,他自己咋不知道呢?
「張飛欲殺我,是因為其中有些誤會,他本性卻是極為忠良,極重義氣的,他之前不出戰,也不是因為他不想,而是沒人命他出戰!」
公孫瓚聞言臉色陡然一沉:「你什麼意思?」
李易沖著公孫瓚一抱拳,道:「公孫將軍暫且息怒,我並非是說將軍的不是,因為張飛本就不是將軍的部下,而是借來的,我說的可對?」
「不錯!」
公孫瓚微微點頭,李易對他的態度很客氣,不像是要故意找他麻煩,只是這就更奇怪了
旁邊一路諸侯問道:「那他是誰的部下?」
李易見說話那人身材瘦削,幾乎是所有諸侯中最矮的,暗道對方多半就是曹操了。
李易施了一禮,答道:「這就說來話長了,張飛有兩位結拜哥哥,大哥姓劉名備字玄德,二哥關羽字雲長,關羽勇武更勝張飛,萬軍陣前斬將奪旗如探囊取物,那劉備武藝雖然平平,但巧舌如簧,極其善於鼓動人心,張飛關羽平日里只聽劉備的話,就算是聖旨來了都不見得好使。」
「住口,休要詆毀我大哥!」
張飛一下就急了,明明是他們兄弟感情深厚,怎麼到李易嘴裡就成劉備的話比聖旨都好用了?
李易卻壓根不理他,氣得張飛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
「劉備早年以織席販履為生,生得長臂大耳,逢人就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對此少有人相信,後來因為他與盧尚書是同鄉,借故拜在了盧尚書門下,其實只在盧尚書那裡呆了不到兩年,然後借著盧尚書的名聲,他再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就幾乎沒人懷疑了。」
李易邊說邊踱步,慢慢走到張飛跟前,張飛又要蹦起來干李易干仗,嚇得幾個武士死死的按住他。
「劉備在那之後結識了關羽張飛,發現兩人皆為萬人敵後,當即結拜為異性兄弟,每天曉以大義,說要帶著他們為大漢江山做一番事業出來。」
「大丈夫有意建功立業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不對啊?」
曹操又問,他自然看得出李易八成和劉備有仇,但那些不重要,眼前不管是張飛的勇武還是李易的巧舌如簧都讓他很心動,自然樂意往上湊一湊,反正他料想李易肯定有答案。
果然,李易對曹操回以微笑,朗聲道:
「以關羽張飛二人的本事,做個校尉都是屈才了,可劉備只空談大義,卻從來不向朝廷舉薦他二人,甚至是整日帶在身邊,生怕他們的本事被人知曉,不然一封書信送出,以盧尚書的英明,如此猛將早就開始為大漢建功立業了,這是為何?」
「劉備三兄弟投奔公孫將軍,卻始終以客自居,從不稱主公,這是為何?」
「公孫將軍這些年北擊烏桓,使胡虜不敢犯我漢疆,可謂是勞苦功高,若是那劉備當真重義,再加上同窗之誼,應讓他的兩位兄弟助將軍一臂之力才是,可這二人明明為猛將,卻只跟在劉備身邊做一個小小的馬弓手,這又是為何?」
最後,李易看著公孫瓚道:「此三問,不知公孫將軍怎麼看?」